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户外事故及反思] [讨论]对山难和其他户外事故的思考

新年伊始,北京的户外界就被接二连三的不幸事件罩上了一层阴霾。先是老K和不必的四姑娘山遇难/遇险,紧接着又是绿野Daemon队一行15人小五台失踪事件,想想大连这边2004年也出了大大小小的一些事件,随着户外穿越人口的增加,活动愈见频繁,难度也有加大的趋势,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应运而生。

值此穿越者开坛之际,我想也应该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如何能把户外出行的风险尽可能降低,让大家真的从中体会到亲近大自然的乐趣而不是恐惧,也许有些东西值得写进穿越者纲领性文件中以作为对大家的警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5 13:41:05编辑过]

开心为本

开心为本

TOP

谢谢Linda.
同名新浪微博:桦树皮

TOP

小五台的事故也一直在关注 主要的问题就是手机联系不上

基本的教训 一起上山手机要足够电,或者一部分人先开机 保持出问题的时候有通讯工具和人联系

识于偶然,感于纯诚,交于患难,知于坦然,醇于天意,淡于远行,惑于彷徨,败于心离,死于自缚,感谢上苍,有此缘足慰,清心辑别,善此生戒躁。

TOP

续:关于四姑娘山山难的后续报道和一些网上议论

开心为本

TOP

以下是引用bobo在2005-1-4 13:47:00的发言:

小五台的事故也一直在关注 主要的问题就是手机联系不上

基本的教训 一起上山手机要足够电,或者一部分人先开机 保持出问题的时候有通讯工具和人联系

我看了报道之后也感到意外的是竟然15个人全部没电了!起初以为是没有信号呢。
开心为本

TOP

手机在信号不好或没信的地方时非常费电的,

因为它要不停得与尝试与基站联系,

所以在没信号得地方可以暂时把手机关掉,

隔一段时间开一次。

且行且珍惜!

TOP

今早看新闻,小五台的人除一人受轻伤外,都没事儿了。好运!

安全第一呀!!

TOP

相关报道如下:

无线高手帮助在小五台山失踪的北京游客获救

此外,绿野论坛(info)上已经就"绿野户外活动的方向和风险管理问题"展开讨论,不过尚未看到有建设性的意见。继续关注ing

开心为本

TOP

既然是户外就一定会有风险,在去户外之前就应该意识到这点。要做的只是把风险降到最小,谁都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但过于注重防范风险,可能会使户外的意义及趣味荡然无存。提出建设的意见恐怕很难,但我真得期盼会有!

TOP

小五台救援纪实

因为严禁转载,只好挂了链接过来。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开心为本

TOP

我们看到的是救援过程,令人感动。不过很想看到被救援的人站出来说说他们活动失败的总结,最好是客观的,不要演变成互相指责,也许有借鉴意义吧。

5.1~

TOP

这两天我一直在关注绿野两个网站的信息,读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

作为事件的局外人,我们不可能对孰是孰非妄加评论。但是同样作为户外一族,我们更应该从中学习和借鉴到自己认为有用的经验教训,目的只有一个,尽情地享受户外带给我们的真正乐趣。

我很想看到他们对论坛活动定位的讨论,可惜几乎没人真正响应。

开心为本

TOP

等俺有了时间再仔细学习。没有了解,不好说什么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个人观点:

实际上天气寒冷是通讯器材电池的最大敌人~~~我的手机早上充满电5格,到山上冻了一天,下来就剩2格了,而且我登的山即不高温度也不太低呢~~

TOP

如果是那样的话,把电池抱在怀里晤一晤电就该恢复,为了救命怎么也不能造成音信皆无的状态吧?
开心为本

TOP

唔,同意~~关于小五台的事件肯定有许多原因综合在一起造成的。

TOP

看了一下午,部分队员游 记 链接

许多队员的总结很值得讨论和学习。现摘录一些:

2004元旦damon小五台西台西沟活动游记、个人经验总结和看法 滑翔机篇

....

总结: 分组制存在一些问题,会把全队的力量分散开,同时影响队内团结。虽然对领队来说更容易管理,但是户外活动跟项目管理还是有很大不同,户外活动主要还是侧重体能上,小组基础上的体能互补显然没有全队基础上的更有效,一般情况下,队员在保证自己完成任务前提下帮助他人是对整个队伍是有益的。个人觉得在队员人数相对较多队伍中,采用传统的前队、中队和有力的收队还是比较合适的。后面队伍地管理方式又回到传统方式,也说明这一点。如果想通过简单地分组来达到一定结组保护的效果,由于没有装备和配合,结果还是只能做到人人自保。 当队员出现状况后,如何根据情况要求其下撤,一直以来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大概是因为一方面有的时候下撤需要其他有人陪同,而这又与自助游有冲突;另一方面队员自己也不想轻易放弃。对领队和队员来说这个问题都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有感而发,没有针对恰好的意思,因为他是我的朋友:)。 冬季保暖壶一定要带,喝热水的感觉真是很好的。 冬季扎帐篷要诀:要求对帐篷很熟悉,快速完成。最好在太阳下山之前扎营,因为太阳下山后气温下降很快。赤手搭帐篷太容易冻伤,所以需要带手套。 一双防水透气手套真的不错。活动前买的gore-tex手套是我这次最满意的装备,有了它,这四天手在雪里抓来抓去,一点事都没有。手套粘了雪需要及时抖掉,以免化成水,导致水汽凝结,gore-tex手套也会出现凝结情况。 冬季雪地穿越速度大概是夏季速度2/3,也就是相同路程需要多花1/2的时间,按照这个来安排时间比较合适的。如果遇恶劣天气,速度会更慢。 水是可以带上山的,不过需要注意保存方法。用衣服包了放在背包里靠近人背的部分或者放到身上。蒸汽机和恰好的水就只是在瓶口上结了一点冰,让我们三个少喝很多雪水。如果风大,冷空气能够很容易穿透背包和衣服,水还是会结冰。....

总结: 雪松软的情况上升,用冰爪踢雪,用力在鞋尖,上升效果会好很多。 开路,多走之字型,从有树的地方经过,可以借力。雪堆的外部特征一般能反映下面冻土情况,开路的时候可以多观察,利用。 冬季应该保证能源充足,至少一人一个气罐,自己带了1.5个。 极冷情况下,不能让一个人单独睡一个帐篷。20度的坡上搭帐篷坐在里面打牌还可以。 睡袋折叠的时候,把拉练拉好,让里面与外面分开,避免里面的布料被外面的水结晶弄湿。 鞋和雪套晚上尽量放到帐篷里,可以有效防止结霜,第二天也很容易穿上。 袜子需多带几双,也可以把湿的放到睡袋里,第二天就会干。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3 16:01:01编辑过]

TOP

友情提示:有很多段落非常感人,建议泪囊比较脆弱的tx不要在上班时间看,除非你自己独占一间办公室。
开心为本

TOP

感动,鼻子酸酸的。

5.1~

TOP

以下是引用甲虫在2005-1-13 15:54:59的发言:

分组制存在一些问题,会把全队的力量分散开,同时影响队内团结。虽然对领队来说更容易管理,但是户外活动跟项目管理还是有很大不同,户外活动主要还是侧重体能上,小组基础上的体能互补显然没有全队基础上的更有效,一般情况下,队员在保证自己完成任务前提下帮助他人是对整个队伍是有益的。个人觉得在队员人数相对较多队伍中,采用传统的前队、中队和有力的收队还是比较合适的。后面队伍地管理方式又回到传统方式,也说明这一点。如果想通过简单地分组来达到一定结组保护的效果,由于没有装备和配合,结果还是只能做到人人自保。 当队员出现状况后,如何根据情况要求其下撤,一直以来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大概是因为一方面有的时候下撤需要其他有人陪同,而这又与自助游有冲突;另一方面队员自己也不想轻易放弃。对领队和队员来说这个问题都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有感而发,没有针对恰好的意思,因为他是我的朋友:)。

看到这里又想起了并不顺利的2004,想起了7月2-4日的夜行步云山。

3日上午,麒麟子体力出现不支(后证实有哮喘病史),经劝说决定放弃随大队伍继续行走。当时刚好一队人马在步云山顶峰做活动,麒麟子刚好可随他们的车下山。

如果不是有那山顶的车队,作为领队,我会放麒麟子一人下山吗?

当时表现体力不支的还有大S,当然可以劝说这两个人结伴下山。但是同样体力不支的两人结伴,他们能给对方怎样的帮助?

当时的队伍采用的分组方式,各组队员由领队在活动前划分而非自由组合。麒麟子与我是一组,如果事情赶到那里,只能我陪麒麟子下撤了。

那二十多人的队伍?我的行程?

还有大S,因为体力与同组的众人差距较大,大部分时间该组队员未能走在一起。上山路段、以及下山路段的前半程由组长食人鱼陪同,后半程我与海量在陪他。

还有月光组的骆驼与彩虹雨,一路狂奔,也没有保持小组的队形。

说到这些,也是想提起讨论:

在AA制的穿越活动中,我们提倡分组以减轻组织者的工作量,让大家共担组织事务。

但是在大强度的穿越中,由于体力上有差异(个别组的差异还挺大),而小组的设置并非自愿结合,一旦陌生些相互间必然缺乏容忍和帮助,

那么出现问题的时候,到底应该怎样解决?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看完绿野行版《转贴: 部分队员游记(org发表过) 用心去体会,事实真的如**说的那样吗? 》,其中每篇活动作业中都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探讨的地方。

看一遍感悟不深,因为没有当时环境下的经历。

看完老九对04年夜行步云山的文字,回忆我们04年五人长白之行的事故,相信,今后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但绝对不会阻挡户外拉练、穿越的脚步!

Q Q  582436112
电话 13904266623

TOP

团队精神至关重要,但也要提高驴友们的自身体质,加强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循序渐进为佳呀!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