大连穿越者户外论坛's Archiver

高三师 发表于 2007-1-23 09:20

[转帖]关于冬季户外活动的一些想法

<P>转自:lvye.org     作者:tuzhong</P>
<P>关于冬季户外活动的一些想法
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长,满打满算也不过两年的时间,刚刚过了两个冬天而已,经验实在是少得可怜。写这篇东西,更多的是想把自己的一些认识、想法拿出来,向大家请教、分享,请各位大侠给予指点,不然谬误就永远是谬误了。在此先行谢过了。

北京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说实话,除了春天,其他的三个季节我都非常喜欢,都能在户外找到乐趣。按我个人的感觉,北京的冬季大约是在每年的11月下旬到第二年的2月下旬,大约占了全年1/4的时间。作为一个北方的城市,北京的冬天还是很有的玩的:一是雪,现在的天气越来越暖和,也很少像小时候那样下几场象样的大雪了,很没有冬天的气息。于是,找个地方玩雪,成了我冬天活动的最大动力。说起雪,当然首推小五台,10月份就开始降雪,11月份1800以上就已经有了积雪,到了元旦,山脊、部分阴面的山坡,积雪能够没膝,甚至到腰。除了小五台,灵山、黄草梁等地也可以,但条件就稍逊了。二是冰,北京周边的河流资源还算丰富,为像我不愿意在熙熙攘攘的人工冰场玩的人提供了足够的场所,一条冰河、三五好友,足够耗过半天的快乐时光。当然,还有一群人把冰玩的很专业,其中也不乏丁丁、孙斌、suiperkai、二雷等国内顶尖的高手——攀冰,当然更高的技术要求、动辄成千上万的装备:主绳、冰锥、冰镐、高山靴等也挡住了很多爱好者的脚步。除了冰和雪,冬天户外腐败,也是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原因。找个好天,约上几个朋友,带上足够的腐败物资,先走走,晒晒冬天的暖阳,然后早早的找个地方,扎下营帐,帮着帐外呼呼的风声,吃上一口涮羊肉,喝上一口小酒,然后钻进1500g以上的大睡袋睡到自然醒,也是一种享受啊。
既然冬天的活动有这么多的乐趣,那为什么那么多同志一到冬天就“冬眠”了呢?我想,原因大致如下吧:
一是天气。虽然这两年北京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还是有气温还是在零下的,要是在山里,基本会在零下10度以下,再加上大风,恶劣的天气挡住了很多人出行的步伐。
二是经验。相比其他三季的活动,冬天户外活动的要求更高,出现一些特殊情况的可能性也大,因此也就需要更多的经验。
三是装备。也许夏天的活动可以“凑合”,装备的通用性也更高,一条牛仔裤、一双运动鞋,好像也可以应付很多一日甚至两日的活动了。但是冬天,无论是内衣、外衣、鞋、袜,还是手套、睡袋都有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装备也意味着更多的大米,这也是冬天户外活动的一道大门槛。
绕了一大圈,下面就从装备的选择与应用和个人的一些经验两个方面,聊聊我对冬季户外活动的一点想法:
一、装备的选择和应用
关于如何选择装备以及应用,网上有太多的高手写了太多的文章,结合我的一些经验,在写一些,与大家分享吧。
按照由上到下、由内及外、有衣物到装备的顺序,大致有:帽子、多用巾、排汗内衣、抓绒衣裤、冲锋衣裤、羽绒服、袜子、鞋;眼镜、手套、雪套、冰爪、冰镐、安全带、绳子;帐篷、防潮垫、睡袋等等。
一样样说吧
帽子:按照通常的说法,人身体的1/3的热量是通过头部散发的,不管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与否,头部作为人身体唯一直接裸露在空气中的部位,做好他的保暖还是很重要的。我条帽子的考虑的条件一般是:保暖、透气、防风、款式。保暖肯定是第一位的,这也是帽子的主要功能。这就牵扯到了材料的问题,我对材料了解不多,只是就目前常见的主要是抓绒(有的配合windstopper)和羊毛(配合新秀丽thinsulate)。相比起来我更喜欢后者,个人感觉保暖性能更好一些,而且似乎防风性能也比前者稍好。其次在防风和透气之中,我选择透气,这也许和很多人的选择不太一样,个人主要是考虑行走中带着帽子的感受。我经常的遇到的情况是,行走中,头部会大量出汗,而这时候肯定是不能摘帽子的,否则很容易感冒,那么帽子的透气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能及时地把湿气排出,保持头部的干爽。至于防风的问题,一般的帽子的性能基本可以抵御5级以下风,至于再大的风,也不是光是帽子可以解决的了,通常需要冲锋衣或者羽绒服出马了。最后是款式,这并不是说要有多好看,而是从功能性的角度考虑。要“大”,除了头部,还要能把耳朵、甚至面颊都保护起来;要能“折叠”,当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可应通过收起或折叠方式把一部分收起来,来降低温度,提高通用性。这次小五台,大山和天空的一款“lowa”的帽子就相当不错。我把windstopper的帽子放到款式里来说,就是因为目前市面上的w的帽子好像都是那种比较小的,将将能盖住耳朵,也许是我见识少吧,反正是不太符合我的标准。另外,总觉得w的帽子透气不好。
帽子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分支,就是“打劫帽”,冬季用的人也挺多,基本上都是抓绒的材料,好一些用的是polartce的classic100,配合大的风镜使用,基本可以把脸部全都保护起来。但是有个问题一直担心,听说过这种案例:在大五台与大风,用多用巾护住脸部,但是由于长时间口鼻呼出的哈气把多用巾打湿,进而结冰,造成人员面部的轻微冻伤,不知道打劫帽会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因为,如果只是抓绒材料的话,本身并不能导出湿气,而是会吸收,推测会不会出现冻伤的情况。还记得王石他们在北极的照片,打劫帽外卖口鼻、面颊的部位全都冻满了冰霜,应该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但他们的打劫帽肯定是透气和保暖特别好,能够把湿气导出而内层干爽,没记错的话,是mhw的产品,有机会弄来试试。
多用巾:之所以把它单提出来,是因为我觉得它在冬季的用处还是挺大的。冬季用的多用巾一般里面加了一层抓绒,这样保暖的性能更好一些。可以把它套在脖子上,充当围脖之用,正好可以填满脖子和衣服之间的空隙。别小看这一点空隙,身体感觉的差距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对像我这样脖子比较长的同志,效果更明显。另外就是起风的时候可以短时间的保护一下面部,但最好短时间使用,防止上面说的问题。
内衣:纯棉的固然舒服,但打湿之后的那种冰凉,也实在是难受,所以还是选功能性的吧。通过这两年的冬季活动以及两次登山的活动,确实能感受到功能性内衣的优点:排汗和保持干爽。在coolmax和polartec power dry这两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材料之间,我倾向后者,比较了自己的两种材料的服装,总觉得c的东西是夏天穿的,很滑、很凉,特别是c含量比较高的内衣,穿在身上很不舒服,实在不适合冬季;相比起来,p的东西就要舒服多了,更接近于棉的感觉。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保暖内衣,如hot chiyys、suber zero等,没有穿过,不敢妄言,直觉来看,比较厚,保暖性能应该不错。但如果天气比预想的要暖和,出汗比较多的话,穿脱起来应该不是很方便,个人觉得不如排汗外加抓绒的搭配要灵活一些。至于其他很多材料的衣服,实在是不太熟悉,请有实际穿着经验的大侠多指点,特别是craft的东西,一直很动心,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中间层:也就是通常说的保暖层。抓绒、羽绒,最通常的两种选择。我的实际搭配经验是薄、厚抓绒各一件的组合,外加羽绒服备用。贴身一件薄的,一般是p的classic100,套头似的,搬开胸的拉链,可以调节温度。外面再一件厚的,拉链全开的。通过衣服的不同组合以及拉链的长度调整自己的体温,基本可以应付小五台的环境了。从实际应用中看,这种搭配稍显偏薄,行走中由于产生大量的热量,不太觉得,甚至会热,但停下来后时间稍长,就会觉得冷。可能也与我自身太瘦,脂肪含量少有关。羽绒服就是营地用的了,扎营、收营、做饭等等,还有就是早晨刚刚出发的的时候,一件羽绒服还是非常必需的。直到目前,还很少碰到需要在行进中穿着羽绒服的天气,好像只有去年北东的一次,还是因为进行速度比较慢。当然,抓绒虽然常用,但缺点还是很明显的:不易压缩,重量大。对许多追求ul的同志来说,这两个缺点可谓致命。前两天在“装备者”听到一种新材料,好像是“p”什么的,看来是一种化纤的填充材料,据说比保暖性仅羽绒稍差,但压缩性和重量要大大强于抓绒,已经有了类似马甲之类的产品,拭目以待了。羽绒服不用多说了,轻便、保暖、易压缩,冬季出行的必备之物,特点、选购等等都有很多的文章,我就不再班门弄斧了。想说的是很多羽绒服都会自带压缩袋,但通过实践证明,这些压缩袋一般都比较小,基本要把羽绒服压倒极限才能装下,当然体积是小了,但压缩起来困难也就大了,特别是早晨起来,戴手套吧,不方便;不戴手套吧,着实太冷。看过很多同志用防水袋,总觉得压缩后体积还是偏大,不好放。我一直习惯用一个抓绒睡袋的套,体积大小合适,收放都方便,晚上还可以当枕头,如果需要,还能进一步压缩。
外衣:一般的就是冲锋衣、冲锋裤了。当然,现在很多厂商和烧装备的同志们提出了用软壳和其他的材质的衣服代替冲锋衣,但毕竟还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而且都价格不菲,对于我们些普通爱好者来说,暂时还是太遥远,所以还是说说冲锋衣裤吧。goretex、event、denkit等等这些名词我想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原理大致就是一个:一层薄膜,布满了比水分子小比空气分子(严格来讲是不对的,空气是没有分子的)大的孔,于是,防水透气。至于技术指标,在这不做赘述,当然,居说还有其他的新材料,有兴趣的同志可以自己找找资料。我个人的看法是,东西本身当然越先进越好,毕竟带来的是性能的提升。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够用的就是最好的。狗太四的xcr好东西,但平时我们真的用的上吗?一个朋友,一件动物园的mhw的三用冲锋衣,已经穿了三年多,陪他走了北京周边的山山水水,也挺好,当时不过100多块。防水?绝对比不上一件更轻的雨衣,何况雨衣还能保护你的包;透气?多来开一些拉链足够了;防风?既然透气性差,防风肯定好。所以说,够用最好。当然,如果你打算上雪山或者喜欢烧装备或者手头有足够的大米的话,以上的话绝对不适合你。总而言之,冲锋衣这东西根据自己的手里的大米,挑一件好看的(毕竟平时很多时候都可以穿的),足以(当然,如果折扣很低的冲锋衣的话,也别忘了告诉我一声)。冲锋裤,在我看来挑选起来要比冲锋衣多花些时间,三层压胶、臀部和膝盖加厚、比一般裤子稍长、腿部有能收口的内衬、要部可调节,这些都是我挑选时要关注的。另外一点就是透气性,冲锋衣可以不太考虑,但对冲锋裤来说,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穿上雪套之后,下半身的热气几乎全都捂在了裤子里,所以透气性相对就显得重要了。这次去小五台,朋友穿了一件mhw的防风抓绒裤,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回头向他请教一下。
</P>

高三师 发表于 2007-1-23 09:20

袜子:好的没穿过,20块一双的特价coolmax袜子,挺好,基本能保持脚部干爽。重要的是要勤换,多日活动要保证一天一双,我每次进了帐篷第一件事就是换袜子。想说的一点就是买的时候最好看看,袜子的“腿”最好能长一些,至少要过脚踝10cm以上,一是把衬裤包住,保暖;二是防止走路的时候往下滑。
鞋:没有什么太多说的,北京周边一般的重型徒步鞋基本就可以了。由于运动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只要鞋里没有被打湿,基本不会出现冻伤的可能性,要注意的就是晚上扎营的时候和早晨拔营的时候。在鞋上面还是不要省钱了,一双勾太死的鞋在冬天还是很必要的。不过,也看见过在小五台漫长的西台横切路上穿双层塑料靴的兄弟,如果你不是为了上雪山做准备或者锻炼体能的话,大可不必这么折磨自己。在鞋方面,还有一个小问题一直没想到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鞋带。一般来讲,徒步鞋的鞋带都是圆的,系不紧的话,很容易松开,也有朋友专门就这个问题写过文章。夏天无所谓,开了就系上,但是冬天可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时包在雪套里的。一般我就采取比较本的办法——系完蝴蝶结之后再打一个单结,这样的好处是不易松开,同样也是坏处。特别是冬天,雪水在打结处溶化后,很容易把结冻上,这样在打开可就费劲了,好几次都是用打火机先把冰烤化才解开的。也看到有朋友用鞋带扣,不知道效果怎么样。第二天系的时候也是这个问题,由于鞋带含水,冻得根铁丝似的,基本就不是系上的,而是“葳”上的,也就更容易散开。还请有经验的大侠指点。
眼镜:一般情况,夏天用的太阳镜即可。但在大风等极端情况下,一款专业的登山眼镜还是要轻松很多的。一般登山眼睛会在镜片周围加一圈蒙皮,主要可以防止风雪灌进去和雾气。有很多朋友喜欢带滑雪的风镜,应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个人总觉得视野受影响,而且那么大个家伙扣脸上,不太舒服,个人习惯,见仁见智吧。还有过朋友就直接带摩托车头盔,防风、保暖、安全肯定是没问题,但是会不会太重?而且防雾问题也不提好解决啊。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眼镜属于易耗品,一定要多带一副备用。
手套:提起手套,最先想说的是“重视”,不要以为一天的活动没什么,该带的还是要带的,灵山的事故也不想多提了,引以为戒吧。在寒冷的天气里,如果在有风的话,会造成裸露的部分迅速失温,造成冻伤,由于距离心脏比较远,手脚就更容冻伤,特别是对一些末端循环不太好的人,更要注意。个人在挑选手套的时候,主要考虑保暖、防风、手指灵活性、防水。保暖、防风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一般户外用的手套大多是双层机构,外皮:主要是防风、防水只用,从高档的狗太死到一般的尼龙面料,种类很多。内胆:主要是保温,抓绒、rhinsulat、thermolate这三样材料用的比较多,可以根据自己的要去的地方和耐寒程度选择。一份价钱一分货,现在的市面上,各种手套实在是多如牛毛,个人觉得,在这方面还是别太吝惜银子,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能买好的还是买好的吧。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手指的灵活性。当戴上手套后,尽量的活动手指,并作一些诸如拉拉链、从口袋中取物等动作,看看是否方便。因为在冬季,大部分的活动是要带着手套完成的,特别是实在扎营和收营的时候,大量的工作要靠双手来完成。如果手套的灵活性差的话,会大大减慢工作的速度,甚至不得不摘下手套,容易造成冻伤。据说最好的极地手套有这样一个标准:可以从桌面上拿起一枚硬币,回去试试你的手套吧。从款式来看,可以分为并指手套和分指手套,我们常用的一般都是分指的,而并指手套大多为羽绒材料,除了在高山或是极其寒冷的条件下,一般我们用分指的也就足够了,当然对于那些末端循环不好的同志,可以考虑进一双并指的,毕竟保暖效果要明显好于分指(前一阵进了一双bd的mm并指手套,效果果然不错)。仅仅一双手套明显是不能满足我们的活动要求的,一般,我会再戴上2双薄一些的抓绒手套,在天气不太冷、需要敢一些灵巧的工作等时候,直接带着还是很方便的,如果需要,还可以当大手套的内胆。前一阵,朋友进了一双mhw的power strength的薄抓绒,很贴手、保暖也不错,虽然价格有些贵,但还是物有所值啊。
雪套:如果只是一日活动,对雪套的要求并不是太高,一般户外店10元特价的那种就足够了。但两日以上的活动,最好还是买一副好一点的,是不是狗太死的我觉得不太重要,主要是款式:一是要前开,也就是能直接从前面把雪套穿上;二是要粘扣,就是魔术贴的开口,而不是拉链的。否则,无论在便宜或材料再好,也不要考虑,不然在穿脱的时候会让你费死了劲(现在的雪套好像基本都是这样的了)。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雪套的大小和自己的腿围,太小固然会戴不上,太大会导致上端收口处太松,遇到深雪容易造成倒灌,那可就一点不糟踏,全进鞋里了。
冰爪:这个东西冬季还是很有用的,不要以为不上冰面就用不到,风吹过的硬雪壳、被n多人踩过的积雪、盖着一层浮雪的斜草坡,甚至是一个看起来不太高的雪墙,一幅冰爪会让你走的更轻松,更节省体力,也少摔几个跟斗。100多元的snowline冰爪经济实惠,用着又不心疼,北京周边用足以。当然,穿冰爪行走要注意,双脚适当分开一些,微微外八字,也不要像平时一样拖着地走,要稍微抬高一些,避免两只脚相互绊在一起或是绊到地上的东西。别小看这些小地方,据说今年雪宝顶的事情,就是由于冰爪绊在一起导致的。想想看,北东山脊或是西台的大横切,一个跟斗摔出去,就说幸运点没大事,也要损失不少海拔的。
冰镐:有人认为在北京周边,冰镐的用处不大,的确,如果不走山脊的话,确实没有太多的用处。但是,如果哪天真打算走一次北东或者中东的话,还是准备一根冰镐吧。起码上个小坡,过个斜面,拉个同伴什么的,要比登山杖好用多了;晚上扎营的时候,还可以当地钉用。另外,我始终认为:冰爪是用来让人更方便的,冰镐是用来救命的。如果打算上雪山的话,滑坠制动应该成为一种本能的反应而不单是一种技术动作。所以,有机会还是多多的练习吧。
安全带:个人感觉用处不大,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绕过去,如果绕不过去,回头。
绳子:20米路绳,可以用于一些比较危险的地方作保护之用;辅助下降;晚上用来固定帐篷;还可以当枕头。
帐篷:只要不是内帐大面积纱网的就可以,当然,如果打算或者不得不在风口扎营的话,还是要考虑防风性能的。这里想说的是关于地钉的问题。现在各个厂家出于轻量化的考虑,大部分采用的是铝钉,个别是钢钉的也是和合成材料。问题就出来了:一是强度(硬度)小,为了重量而被牺牲的性能;二是价钱高,既然是配套产品,当然要有利润、要挣钱,于是一套钉下来也是不少银子的。而冬天一般地面相当坚硬,往往是把钉子打弯了,也没进去多少,有时候地下石头再多点,就更困难了。有时候就算是T型的钢钉,也存在这个问题。而第二天拔营,又是一个大问题。我对这种情况,一般是直接从五金店买上几根最大号的水泥钉,全刚的,大约15cm长,也不算重,到营地之后,直接拴上放风绳,打到地下去。尽可以放心砸,绝对不会弯。第二天,把防风绳解开,用冰镐左右敲敲就能轻松拔起来了,如果实在把拔不出来,就再砸几下,直接埋到地下。不过,不太环保,尽量不要这样。由于钉子比较短,打钉的时候一是要注意角度,不能太斜;二是要注意手,别轮圆了石头直接砸手上。还想说的一点其它的,如果打算和其他人分着被帐篷的话,一定要找一个和自己体力、速度差不多的同志,防止一个人已经到营地半天了,另一个人还没有过来,长时间的等待会造成失温的,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脚部的冻伤。
防潮垫:波浪垫或者蛋槽垫,不想分析他们更利于和配合羽绒睡袋的问题,这方面有专门的文章。只想说,冬季一般都会在帐内做饭,而不小心洒个汤汤水水的,也很正常。如果是平板垫子的话,绝对一下一大片,而波浪和蛋槽则可以尽可能的把液体截流在一个个的小格内,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这已经是经过我很多次教训所证明的了。
睡袋:写到这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了,睡袋的选择不想赘述。使用上想向各位高人请教一个问题:按照睡袋的保暖原理,应该是穿的越少感觉越暖和,也听说很多上8000米级别高山的大侠们都是裸睡的,实在是因为身体单薄,没有尝试过,不知道有没有哪位高人比较过两种睡法,指点一二。
二、个人的一些小经验
其实大部分都是和其他人学的,自己整理整理而已,想到哪说到哪吧
1、要重视任何一次出行,无论冬夏,当然冬天要更注意。不要因为去过的地方很熟悉、不要因为是一日活动、不要因为路线很简单就大意。冬天的极端条件相差很大,天气最好的时候也许穿一件抓绒还觉得热;天气冷得时候把羽绒服穿上也不觉得暖和。所以,任何一次出行之前,一定要检查自己的装备,宁多,勿少!
2、小件装备,眼镜、电池、手套等要多备一份,有备无患。
3、脚部保暖:一般来讲,很少有人会在行动中把脚冻伤,大多是在长时间静止的时候造成的。其中,个人感觉最容易发生冻伤的就是早晨起来收拾营地的时候。由于前一天走路,造成鞋内水分含量比较大,晚上的低温一冻,再加上刚起来的时候又要收拾营地,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大量的运动,从而非常容易造成脚趾的冻伤。有效的做好鞋子的保暖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冻伤的发生:准备一把小刷子、几张废报纸和两个足够大的塑料袋,进帐篷后,把鞋刷干净,用报纸塞好,再套上塑料袋,放进睡袋里,第二天拿出来马上穿上,通过这几次的活动证明,效果不错。
4、发热贴:这个小东西是我今年才注意到的,用的时候很方便,撕开外袋,贴在需要的位置即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当外界温度很低的时候,它的效果会变得非常差,所以要先用体温把它预热一下,这样就可以保证很长时间的温度了。我一般把它用来做脚部的保暖。进了帐篷,先把它贴在胸前的内衣上,等到进睡袋前,再贴在脚趾的部位,基本这一晚上能保证脚是暖和的。第二天也先别着急扔,在穿鞋前,先把它放在鞋里,也会起一定的作用。
5、关于水:一般来来讲,冬季耗水量要远远小于夏季,而且根据个人的经验,第一天的耗水量要远远小于第二天,所以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决定多少水放在包里,多少水随身携带。另外如果仅是两日的活动而且体力许可的话,最好还是把做饭的用的水事先带好。虽然化雪可以得到水,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是出水量太小,一般慢慢一锅雪只能化1/5锅左右的水,这就需要不断的取雪。不知道大家怎么样,反正我是进了帐篷就不想出去了。二是时间长,耗汽大,只是大致估算,用化雪的方法烧开一锅水,比直接用水要慢2-3倍的时间,除去多消耗的燃料不说,多等这么长时间也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三是不干净,即使用新雪、即使用纱布滤过,化雪的水还是会有沉淀和异味,如果肠胃比较敏感的同志,应该再准备一些药品或是净水片以备万一。
6、关于食物:高热量,体积小,这些多是老生常谈了,就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方便面”。重量轻、易烹调,很多朋友出去的时候都喜欢带上两包,特别是冬天,大冷天的喝上一口热汤也是件和惬意的事情。但是,方便面有两个特别要命的缺点:一是耗水量大。一瓶1.5升的水,顶多能煮两锅,也就是3块面左右,再加上吃点别的,也就够3个人吃吧,怎么算都觉得不合算,辛辛苦苦背的水没能充分发挥作用。二是不禁时候,吃的时候挺饱,稀汤带水一大盆,但只要一上路,没多久就饿了,还是不划算。个人觉得,用汤料加主食的组合代替方便面是个不错的选择。一袋汤料,体积小,重量轻,省水,制作速度快,一锅汤足够四个人喝一顿了,再加上点主食,比方便面合算多了。至于肉食,除了传统的袋装牛肉外,推荐“荷美尔”的培根加小盒装黄油的组合,做起来又快、又方便,热量还高,不论搭配面包或是中式的烧饼、大饼都很合适。
7、关于手台:冬天天气寒冷的条件下,对讲机的电池会很快耗光,除了多带一块备用电池,一个玩车台的朋友教了我一个不错的方法:花十几块钱配一个“手咪”,就可以把手台揣在怀里,手咪挂在外面,能够有效地延长手台的使用时间。
8、关于眼镜防雾:泳镜有专门的防雾液,效果还行,哪位大侠在登山镜上用过?效果如何?

就这么多了,断断续续,总算是写完了,抛开拙劣的文字水平不说,里面肯定有很多认识上的错误,希望各位能够指出,再次谢过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