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之言,总是在户外店里面转悠,睡袋自己也有了几条,基本上涵盖了四季的使用,从夏季使用的抓绒睡袋到冬季最冷时使用的零下40度的羽绒睡袋,自己也老到店里的睡袋区去耗着来回来去的看东西,找问题,问题也能找出来不少,不过也就自己知道,现在真的想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倒是越发的感觉困难了,东西写出来未免有些虎头蛇尾的,因为有些东西写过了就闲麻烦不想再写一遍了,请大家间量^_^
第一款天石睡袋:
自打推出天石睡袋的那天起,我就非常喜欢的品牌,从个个方面都能看出来这个品牌作东西是非常认真的,而且也是非常有实力的一个品牌,光是看看跟他们合作过的品牌就知道, SIERRA DESIGNS, KELTY, SLUMBERJACK , MEC , REI 瞧瞧一水的都是大品牌,而且 HIGHROCK 还在 2003 年又获得了中国军方的供应商资格,为中国军队制造的用于部队标准装备的睡袋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和工艺指标成功通过了军方的严格测试,所以怎么说呢,从这点看天石睡袋的温标绝对是最适合中国人的特点的,有人民军队在前面趟路了,我们还怕甚么 ^_^
不过好归好我们也要说说它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是真正的对这品牌好吗^_^现在我就分别和大家看一下这个品牌睡袋的优缺点:
优点:
(1) 拉链位置 :天石的睡袋的拉链设计在身体的测下方,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防止拉链处进风的可能性,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能。另外天石睡袋的拉链头比较大,触感非常好尤其是在冬季使用时即使带着手套操作也非常轻松。
拉链设计在身体的侧下方
拉链头比较大
(2) 上片充绒多,下片充绒少 :我给大家举一个 500g , 500g 的例子,如果一条睡袋的充绒总量是 1000g ,之后按上片 500g ,下片 500g 的方式来充绒的话,可以想象一下羽绒睡袋的特性,羽绒主要是靠蓬松的方式来保存空气形成保温层来保温的,不过睡袋在受到挤压之后,保存的空气也就会随之变少,使保温性能降低,如果按照平均充绒的方式,身体的重量全部压在下片羽绒上,下片的 500g 绒所发挥出的保温效果也就比较有限了,如果使用的垫子再配合不对的话,背部还会出现发冷的显现,所以上片多充绒就象把我们盖的被子加厚一样,可以使有限的充绒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天石的羽绒睡袋的充绒基本上都是上片多下片少的结构。
(3) 双层复合片式设计 :这个问题的好坏,我到现在也是一头雾水的,晕,说实话我最开始对这种设计相当看好感觉,这个设计太棒了,但是等冷静下来后,就出现了比较多的疑问了,拿 S1031 这款复合式的睡袋举例来看,大家看到它的舒适温度是,复合- 20 度,拆卸- 14 度,值得冷静的思考来看的是两者只是相差了 6 度,不过重量上却增加了不少(面料,拉链的重量),而同等的- 20 度睡袋的重量轻的多,故此我个人有些得不偿失了,还不如把这部分重量都换成羽绒来提高保温性呢。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复合双层的中层保温问题,因为上面一层是复合的,所以中间总会有空隙,这样因为不是整体所以是否也存在失温的问题呢?所以我也在考虑这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测试才好,希望大家也能探讨一下 ^_^ 不过作为一种新型设计我还是比较推崇的。
双层复合设计
(4) 睡袋的围领 :天石的睡袋有些款式,也采用了比较少见的围领设计,但是这种设计非天石独有,其中典型的采用例子就是 05 款的 1500g 奥索卡羽绒睡袋了,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大的提高睡袋的保温效果,避免因身体的转动而出现缝隙,使热量流失现象。(此设计仅限于天石棉质睡袋)
围领设计
(5) 面料 :外观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手感非常细腻,防水性能测试中也体现出了不错的性能。
(1) 面料 :现在来看最大的问题就应该是面料的钻绒问题了,除此之外睡袋的缝线处也有漏绒的显现,大家注意我的两个用词,“钻绒”和“漏绒”是有区别的,因为漏绒主要是出现在车线的位置,可能线采用的稍粗一些或者在缝制的时候本身在缝接处就会有少量的羽绒出现是正常显现,所有的羽绒睡袋谁又能保证不漏绒呢,只要是在一定范围之内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面料的钻绒就是另外一会事情了,如果这种情况大量的出现就是质量问题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能反映出时候是面料的密度不够之类的问题,现在从使用结果上来看出绒主要出现在胸部居多,大家谁也不想睡了一觉之后起来一身都是毛呀,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天石采用的羽绒确实非常的不错,这点有身上的毛作证。
天石所采用的羽绒
(2 ) 梯形立衬结构 :天石所采用的是横向的梯形立衬式充绒结构,这种梯形的结构虽然在保温上效果非常好,可以有效的做到防止缝接出入风,但是由于是采用了条形的充绒,在使用之中身体正上方的羽绒会变薄,而身体两次会出现积绒显现,使正上方的保温性能下降。
梯形立衬的释义图
(3) 拉链 :天石睡袋的拉链都是采用的,双向式拉链,类似有些羽绒服的样式,不过这种拉链都带有“定位齿”其实主要的作用是保证在你入睡后因为某种不明原因^_^造成意外的拉开,导致失温。这个本该是优点的,但是我却认为这个相反却恰恰是最大的缺点,原因最简单不过,别的睡袋随便一扯就能拉开,而带有“定位齿”的拉链非得需要拉“拉链头”才可以拉开,大家试着想想,如果使用特殊的环境下,比如:在雪山的营地睡觉突发的雪崩,在野外扎营突然有人抢劫,下雨的时候错把营地扎在了河床里,当你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却发现你没有办法非常快速的从睡袋里面出来,被卡在睡袋里的滋味该不好受吧^_^不过有人会说了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会非常的冷静,我会慢慢的有条不紊的,如果这样说得话我没办法了,只能说你牛逼。总之我现在还没有遇到这些倒霉的事情,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慌乱的裹着睡袋蹦出去,还是静下心来慢慢的在漆黑之中摸到“拉链头”再拉开自救了,也许我也行吧。
中间那个长条的孔就是定位齿
(4) 拉链夹防风墙 :市面上销售的睡袋基本上都是单防风墙的,而只用天石是采用的双防风墙设计,非常好的设计呀,我的理解为,主要作用是,拉上拉链后两片防风墙会紧紧的夹在一起,使防风效果和保温效果达到最理想环境,但是由于防风墙的增厚,而防夹带没有做到适当的增宽,所以比较容易的出现“夹吃布”现象,尤其是羽绒睡袋的拉链拐弯部位尤其明显。而且要提及一下所有的天石睡袋都是右拉链的,可能对于有些想拼接双人睡袋的同志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_^
拉链吃布的现象
(5) 温标与重量:因为睡袋本身温标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国内的人员使用,再同等温度下就会比其它品牌的睡袋充绒量要大,这点虽然保证了温度的准确但是却造成了其在睡袋压缩体积上和重量上的增重和增大,不过从包装上看,就可以看出天石在睡袋方面的专业性,所有睡袋都只进行了储存处理,而没有象其它众多睡袋一样采用压缩打包处理,后者如果时间比较长会破坏羽绒的蓬松性。
[upload=jpg]UploadFile/2005-12/2005126143433279.jpg[/upload
天石的保存式压缩和普通睡袋的压缩方式
总结 :以上说得优点和缺点确实比较难以区分,我也只是大概的分类,因为任何设计我们都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满足一种需求另一种需求就难以满足,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无缺的,大家只要取其所需就好了,不过从整体来说,从设计上和性能,价格上看,天石睡袋是一个可以成正比的品牌,比较适合有些对整备,重量,性能,要求不是太高的人群使用。
CAMP 睡袋创立于 1889 年的意大利 CAMP 公司,一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和生产登山探险等户外运动专业产品。其产品工艺精湛,品质优良,种类齐全,销售遍及世界各地。其 CAMP 品牌在业界享有崇高声望。原来看到过有的的评论:“引用 CAMP 是意大利老牌技术器械,国内睡袋只是商业里的品牌产品移植和商标特许使用权的产物。 ” 对于这句话也能说有错,确实重庆四方在 2002 年 6 月,同 CAMP 公司签署商标许可协议。 CAMP 公司授权重庆四方公司独家使用 CAMP 商标,在中国生产和销售 CAMP 品牌睡袋、羽绒服装和防雨服装产品,但是就现在来看 CAMP 的睡袋覆盖了高,中,低价位和各种环境,从休闲睡袋到极限睡袋品种系列齐全,已经发展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品牌。
说到了这个品牌的睡袋,我们真的太了解了,反而到感觉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_^ 刚才也说过了 CAMP 实在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品牌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它的睡袋的材料上就可以看出来它的系列齐全的。
1, 面料 :( 1 )其实在顶级的 Arctic 系列和次之的 CLW 系列是所采用的面料的还是非常上成的,材料虽然没有采用比较顶级的 Gore-Dryloft 防水透气材料,但是也还是采用了 Pertex 的防水透气材料,这种材料也是属于羽绒睡袋的专业材料,其防水透气的性能也是非常强的。而其中的 Arctic 系列主要是为严酷条件下使用的,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舒适性。
性能不错的 Pertex防水透气材料(2) 低端的如: Hill , Earth , Sky , Overland ,蚂蚁系列采用的是 210T 的尼龙格子防撕布,其中包括了信封式这样的休闲款式比较适合休闲和一般的环境要求使用而且价格相对便宜。
采用在低端睡袋上的210T材料
(3) 中端的 Outback 系列外面料是 Pertex P660MA 尼龙布,内料采用的是 240T 尼龙布,填充的基本上是 550 蓬松度 70% 灰鸭绒,其中 Outback 700 Plus 内层采用的是 TC 布(具有纯棉质感和微吸水性能的合成材料),价格比较中档也是一种对于高价格睡袋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是一款从业余到准专业级经济条件有限人群的最佳选择。
TC 布(具有纯棉质感和微吸水性能的合成材料)
( 4 )同样是中端我建议,大家可以多多的看一下 CAMP 睡袋系列中的一个新的成员 TUBE 系列,这个系列延用了 Outback 系列的基本设计和基本的技术指标,同样使用了方格式的结构,但是又在 Outback 系列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比如说增深了帽瓦设计使之比 Outback 系列的保温更好,而且现在看到 TUBE 系列的成员也在不断的增加和完善,有逐渐取代 Outback 系列的趋势 ^_^
看完了材料和新品的一些介绍现在我们来看一下 CAMP 睡袋的优缺点吧:
1 优点:
1,Arctic plus 系列的中开拉链设计 :这个设计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设计,不知道大家是否睡过这个系列的睡袋,由于是中开拉链,在使用中非常舒服,拉链也极为顺畅,就象穿脱衣服一样 ^_^ 一般的侧开拉链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拉拉链比较困难,不论你再睡袋外面拉拉链时如何的顺畅,但是当你趟到了它的里面再想如在外面拉的那么顺畅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中开拉链的另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可以拿它当衣服穿或者披着,这点也是其它的侧开口拉链的睡袋很难做到的事情,(举例: MAMORT 就有一款可以穿在身上的羽绒睡袋)。再有一个就是它的拉链都没有“定位齿”,所以如果遇到突发情款,对于没有准备的迅速逃离,是很方便的。
中开拉链设计,使用起来非常舒适
普通的拉链
2, “ 3D ”式的结构:它的 Arctic plus 系列都采用了这种“ 3D ”式的结构,侧边的加宽设计,减少的身体两侧的压迫感,增加内部空间以及舒适感。大家都知道接缝和连接点出的绒是最少的,即使有因为拉紧后羽绒被压得比较紧,这个部分的羽绒得不到很好的蓬松也会使保温的效果变差,而“ 3D ”式的结构的立体增宽却可以解决的这个问题,使空间变得宽敞,提高羽绒的蓬松,达到保温也随之提高的效果。
“ 3D ”式的结构
3,方形充绒盒子:这个设计顾名思义就是睡袋是由一个个充着羽绒的小盒子组成的,这种方式我认为效果相当明显,不同于条式充绒,羽绒不会来回的移动,不会出现上下左右的移绒现象对保温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另外因为是立体的盒子,所以在缝线出也不会出现少绒压绒的现象了。
缺点:
1,Outback 系列作为一款中端价位的性价比很高的睡袋来说,也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在于它的“大帽瓦”设计,这个设计让人非常的不舒服,常常是收紧帽瓦的时候,因为帽瓦太大所以许多面料被收聚在了一起,面料的堆积使脸部非常的难受,不过这一点已经被 TUBE 改掉了。
2,CLW 系列的韧性设计:这个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舒适性和减轻重量考虑的,不过我的个人感觉不是很成功,原因是这种人型的设计使肩部变的比较窄,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帽子太小,对头部的包裹不够,这样的危险就是可能在严酷的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冻伤。
偏小的头帽
解剖结构释义
总结 :开篇的时候已经说过了,主要是产品线非常的齐全,选择余地也非常大,涵盖的范围也非常广,从中基本上你可以选择出自己喜欢和适合款式需要和适合的价位,产品成型问题比较少。
龙鸟睡袋是一个绝对的本地本土品牌,对其产品的介绍我就引用吧“SinTeryx(龙鸟)主打户外服装、睡袋,其羽绒产品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产品为中国人量身打造,在款式设计、颜色选择、使用习惯上以中国人的身体条件、审美情趣为基础,融合欧美国际品牌的先进理念,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设计师精心设计。由户外运动爱好者、两极地质勘探队员、资深设计师以及人体工学专业硕士组合而成的研发系统,通过分析、设计、测试、再设计,最终为国人提供符合民族特质的专业户外用品。”以上是他们的自我介绍^_^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少夸大的成分,不过其优良的品质和相对平民化的价格倒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品牌。
对于这个品牌我就不优缺点的那么说了,一条条的走吧^_^
1,作为一个后起之秀似的羽绒睡袋品牌,从设计上大概可以看出延用的老款MAMORT睡袋的影子,款式上面极为相似,睡袋的脚部进行了加厚来提高对肢端末梢的保护,下部为竖条使的充绒方式,上部为横条式的充绒方式,这种方式如果在使用中可能对保温影响不大,但是也可能会出现走绒和移绒现象,导致“一般是绒,一遍是皮”这样的现象。
填充结构
2,同样也采用了上片多于下片的充绒方式,来提高睡袋的保温效率和效果。
3,深的帽瓦设计,使得可以保证对头部的保护性更好仿制失温,提高保温性。
厚实而且深的帽瓦
4,使用的是700+Fill Power 90%白鹅绒是以上三款中最好的
5,也是单侧侧下方拉链,主要是防止进风失温,缺点是钻到里面拉起来费力,关于拉链问题和天石的问题一样,无法在不拉动拉链头的时候,顺利打开。
带有定位齿的YKK拉链
定位齿
6,睡袋两侧的睡袋防夹带,进行了比较大的加宽,使得拉链时夹布的现象大大减少,使用中比较舒服。
增宽的防夹带
7,睡袋的异味比较大,有明显的动物脂肪味道^_^
总结: 龙鸟作为一个本土的品牌,其性能,设计,充绒,都已经达到了比较过的标准,再相对于它顶级睡袋折后不到2000元的价格还是非常超值的。
作者火鸡 转自三夫
欢迎光临 大连穿越者户外论坛 (http://trekker.cn/)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