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成难度比较大的路线,从科学健身的角度来讲,
需要有一定的体能储备,也就是日常锻炼做基础。
这种体能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心肺功能,另一个就是力量
这段时间自己的锻炼应该说不算系统,前段时间忙着装修,基本没时间锻炼
3月份恢复锻炼后,也是时断时续,平时主要是跑步,周末偶尔踢踢球。
为了检测一下自己的身体是否具备了大强度活动的要求,周二上班的时候,
简单测试了一下,爬了单位29层的楼梯,
从一楼不间歇地两蹬一步的慢速往上走,一口气走到29层,
测了一下自己的心跳,不到100下,看样子心肺功能还是可以的。
以下几个概念大家平时锻炼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
人的最大心跳:它不会因训练而改变,它与年龄相关:最大心跳=220 - 年龄。 最大摄氧量(公升/分钟):会随着训练而上升,可以相差倍数;
不过最大摄氧量时的心跳会维持在90-95%最大心跳左右。
乳酸堆积阀值:会随着训练而上升,会越来越接近最大摄氧量的心跳值
乳酸堆积阀值的心跳可以达到85-90%最大摄氧量的心跳值
举例来说:80%最大心跳对一个有规律运动的人而言,很容易达到,
且可以维持数十分钟;但对一个从不运动的人,可能快要了他的命,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
再比如:一个40岁的人,进行日常爬山活动,或者体能锻炼,
如果他锻炼比较有规律,心跳维持在60%~70%最大心跳是可以的
计算一下,也就是(220-40)x(60~70%)=108~126下
如果锻炼强度太大,心跳长时间超过这个百分比,身体乳酸堆积较快,不容易恢复
同时容易对心脏造成损伤,得不偿失
对于不经常锻炼的人,只能慢慢从头做起,一步一步来
说完心肺功能,接下来就是力量方面的要求了,
论坛爬山的人,很多人膝盖都不好,包括我自己
登山活动对膝部的力量要求是比较高的,膝盖受伤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腿部力量不够
大黑山这种4上4下的走法,对膝盖是个考验
周二在单位爬到顶层后,从29楼小心翼翼的往下走,测试了膝盖的承受力,没有痛感
周末再增加相应的技术装备(后面细说),自我感觉4+4路线应该可以走下
实在不行,用姐夫的话说,就是及时下撤,别硬撑着。
关于膝受伤的恢复,海燕的帖子有详细的介绍,非常好,大家可以去看看
http://www.trekker.cn/viewthread.php?tid=10561
以上是活动前关于体能方面自己的评测,
在参加一个活动前,这种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是很必要的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同伴负责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刘翔也不是一天练成的
只要大家科学锻炼,持之以恒,你将来也会成为大家所谓的强驴
相反的,凭着天生骠悍,不注重体能锻炼的人,总是大强度的走下去,将来只能成为瘸驴
所以大家以后不要说自己在户外彪走、瞎走,一切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呵呵说完体能,再说说技术装备
关于装备,一直都有争论,有的人一双军胶走天下,有的人要武装到牙齿
个人认为装备需要结合具体环境和活动类型来讨论
就大黑山4+4来说,确实需要在装备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准备
首先是鞋子,户外的鞋子分类很多,有矮腰的,有高腰的,
有轻型的(trekking),有重型的(backpacking),还有登山专用的(mountaineering)
自己家里各种户外鞋,数了一下,也是不下4双
针对自己对大黑山的了解,还有线路的研究
最终选择了一双轻型(trekking)、高腰的鞋子
选择轻型是因为不需要负重,可以加快行进速度,减少体消耗
选择高腰是因为大黑山有些山脊比较陡峭,同时4上4下需要对脚踝进行很好的保护
最终鞋子的使用效果非常好,轻便、快速、不顶脚
这次活动有的同学穿的矮腰鞋,有的重型鞋(backpacking),希望也都来说说感受
个人认为矮腰鞋,有轻便的优势,当初也考虑了一下
但最终还是觉得矮腰鞋缺少对脚踝的保护,同时下山的时候,脚趾容易顶到鞋
重型鞋干脆就不考虑了,鞋底太硬、鞋子重、路感差,不适合一日快速穿越
袜子、鞋垫
袜子和鞋垫虽小,但是也不能忽略
这次很多同学都穿了两双袜子,自己也是一直穿两双袜子,一薄一厚
厚袜子尼龙粗,单穿时间长了,容易搁脚
里面加一双薄袜子,就舒服多了,当然这个也要看个人习惯
垫个好点的鞋垫,或者两双,增加鞋的减震,可以减少对膝盖的冲击
两双袜子+两双鞋垫,鞋子自然要买大
另外两个重要的技术装备就是登山仗和护膝了
护膝就不用多说了,现在大家都在用
如果你现在没用,也请准备一副,很多人都是在受伤后才开始用护膝
这也没办法,有些事情必须要自己经历过,才懂得珍惜
再有就是登山仗了,这次我用了双仗
印象里已经好久没用登山仗了,一般的小强度登山,还能应付下来
对于未知的4+4,是断然不能冒险的
也正是因为自己可以熟练的使用双仗,所以才在准备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
走4+4这种路线!
使用双仗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保护膝盖,二是节省体力
下山的时候,用双仗支撑身体,双脚慢下,可以很有效的保护膝盖
上山的时候,用双仗向后用力,双脚慢上,可以很有效的节省体力
整个4+4走下来,膝盖没有反应,可以说双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在4+4最后一上的时候,惊讶自己居然能够一口气爬2/3的高度
面对40多度的爬升,步履依然轻盈,心想应该是双仗节省下来的体能吧!
具体节省多少,我也说不清楚,但是怎么也应该在25%左右吧!
其他的装备就不多说了,个人感觉当天的天气非常适合爬山
17度的气温,不冷不热,微风,穿着一件短袖速干T恤很合适
有的人觉得天气热,喜欢再冷点
冷天身体热量蒸发快,意味着你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
小强度的活动,装备的重要性和差异性也许不那么明显
一旦上了强度、环境变了,如果我的所有装备都要好于你的
那么这些装备累积的优势也许就可以达到30%~40%
而这个百分比也许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再来说说饮食和能量补充
长达8个多小时的山地徒步,上下3000多米的高程,途中的能量补充也很重要
活动的前一天,补充一顿高能量的晚饭,为身体充上电
第二天早上,早餐也不能凑合
一般来说40分钟以上的运动,人体进入脂肪供能的阶段,并且代谢以有氧为主
大强度的登山活动,人体内的糖分消耗非常快,光靠先前的储备是不行的
在行进的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补充,水+巧克力+香蕉、碳水化合物,小量多次进食,
这种及时的水分和能量补充,在后半程就会显示出威力
本次4+4活动路餐:
2个小面包,2个苹果(换成4个香蕉就更好了),
糖果若干,饮用水
香肠一根(对于小强度活动,我是不太喜欢带香肠这种东西的。这次为了避免胃肠出现饥饿感,带了一小根,当天剩余1/3),
适当选择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也是很好的办法。
虽然1~2日的大强度活动需要消耗较多的脂肪,但是不建议路餐中包含太多脂肪食品
因为大家日常饮食得脂肪摄入要多于消耗,1~2日活动正好减减脂。
对于高海拔登山和极限探险运动,则是另外一种情形
大家比的不是谁的肌肉多,谁的力量大,比的是谁的脂肪供能能力强!
这也就是为什么藏登高海拔能力强的一个原因。
除了他们生活在高海拔,适应高原的氧气含量
他们平时的饮食,脂肪摄入占了很大比例,
酥油茶更是每餐必备,身体脂肪供应能量的能力非常强
其他从事极限挑战的人,比如横渡渤海海峡的张健,如果没有强大的脂肪供能
根本无法完成长达2天多的横渡壮举。
每次走长线,腰围都要降几档,也是体内脂肪大量消耗的结果
所以如果你要上高海拔、探险,体内的脂肪储备是很关键的
不能把自己练成肌肉男,不然几天下来,肌肉就会消耗光,体能下降非常厉害!
说完了体能、装备和饮食,再说热身和放松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很多时候大家急着上山,一下车就呼呼啦啦上山了
这样做有时候不见得会受伤,但受伤的机率大,
任何事情都是个积累的过程,时间长了,伤病自然就来了
运动前的热身、拉伸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准备充分
充分的拉伸和热身,可以让你的肌肉和筋腱更有弹性,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锻炼后的放松,锻炼后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放松
让肌肉松弛下来,这样身体可以得到更好的超量恢复
可以让你变得越来越强,肌肉更有弹性,耐力更好,不容易受伤
走完4+4后,洗了个热水澡,找人敲敲背
第二天身体焕然一新,没有任何痛感,充分放松是关键!
最后再说说体能、装备、饮食以外的话题,说说意志力
坦率地讲,能走完4+4不单单需要体能、装备和饮食,还需要你有坚强的毅力
走到最后,是坚持下来还是放弃,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意志
能坚持到最后的人,都是毅力坚强、有责任感、不轻言放弃的人,不是自夸哈!
所以大家可以把4+4作为一个标杆,不光是体能和技术方面的考察,也是意志力的考验
欢迎大家积极锻炼身体,早日加入4+4俱乐部!!!
这次选择的是1+1的线路,所以穿了一双矮腰的鞋,vssque 7866 townie,这双鞋严格说算不上越野跑鞋,应该归类为城市休闲那种的,但是V底的。
在下了雷达站后的上坡喝快到南高地DH02前的上坡,尝试短距离的跑了一下,感觉鞋的减震还可以,抓地性能也不错。整条线路下来,唯一的感觉就是轻便很多,比以前穿徒步鞋要舒服很多,由于鞋底是软底,所以脚掌也没有抽筋的感觉,但脚踝还是有点疼,整个路线有2次比较陡,比较长的下降,所以脚踝很吃劲。
有才呗!
早就耳闻楼主是个才子,看了这个交流贴,真真正正佩服到心底里了!!
俺也受教了, 谢谢楼主!
楼上的翻翻旧贴,会有不少收获
看了LZ的帖子,才深深地领会到孟版主姜女MM曾经的签名----“瞎走,瞎走,坚决瞎走”的真谛----原来俺们一直在“瞎走”!
好帖,受用,学习中。以后“坚决不瞎走”!
许久难得一见的好帖啊,有理论,有实践,有数据,条理清晰,从这篇堪称论文级总结贴.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能看出了作为曾经的穿越者技术版版主,现在的总版平时对户外技术研究的深度,以及户外经验的丰富和对户外热爱的程度.这样在体力的基础上,有技术理论,有经验,对活动有严谨态度的户外人,是真正的强驴!.
穿越者技术版有很多好帖,是多年大家的经验积累,个人觉得如果能把技术版的帖子都看一遍,能少走很多的户外弯路,至少可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户外,现在大家是不是还像以往的穿越者成员一样,先静下心来看看这些帖子再去上山呢?或者下山以后去找找这些帖子?
学习了。
bear过奖了,呵呵
这个帖子主要是和大家交流一下,互相学习
每次活动,无论是1日活动还是2日活动,都能感受到大家对户外的热爱
所以为了更好的享受户外运动,延续自己的户外寿命,需要不断学习
真是好贴,认真学习了!
这次走4+4大半程都和楼主相随,从他行走的速度、多次的补充食物、用杖的方式、随意的一些话语等等,就看出是一位技术性的户外人,现在看了这个贴子,更是由衷的佩服。
我的感受是:中午休息后的3上阶段是最痛苦的,感觉温度有点高,有严重的疲劳感,3下阶段有轻微的膝盖不适感,特意放慢速度,曾一度想放弃,可到4上时又感到凉风习习还挺舒服,很轻松到顶,所以又觉得只要能走3+3,稍稍坚持一下就可完成4+4,只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不知道这种坚持到底该不该?
终于又见才子的文章,不但能讲还会讲,学习了。看来你比我好学多了,惭愧啊...
呵呵,又一年过去了!
本来还想着今年组织个大黑山4+4,怎奈前段时间太忙,没有时间锻炼
祝今年有更多的朋友完成4+4,进入4+4俱乐部!
穿越者技术版有很多好帖,是多年大家的经验积累,个人觉得如果能把技术版的帖子都看一遍,能少走很多的户外弯路,至少可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户外,现在大家是不是还像以往的穿越者成员一样,先静下心来看看这些帖子再去上山呢?或者下山以后去找找这些帖子? ...
bear 发表于 2009-4-21 19:26
欢迎光临 大连穿越者户外论坛 (http://trekker.cn/)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