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户外事故及反思] 鳌山再次吞噬三位驴友生命

鳌山风雪酣 救援正开展—— 7人脱险,3人遇难
http://bbs.8264.com/thread-1525066-1-1.html

此事件确认为组队开展的两日鳌山穿越活动,因风雪与骨折事故被困于跑马梁处,负20度以下的环境,造成失温,引发严重后果。
   哀悼。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此行程给我们一个警示

不管是几日活动
去往未知具有相对风险的区域
都应该充分准备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缺乏基本锻炼&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以往大家都是从小一点一滴攒起来的

现在孩子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有心无力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  “强子”23岁,是周至县人,他说,大家不问姓名、年龄、工作,只因为共同的户外运动爱好组织在一起。“强子”今年就走了3次鳌山。这次下山途中脚扭伤了,现在走路还一瘸一拐的。
   “强子”介绍,24日刚开始登山时天气不错,到了后半夜狂风大作,25日早上天气又转好,刚走了两个小时暴风又来了,能见度只有五六米,他们感觉风太大打算原路返回。几人在风雪中艰难前行。25日下午2点多,驴友“和尚”有了高原反应,出现失温现象,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剧烈颤抖。“强子”和领队搀着“和尚”前行。走了一个多小时,“和尚”拉也拉不动了,失去意识。这时,队员“一笛”和一名四川队友也出现失温。见情况不对,领队“鳌山太保”下山找信号求救。
      26日早上醒来,受伤3人均已冻僵,“一笛”不知何时躺到了睡袋外面,另外两人还在睡袋里,但都没了动静。到了中午12点多,一起的6驴友看3人已无生命迹象,开始往下走。”
_RL9VMO_BD]{0V7TSJR6[DL.jpg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看家长无理取闹,更感觉悲哀,国家和人民的悲哀。
老赛 发表于 2012-11-29 21:24



    看了干露露&干毛毛,简直悲哀!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事故经过我没看懂,似乎他们那一宿就没搭帐篷。
老赛 发表于 2012-11-30 15:13



    因为那一夜领队“鳌山太保”孤身一人下山求助了,剩下活着的六人知道那一夜是怎么个状况,但是这六人没人透露任何状况,所以那一晚啥情况,还不清楚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因为那一夜领队“鳌山太保”孤身一人下山求助了,剩下活着的六人知道那一夜是怎么个状况,但是这 ...
信用证 发表于 2012-11-30 15:16



    我理解的应该是这么情况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以下来自
请教:鳌山事故的疑问和失温的急救?
http://bbs.8264.com/thread-1532683-1-1.html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百度的:户外失温原因及急救方式
什么叫失温?简单说,就是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我们都知道,37.5度以上,就是发烧,39度不降低体温人就会昏迷直到死亡。失温的情况也类似,体温低于35度,人也会意识丧失乃至昏迷死亡。
  

什么情况会导致失温
  理论上,只要环境温度低于体温就会导致失温,实际情况是在得到充分食物补充,身体健康的人,20度下体温大量流失就会失去平衡。如果是10度,则很快就会温度下降到失温。
  干燥的天气下,裸体的克洛值是0。78,基本上跟穿着简单T恤差不多。
  但是风寒和下雨,会迅速的带走热量。
  也就是说,即使温度在20度,人体暴露在雨淋下(无所谓大雨小雨)就会导致体温降低(人体会用打寒战的方式快速恢复提问)。
  如果在10度,则雨淋下可能会迅速降低体温到失温状态,人体的回复能力已经无法弥补平衡了。
 

冲锋衣和雨衣此刻的距离。
  即使穿着雨衣,出汗潮湿的内衣也会导致人体提问降低。这是因为蒸发和对流在服装内形成了循环。
这一点,具有透气性的冲锋衣可以减少汗水的聚集。纵然10000的透气量也包括DWR丧失而减低的透气量,依然比无法透气的雨衣能延迟失温的到来。

失温的发现:
  1、打寒战
  2、嘴唇发紫
  3、意识模糊。
   如何急救:
  1、必须尽快减少体温的降低,离开风和雨水,更换干燥的衣服。
  2 、迅速补充热量。内部的热量补充:饮用葡萄糖水溶液、补充热水;外部的热源:如拥抱、烤火。
   主要病理原因,出现严重失温时,首要症状是血糖降低,糖是热量的根源,肝糖原分解不及时,体温就无法回复。所以补充葡萄糖可以迅速恢复自身升温的能力。
  补充热水则是通过胃部的温暖来提高内脏的温度让内脏恢复工作,心脏提供供血,肝脏分解肝糖原。
   切忌揉搓肢体,血循环会把冷血带回心脏,导致心脏骤停。 
大风天,10度可能会冻死;大雨天,20度可能会冻死。浸满汗水的衣服是罪魁祸首,保持身体干燥是首要问题,其次是适当时机补充能量。避免汗水浸透衣服。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就以上

今年端午去九海子穿越时
在倒数第二晚上在河边露营时,我就处于失温状态
待大家都进账安顿完后,我进帐篷后就开始筛糠
上下牙齿控制不住的咯咯响
喝了几杯热水才有所缓解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失温和热衰竭或热中暑正好相反,如果你发散的体热多于你所累积的热度,和寒冷有关的疾病就会趁机而入。当人体核心器官的温度降至华氏九十五度(摄氏三十五度)下时,就会发生体温过低的现象。和中暑一样,失温也是一种必须立刻处理的紧急状况,否则病人可能会丧命。
  失温,是由于人体为了保持核心器官的温度,而使血液无法流到皮肤的表面和四肢。我们的体温会在环境影响下经由蒸发、幅射、对流、传导而降低。穿著湿衣物、暴露于寒风中,会使得体温过度降低的风险大为提高。失水也可能是这种风险的导因。
  失温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下,而不是因为极端的酷寒而起。一般而言,比起明显的危险情境(例如暴露于冰悬崖上,一阵零下三十度的寒风吹过来),华氏五十度的绵绵细雨加上强风更可能引起失温。
  失温的征状,会随体内核心器官温度降低的严重程度而有极大的差异,例如,发抖似乎是轻微的失温(体温在华氏九十到九十五度之间),因为人体希望藉由发抖所牵涉的肌肉运动而使体温回暖。如果失温的现象愈来愈严更,身体就会停止发抖。经微失温的征状有:不停颤抖、双手摸来动去、蹒跚跌倒、心理功能迟钝、不合作或是封闭自己的行为。失温的病人通常不会去注意这些早期的征兆,而如果你怀疑有人体温过低,不妨要那个人假装前面有高空绳索,以脚跟对脚尖的直线步法走上十五呎,如果那人协调失衡,会经由这个测试看出来。
  如果是严重的失温(体温在华氏九十度以下),身体不再发抖,可是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会愈来愈差,而且愈来愈明显。病人虽然或许还能保持平衡,但可能已无法走路。他的肌肉僵硬,动作无法协调,除非已经恍惚或是其实已经昏迷,否则会做出意识不清或是不理性的行为。随着体温愈来愈低,几乎连呼吸或脉搏都无法观察到了。这时候病人的瞳孔或许会胀大。
  由于严重的失温,病人看来可能有如死去一般,你绝对不能放弃救治他的努力,除非病人在施行显然正确的心肺复苏术之后依然没有生命迹象,而且身体「变热」了。要记住那句老话:「人除非身体温热而死亡,否则就是没死。」恢复体温的工作要谨慎为之,并且视状况需要,同时或按着施行心肺复苏术或协助换气。
  失温的治疗要由避免发散更多的体热开始,让病人不再暴露于寒冷中。将病人移出风吹和湿冷的地方,把湿的衣物脱去。如果是轻微的失温,穿上干衣物并且挡住风寒吹袭或许就已足够。如果病人的呕吐及吞咽能力无损,可以让他喝点流质,然后再吃一点有糖分的食物。虽然高山的老习俗完全相反,认为必须喝温热的饮料,但在经微失温的情况下,温热饮料没有那么重要,只要供应流质即可。(想想看:把一汤匙的温水倒进一杯冰水里,并不能让杯子马上热起来。)失温应该持续治疗,直到病人恢复排尿为止。某些情况下,光靠这些措施并不能让病人恢复体温,或许需要某个队员以身体(必须是热的)直接接触,才能让他暖和过来。
  至于严重的失温,让病人「慢慢回暖」是很重要的。如果可能,尽速将病人后送到医院去回温。失温的病人必须小心搬移,以免无意间让大量的冷血从表皮的循环回流到心脏,这可能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心律失调。突然加温而休克也是另一种危险。
如果当场进行回温措施在所必行,将热水瓶包在厚手套或是袜子里,然后放在病人的腋窝和鼠蹊处,因为这里的大血管最接近身体的表层。找一位身体温热的队员在睡袋(或是其它的干爽绝缘对象)中以体对体的方式直接接触病人。如果病人陷入半昏迷,不要喂他喝水。和中暑一样,严重失温的病人,即使核心器官的温度回复正常后,还是必须时时观察,因为身体调节温度的机能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并不稳定。

失温的预防和下面几点常识有关:
1.避免弄湿身体,或是湿了之后要赶紧弄干。

2.避免暴露于寒风之中,或是赶紧闪避。

3.避免或杜绝产生失水现象的可能。(在寒 冷的情况下,身体或许会透过排尿而排出 一些液体,因而导致脱水。)

4.适当的隔绝湿冷措施。

登山队的成员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攻顶之旅必须叫停。身体发抖的时候绝对不能轻忽。由于失温会干扰登山者的判断能力和知觉,通常你必须不断叮咛才能让发抖的队员穿上比较保暖的装备,时时观察每个队员的状况,可以防止衰竭的发生。
失温这种由于寒冷而引起的疾病会影响到整个身体,其它和寒冷有关的疾病(冻伤和浸足症)则对于人体只有局部的影响。如果某个队友不但失温而且有冻伤,你所决定的处理顺序(换句话说,决定该先治疗哪一种疾病)是:如果失温的情况可能致死,就必须先予以适当治疗,等到病情稳定后再去治疗冻伤所造成的局部伤害。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为失温者采取拥抱的方法增加体温,要脱去衣服直接接触,最少要脱去外衣,在野外没条件时,可以脱去失温者的外衣,救助着解开自己的外衣,把失温者抱在胸前,裹在外衣内,并要轮流换人。不要去暖失温者的手和脚,这样只会死得更快,因为人体失温主要指中心温度,即躯干。体温不低,手脚冻掉的人很多,但是体温低于30度手脚不冻人也会死,温暖失温者结冰的四肢,只会使温度很低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加速心脏的失温,如同给一个人身上浇冰水。
我曾看过两个真实的故事。
1.抗战时期,一个东北抗联的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在零下30度的雪地被冻僵了,已经昏死。后来被5个妇女会的大嫂发现,他们把他抬回家,脱掉衣服放在被窝里,五个大嫂轮流脱光衣服,钻进被窝拥抱这个战士为他取暖(一个正常体温的人长时间拥抱一个失温者自己也会变成失温者),最后这个战士被救活了,后来认这5个大嫂为干妈。
2.前些年部队搞严格训练,东北某部队要求战士在不带帐篷的情况下,在零下30几度的风雪地露营,战士们要在风雪里坚持一周。
当时没有鸭绒睡袋,没有防潮垫,任何人在这样的野外睡一晚都会冻死。
最后战士们想出来的办法,在雪地挖雪坑,东北的雪有半米多高, 人躲在雪坑里可以不被大风吹,一个人睡觉不能取暖,大家把棉被合起来用,两三个人脱去外衣挤在一个被窝里头脚相对互相取暖
靠着每人一条毛毯一床薄被,一周后这些人没有一个人出事。
从这两个故事我得到的结论,冬季户外最大的危险是失温,野外失温最大的敌人是风不是温度。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综以上原因
为了保证帐篷内避风
这次去歇马山山脊上露营带了四季帐,忍受了重量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户外失温症

百度词典对户外失温症的解释是:户外遭遇的低体温症(hypothermia,也译成低温症,失温症),通俗的讲可以说是逐渐地或突发地(落水)冻
死的过程。与冻伤的区别是:在寒冷的野外如果仍有移动能力,在移到安全处的过程中可能遭遇冻伤。在寒冷的野外失去移动能力时,会遭遇低体温症,最坏的最后 结果是冻死。

虽然冻伤造成的截肢事件非常惨痛,但失温症(人体核心区温度低于正常体温)却会对人的生命造成更大的威胁。而且轻度失温很容易被忽视,但如不及时处 置却会导致丧失行动能力,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冬季户外活动中应对失温症保持足够的警惕。2007年3月10日北灵山的夏子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户外 失温症造成的死亡事件。根据当事人和救援人员的描述,夏子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的过程就是户外失温症从出现到恶化的典型写照。在痛心夏子逝去的同时,需要有更 多人了解失温的危险和常识,以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轻度失温(Mild Hypothermia)。核心温度在37~35.55度。
体征:不能控制的发抖,不能做复杂的动作,例如攀冰或滑雪,但能够走路及说话。外围血管收缩。其中:在37~36度时,体征正常,可能开始发抖,在
36~35度时,会感到冷,抖动可轻可重,手开始发僵。不能用手做复杂的工作。

中度失温(Moderate
Hypothermia)。核心温度在35~33.88度。体征:意识茫然,动作协调性开始丧失,尤其是手部,例如不能够拉拉链。原因是外围的血流量不
足。说话含糊,剧烈的抖动,行为失常,例如,开始脱衣服,但自己不觉得冷。会出现激烈的抖动,肌肉不协调开始明显,动作慢且看上去费劲,脚下开始磕磕绊 绊,开始迷糊,也可表现为警觉。

重度失温(Severe
Hypothermia)。核心温度在33.88~30度。这个温度将是致命的!在33.88~32.22度时,会出现持续性的剧烈抖动,说话困难,思维
迟钝并开始健忘,明显的活动能力衰退,不能够使用双手,走路经常绊倒,情绪沮丧,低落。间歇性的发抖。在32.22~30度之间时,外露的皮肤呈蓝紫色,
并且肿胀,肌肉协调非常差,不能行走,思维混乱,但是也可能保持一个姿势并看起来有清醒的迹象。抖动停止,先是剧烈抖动,然后暂停,之后继续循环。暂停的
时间会逐渐加长直到抖动完全停止。因为燃烧肌肉中糖原产生的热量不能抵抗核心温度的持续降低,人体停止了抖动来储存糖原。倒地,不能够继续行走,蜷缩成一 团以保存体温,肌肉逐渐僵硬。由于外围血流量被限制,及乳酸和二氧化碳的累积,皮肤发白,瞳孔扩张,脉搏速度变慢。在体温31度左右人体开始进入冬眠状 态,关闭几乎所有外围血液循环,并且降低呼吸和脉搏频率。

最后,死亡!在30度时人体进入一种看起来像是已经死亡,但其实活着的状态!在30度~27.77度时,肌肉僵硬,半昏迷,昏迷,脉搏与呼吸频率变
慢,可能有心脏纤颤。在27.77~25.55度之间时,失去意识,心跳和呼吸反复无常且非常浅,脉搏可能触摸不到,任何突然的冲击都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并
导致死亡。到了25.55~24度时,将出现肺水肿,心脏及呼吸衰竭。但很可能在达到这个温度之前就已经死亡了。

   (二)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失温
首先要随时注意观察,走路磕碰不稳,絮絮叨叨,动作笨拙,发牢骚都表现出了动作协调性和意识清醒程度的改变。如果发现周围人或自己出现这样的症状,就要警惕失温症了。

判断时可使用冷静测试法:如果此人不能走30步直线(和看人是否喝多了类似,真喝多了就另说了),那么可以判断为失温。

如果发抖能在控制下停止(努力告诫自己:别抖,别抖,并能控制住肌肉的抖动)可以判断为轻度失温。做一道较复杂的计算或推理题(如从100往下数,每次减掉9或7)。如果失温,肯定算不出来(注意:高海拔环境中的高原反应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发抖在控制下不能够停止(努力告诫自己:别抖,别抖,但就是停不下来)可以判断为中度至重度失温!

     如果不能够摸到规则的脉搏,这说明此人的核心温度已经在32.22~30度之间了。再不救肯定会死。

     重度失温症患者可能会像胎儿一样蜷缩起来。试着把他的胳膊打开,如果他的胳膊又缩回去了,说明这个人仍然活着。已经死掉的肌肉是无法活动的

     (三)如何救助失温症患者
恢复体温。救助一个失温症病人的基本的原则是帮助他保持体温,同时帮助他们自己产生热量已恢复体温。如果一个人在发抖,那么他是有能力以约每小时2摄氏度的速度自己复温的。

     1.轻度至中度失温症的救助方式

(1)首先要减少热量散失,可以采取加衣服,换干衣服,增加活动量,寻找有遮蔽的场所,以减少风和雨水造成的热量散失。

2)要进食及补充水分。足够的体液水平和食物能量对保持失温症病人的体温和复温非常重要。

     食物的种类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每克可以产生5卡路里热量,并且非常便于吸收,可以很快进入血液循环,短时间内即可产生热量。在轻度失温的情况下是最好的选择,主要包括各类糖分和粮食。

     蛋白质每克可以产生5卡路里热量,其释放缓慢,可以作为较长时间段内稳定的热量来源。主要包括各种瘦肉、禽蛋。

     脂肪可以产生每克 9卡路里热量,其释放更加缓慢,而且消化脂肪本身也需要一定的能量和水分。但优点为可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缓慢释放能量。主要包括油脂、黄油及肥肉等。
     
救助失温人员的进食原则应当象引燃篝火一样,首先要有一个小小的火种,然后加上易燃的树枝,等火焰燃烧稳定起来之后,再加上大块的木头。即:立即的供应能
量,短期供应能量和长期供应能量。按照此原则,首先最好是热的含糖分的液体,然后是容易消化的糖类或淀粉类食物,等患者明显好转之后再添加肉类和脂肪类食
物,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因消化食物而造成的体液流失。

要避免的给失温症患者饮酒,以免促进血管扩张,增加热量的散失。避免咖啡因,因其有利尿作用,会导致脱水。避免尼古丁,因其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冻伤。

     (3)用物理方式增加热量

     点火或者其他外部的热源,用体温帮助患者复温身体接触,给病人换上干燥的衣服,和一个体温正常,穿着薄而干燥衣服的人一同钻进睡袋。

     2.重度失温症患者的救助方式

(1)首先是减少热量散失,保温措施要做到使患者和外界低温完全隔绝。无论有多冷,患者从内部自行复温比任何形式的外部复温都有效的多。保持患者身体的干
燥,穿排汗内衣,并远离一切潮湿的东西。多用几条睡袋,羊毛毯,毛衣,防潮垫等造一个至少4层的绝缘层,把患者包在里面,尤其是患者和地面之间。用一条铝
箔的救生毯很有必要,它可以反射回散失的热量,并可以防风防水。

     注意:千万不要把重度失温症患者和另一个人光着一起放进一个睡袋!

    (2)增加体液和燃料

     给患者补充热糖水。重度失温的人,胃肠不会再消化食物,但是会吸收水分和糖。每隔15分钟喂一次稀糖水,太浓了不好吸收。能量棒、士力架之类食品同时含有糖和蛋白质,会被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供应必须的卡路里使病人自己复温。

     
排尿。在寒冷条件下人更容易排尿。因为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肾脏会将血液中多余的水滤除,以控制血压。一个满的膀胱会浪费热量,所以排尿是应该的。护理
者很可能需要帮助患者排尿。把包裹层打开,然后再合上,速度要快并避免弄湿。注意用热糖水来保持患者的体液水平

     (3)用物理方式加热

外部的热量可以被传导到主要动脉里,然后流至核心。例如:加热颈部,腋窝,鼠蹊部(大腿的根部)都可以加热其附近的动脉。可以使用自热包,热水瓶,热石
头,手炉等,但要注意过热的物品需要用干毛巾包国,以免烫伤。对重度失温症患者,人工呼吸可以增加进氧量,促进热量生成。

     (4)在复温过程中须防止冰冷血液过快回流到心脏造成的死亡!

在复温的过程中处置不当,反而会造成核心温度实际降低的情况并带来致命的危险。主要原因是外围血管(腿,胳膊)复温后扩张,将冰冷的,停滞的血液回 流至心脏,引起核心温度的降低,导致死亡。另外,这种血液含有大量醋酸,二氧化碳等,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导致死亡。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不要复温 外围肢体和大面积的体表,只通过和热糖水、进食、加热颈部,腋窝,鼠蹊部等方法复温核心部位!所以,绝对不可以给失温症患者暖手,暖脚等。并且不要把重度 失温症患者放入极热的环境里。比如前文强调禁止的把重度失温症患者和另一个人光着一起放进一个睡袋里。

     (5)失温症与心肺复苏
   
如果一个人重度失温,他可能显现出所有死亡征兆:身体冰冷,皮肤呈蓝紫色,固定放大的瞳孔,察觉不到脉搏和呼吸,昏迷,对刺激无反应,肌肉僵硬……但他有
可能仍然活着,只是进入了类似冬眠的状态(如前文提到过的韦瑟斯的情况),此时通过适当的方法还是有可能把他们救活的。救护者的工作就是为患者复温,并且
在必要的情况下实施心肺复苏。

     在重度失温的状态下,心脏非常敏感脆弱,外来的机械刺激(如心肺复苏,搬动及四肢的冰凉血液回流)都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并导致死亡。所以,心肺复苏术(主要是心脏按摩)在相当一部分情况下是被严格禁止的。
     
在做心肺复苏之前,要确保全面的检查了患者的心率。必需记住的是,重度失温患者的心率可能低至2~3下/分钟,呼吸也可能是30秒一次。在还有心跳的状态 下进行心脏按摩会引起致命的心律失常。因此要仔细摸患者的颈动脉持续至少一分钟,来检查是否有极缓慢的心跳。同样要记住的是,此时的心脏跳动虽然极其缓 慢,但是其工作效率(指泵血)并不低,外来的心脏按摩只有其效率的20%~30%。而且在身体机能被抑制的状态里(冬眠状态下),即使每分钟只有两三次的 脉搏,就有可能维持身体对血液的需要了。

    再次强调!在开始心肺复苏前,必须确认脉搏已经完全消失!以免因心脏按摩造成患者死亡!

复温的过程中,当患者确实没有脉搏之后,救护者要做好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的准备。

     人工呼吸。当患者呼吸停止,但身体里气体交换仍然在继续。身体需氧量随身体机能的抑制变得非常低,仅仅使用身体内部存氧就有可能维持生命。但如果呼吸停止,那么就可以开始人工呼吸来增加患者氧气供应。另外,将热气吹进患者的肺部也是一种补充热量的方式。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综合各方面信息,描述的螯山山难经过。转载如下:

根据新闻报导、召集贴、当事人陈述,整理了一下活动行程,部分事实为综合上述信息推断所得

计划路线为:太洋公路23公里处-3300米营地-鳌山导航架-鳌山脊-2900米营地-塘口出山

11-24早上,从太洋公路23公里处(海拔2280米)出发,上山途中至海拔3000米左右时,领队之一梅里受伤,导致行进速度拉慢
11-24晚,在海拔3300米处扎营,当晚遭遇暴风雪,但所受影响不大

11-25早,天气良好,由于梅里受伤,决定修改活动计划:梅里留守3300米营地,其余9人到达鳌山顶的导航架后原路返回3300米营地,再原路下撤到23公里处
11-25早,行进2小时后,暴风雪再次出现,艰难行进,但仍抵达导航架,随后返回
11-25下午2点过,暴风雪中继续回返,队员“和尚”肌肉拉伤,并出现高反和体力不支等状况,无法独立行进,由领队太保和强子辅助前进,9人勉强行至跑马梁南侧避风,海拔约3400米,由于风力太大,易导致失温,领队太保决定就地扎营以避风,由但无力支起帐篷,只能裹在睡袋中。同时通过手台向留守3300营地的受伤领队梅里报告情况,并指示寻找信号报警。
报警成功,当晚警方出动警力援救2个余小时。同时救援队接到求救信息,并连夜赶往太白县。
11-25晚,大风继续,低温。避风等待过程中发现另外两名队员出现失温症状,领队太保实施了救助。

11-26早,受伤三人仍有生命体征,经过争执(争执内容为是哪些人先行下撤),领队太保强行决策:其余5人守照顾受伤3人,自己快速下山求助。 太保下撤之后,原本留守的3300营地的梅里上升至被困地点,6人一起守候受伤3人。
11-26上午,太保下山途到遇到民工,向之求援,民工上山,太保继续下山。
11-26上午11点过,太保接到救援队一行4人
11-26中午12点过,留守6人见受伤3人已冻僵,决定放弃3人下撤
11-26下午,上山民工与6人汇合
11-26下午4点过,6人及民工与上山的4人救援队汇合,汇合地点海拔约3000米
11-26晚8点半,获救人员抵达太白县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本帖最后由 信用证 于 2012-12-5 13:55 编辑

当置身于鳌山事件的“风口浪尖”——对不起,我是领队
http://www.huway.com/thread-346651-1-1.html
作者:鳌山太保

一直想说的话未说,一直想做的事默默准备,借中华户外网这个全国驴友网站,我想说:当置身于鳌山事件的“风口浪尖”——对不起,我是领队!以悼3友之天灵、以慰家属之苦痛、以告全国之驴友!!愿逝者安息!!!
   鳌山山难,不同角度,各种声音,在有限的信息披露、与某些“语境”解读里,无论是知我罪我,作为本次活动的领队,面对这样一起事故(法律意义上、该当的责任,由相关部门裁定,我本人也将积极配合),我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在道义层面上,自行检视,回顾每一个细节与灾难之偶发与必发的种种可能性,以及我在那每一个当下,以领队身份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可以说,这些“可能性”,哪怕仅仅只是一个可能性,但只要有一丝可能好过现在的结局,它都将在当事人的内心,煎熬一辈子,难道这个还需要扒开来,把每一分正在进行时的煎熬的“泡泡”,做成一个“口水火锅”,“煮”给人看吗?过程中的某段沉默,不代表没有反思,过程中的某段沉默,也不代表没有在第一时间,向遇难者家属道歉……所有来自“不同频道”的声音,我都必须接纳,所有来自一些姑且的评断与背后的“发生”,我都要求自己这个时候、无条件地去承受……且作为一起事故不管哪个面向的“教训”本身,它也是不可或缺的……和逝去的三条生命相比,任何在这个时候,不管何种针对与所指,理解或误解,原谅或不原谅,善意或责难……无疑都正在帮助我体验生命的另一次“穿越”,在这样的“穿越”面前,一些昔日伙伴,已经没有机会了,所以,无论知我罪我,我都一律感恩!

   从一些信息的“回馈”上,我不仅可以痛定思痛,也可以进而省之再省。我们有幸活下来的几人,非常感谢太白县政府、县公安局、县生态办、县医院、蓝天救援队、陕西EPV救援队总队及各分队、太白县黄柏塬镇、太白县塘口村等所有单位及个人,他们积极而及时地组织有关救援人员的三次上山的救援。感谢蔡家坡户外救援队和笛姐的四位朋友(后得知他们中有两人是蓝天救援队的,他们知道的消息是从别的群里获悉,连夜即从西安出发,26号凌晨5点抵太白县塘口村),一行9人是第一个到达救援现场并及时轻装上山追赶先出发不久的10名民工的,感谢你们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不顾自己可能遭遇风险的义举。感谢媒体对此事的关注及报道。感谢惠泽保险平台提供给我们驴友的户外风险的保障,以及太平洋保险公司整个的:从简、从快、从速之高效处理与理赔!!!
   事件回顾:本人于月初在各大网站发布鳌山出行活动召集帖(相关网站的原帖均保留如初)。我们按照约定时间23号下午18点集合准备出发,由于车未带防滑链而于西三环换车,因而延迟至19点20从西安出发,于晚上23点多到达太白县吃完饭后住宿;24号早上7点多早餐后出发,于8点半到达鳌山登山口合影后开始登山,当日的行程较短,但拔高大。不管几点我们都将按照计划晚上扎营3300米营地(历次重装我们都会在这个地方进行扎营享受鳌山日落的奇迹和日出炫丽。正常用时7个小时左右),照完相30分钟后所有人登上了第一个练驴坡,休息了10多分钟后又开始了第二次的登高前行,于10点20左右到达牛头树拍照、留念合影、休息后继续出发,于11点50全部人员到达2900营地休息午餐。12点40多开始出发经过第一个草甸、杜鹃林、3000营地休息,后又经过原始松林、高山矮松到达3100营地,后经过石海、鳌神(鳌太线路的守护神)留影,于24日下午15点半全体人员到达3300米营地,扎营休息,然后晚上一起火锅、篝火……一夜无语;
        

25日早上9点再次出发,11点多在到达导航架前的指示标杆时,天气陡变,瞬间开始狂风突袭,能见度不足5米,我们一个紧跟一个继续前行着,即使到了导航架面前也差点没能看见导航架,虽然天气恶劣,但真正见到导航架的那一霎、着实还是让大家有刹不住的兴奋,此时是12点10分,大家抓紧时间拍照、留影……之后,前行约略20分钟,在暴风雪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下,我决定原返并告诉大家(因为1、是吹着东风我们要迎着暴风雪前行势必影响我们的前行速度 2从塘口下的路程长)杨哥说,你是领队听你的。我们就开始了原返,回返不到5分钟,“和尚”说腿拉伤了,走不了路,强子照顾着越来越慢。。。。。笛姐是和“和尚”哥一起报名的,就坚持相扶和尚,他们三个就那样慢慢地走着挪着。。。。。在一个石头后面将所有人集中后将和尚包里的不需要的物品一一拿出并丢掉(最后只剩下:帐篷、睡袋、衣服、冰爪、锅灶和一个饼)。此时暴风雪越来越大,能见度也越来越小。我知道那样下去会给他们三个人造成什么后果。就让强子和笛姐往前走我去扶,加快运动,开始笛姐也不愿意走,在我的一再坚持和呵斥下才慢慢地挪到了队伍前面。这是我将保温杯拿出来想给和尚喝一口热水,可是盖子已经冻实了根本就打不开。。。我只能扶着他一边走一边告诉前面往左、往右以防迷失。我当时心里十分着急,硬是强撑着,搀、扶等等,用尽各种借力的姿势,希望能缓解一下这个一米八老哥的腿疼,争取运动起来,但他的腿伤,还是直接影响到了整支队伍前行的速度,走上5步就跌倒,一倒就要睡觉。。。。我知道他的心里防线已经崩溃,失去意志力无法再坚持,慢下来之后。那段之前20分钟完成的路程,返回时后来竟用了2个多小时(近7级的大风效力,参杂着大雪)……如今坐在室内回忆人生中最难忘刻骨的这段路程,回忆这段残酷带走我的三名队友、让我这个“领队”终身带着这份愧恨、不能平静的路程,我除了深深的自责、难过、无力、憾恨之外,无法抑制地想在心里一遍遍推倒重来这么一个已经既定的事实,我多么希望可以重新有一个机会,我可以更大力一些,保护和照顾到我的受伤的队员,我可以……我可以……可是,我已经没有那么多“可以”与“可能”,这份反思,将永远嵌入那份真切而又创痛的回忆里。对我们每一位惊魂般出入生死的经历者而言,对我们每一位已经逝去亲人的遇难者家属而言,重拾这一幕,都是一份“刀割”。鳌山这场阴天之气象预报下、不速而至的暴风雪,正是一柄想起就令人穿心的刀剑啊……正如我前面说到的,我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在道义层面上,不回避任何一个细节地自行检视,回顾每一个细节与灾难之偶发与必发的种种可能性,以及我在那每一个当下,以领队身份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可以说,这些“可能性”,哪怕仅仅只是一个可能性,但只要有一丝可能好过现在的结局,它都将在当事人的内心,煎熬一辈子……当时变天后突发而至的暴风雪与难以想见的风力与二个人手拉手都站不住的险情,把我们逼到了某个极端的情境。它是地理及气象意义上的极端情境,也是人性意义上的极端情境。上天用这样的方式残酷考验了我们,自然也能让我是其中被狠狠考验和叩问过的那个“其一”,我的那张“答卷”,是未来一生我自己都要面对的东西。任何外界的声音,都不可能让其因为多一分理解而减少一分;即便是全世界都发出谅解和理解的声音,我也丝毫逃脱不了那份面对、那份责任,在那样极度的情境中,是否有严重的失措,是否由不可原谅的失误,是否原本可以有所挽回,是否原本可以不至于牺牲过大……然而,却因为这一头的危不暇及、不得不拘于某个“点”,而贻误了另一头的时机,之种种种种内心的啃噬……它是外界的声音之外、另一生命维度自然发生着的部分。它直接逼视我们,也让我们赤裸裸逼视自己……昨天还活生生一起谈笑风生的队友,今天就冰雕般无言而去,在这样一起惨烈的事故面前,谁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啊,请相信即便是“十恶不赦”的人也不会。“抱歉”是必须的。它已经不是字面上一个简单的词意与表达,它可能在劈头盖脸的无可自辨里,更愿意镶嵌在某些不想自辩、也无需自辩的沉默里。一切的憾痛,自我检视,还只是开始。回到那个当下,由于能见度极低加上暴风雪的肆虐,前进道路有点偏移,我前行几步经过他们的面前时也是心头冷汗,发现起先还帮助搀扶过“和尚”的笛姐脸色发白(已经是有些失温反应加上少许的高反),杨哥也一样的症状,就叫他们加衣服,可惜更多的是自责,暴风雪的狂虐让他们无法停留拿衣服。。。。。。就像网友们所言,大风像一个马蹄四践的铁骑强盗一样、毫无商量地迅速带走人的体温……回顾起来,当时我的心思更多放在了“和尚”的急救上……艰难而全力在帮助和协助他不要掉队,他每走一步,都体力不支地需要躺下休息一会……不得不,我将全部人员集中一起,说明了他实在是走不到安全区域下,大家必须下降海拔下撤到一个相对于大梁风小的背风处扎营,补充体力、躲避暴风雪……由我带着大家下梁,强子留后继续拖着和尚下,其他人搀扶着另外两人陆续下降,找到一块相对风小的石海处,有几个大的竖起的石头,我让大家拿出睡袋加暖想办法撑开帐篷并开火烧水。回头不见强子和和尚的身影,跑过去才知道和尚越来越不行了,过不了石海,接下来就是开始失去知觉,渐渐地意识不清,已经彻底挪不动,甚至让爬都爬不动了,所能想到的办法里,包括用绳子系在他的身上,我和强子试图拖,也告失败。我便让强子过去叫几个人过来…此时我们距离其他人直线大约100米左右,强子走后,我不听地搓着他的手、拍打着脸(不能让其睡觉),他才有点清醒往前爬行了4、5米的样子,在一个大石头的地方彻底绊住了脚,一步不能前进,这时老孙、湖北的阿勇和强子过来了,我们四个人合着力,也实在是无法将其移过这个石头,一步也动不了。。最后只能就近在这个石头下方进行避风,让其先躺下。并让强子过去拿了他的睡袋和帐篷。我跑过去看其他队员。。。。笛姐坐在石头上杨哥躺在石头后面一动不动,睡袋也么有拿,包也么有取下来(我知道他们两个已经严重失温和高反)。。。。小布不停在那里走动着,老张和老冯一人背着一个石头跺着脚。。。。这个时候我知道我需要救援,紧急救援(我知道救援所需的时间和实际性的难度,我更明白救援所要面对的一切。。。)要不然。。。。我不敢去想象那个后果,更不想去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当时我有点沮丧,也有点泄气停留了数秒,我还是决定去3300营地附近打电话求救,我想保住更多人的生命。。。。强子他们三人这时也过来了,我让他拿出地席给笛姐裹上,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也许是上苍对我的惩罚。强子的手由于冻伤拿出地席的那一刻还么来及打开就被狂风肆虐走了,我心底交加,老天你为何不让我去走这一步,直接来惩处我的一切,为何要用这种方式来惩处我,我到底做了什么让你如此方式来对我,为何要让我余生背负这么沉重的罪名与谴责,我以何而对,以何而居。。。。。我们茫然了四目相视。。。此时我心中能做的就是祈祷上苍让他们多坚持下,坚持到。。。。(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只能尽快去求救)。安排强子和其他人给笛姐和杨哥套上睡袋,想办法撑帐篷并相偎在一起。生火烧水,也许喝点热水他们会好点,事实上帐篷根本就撑不起来,火是更是没有办法燃着。。。。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在选择谁去打电话的时候,我们也面临了选择(我知道在这个时候,谁都想离开这个可能永远离不开的地方)……强子是副领队虽然对路线熟悉但还是抵不过暴风雪的迷惑。最后我决定带老冯去3300营地附近,因为他已经成功走过3次鳌山了,相对于其他人路线较熟点、沉稳(我再一次用我们的生命进行了赌注)

这个时候已经是25日下午的3点多,我安排好其他人后,带着老冯冒着狂风暴雪继续出发、去有信号的地方打电话求救。6点多我们到达3300米营地(也就是我们24号晚上扎营的地方)附近一个微弱信号的地方打了报警电话和救援电话(太白县公安局是25号晚上23点左右到达了鳌山登山口,但因暴风雪而未能上山),告知我们的具体方位以及现状并明确要求从23公里登山处上山。打完电话后,我用对讲机联系强子,终因暴风雪未能有效联系上。天色已暗,我们开始扎营。这个夜晚是漫长的、这个夜晚是孤寂的,这个夜更是恐怖的……26日凌晨3点半左右风停了,我赶紧用对讲机联系强子(他们也一夜未眠)这次终于联系上了,同时也传来了我最不愿听到的消息,他们三个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26日早上7点左右一直没有听到救援人员的声音,我和冯哥商议由他下山去找救援人员,我过去接应山上的几人,但因冯哥提出对路不熟以及速度安全等问题与种种考虑,最后还是决定由我亲自下山。我交代他一定要等到救援人员,指明遇难地点后和救援人员、其他人一起下山。由于25号救助“和尚”的时候,我连续2次踩空膝盖碰到石头上受伤,小腿肌肉拉伤一次,也直接影响到了我的速度,这个时候,忍着也好、斜着也罢、不敢做任何的稍停、一路急下山,从3300米营地一直到林护站。我是于26日的中午11点左右到达23公里护林站的。接下来便是:1、请求工作人员帮我报警之后。2、我立即与陕西EPV救援队总机联系,总机人员给我了救援队负责人的电话,得知他们在太白县正在研究搜救方案,我再次明确地说:我们不是等待搜救,我们需要紧急救援、抢救,并明确告知我和他们的具体位置。此时蔡家坡户外救援的车王、天网给电话说,他们马上出发,争取第一时间到达23公里(他们积极做出的救援方案里,包括兵分两路,一路塘口集结,一路县城集结准备去23公里处)。3、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就事故的情况简单进行了备案,并临时留下联系方式。4、我找到林管站的护林员让其帮忙找些民工先行上山救援,这些可敬的民工朋友最后上去了10人,由于他们不知道上山的路,我说你们先沿着我下山的脚印先上,救援队的朋友随后就到,他们马不停蹄地出发了,在这里,再一次深深地鞠躬并感谢他们,这份危难处无条件地施以援手,实在无法用语言表达这份沉而厚重的感谢,他们也是第一时间与山上的朋友汇合的。5、与“迪姐”和“和尚”的朋友偶遇,联系上彼此后,让其通知他们的家人。而四川的杨哥给我留的家人电话没有打通,就暂时没有联系。6、通知群内的管理员,开放所有群,任何人加群一律同意,以便所有关注的人员可及时了解到第一信息。下午1点半左右,蔡家坡户外救援队与迪姐的几个朋友同时抵达23公里。我将山上的朋友所处的详细位置告知天网后,并告诉他们说,先于你们出发的10个民工已经上山了,但他们不知道路,你们轻装上去,装备安排随后的人员带上去。他们也就马不停蹄地一人带了一瓶水开始出发。下午2点左右太白县政府、生态办、公安局、医院的人员以及蓝天救援队、陕西EPV救援队的领导朋友也先后到达,下午4点左右参与救援的大部队都相继到达,并正装上山。直到下午6点左右最后一名伤员下山,一直未等到其他三人身影……我不得不相信,我失去了我的三名队友,他们已经离开了我们。那份难言之痛,不言而言在我与其他6人的握手拥抱里。晚上9点多我们回到太白县公安局,进行笔录,并送其他人去医院治疗,我则留下继续向公安局的同志讲述事情的先后,晚上临时住宿在了他们的值班室。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27日周二早上一到公安局,我就与惠泽保险平台我的理赔专员联系,由于我是选择了惠泽保险平台进行投保了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一款含高风险保险,所以惠泽保险平台我的理赔专员立即向太平洋保险公司进行了事件的通报,并得到了太平洋保险公司的肯定答复:保险公司对此事特别重视,并就此事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人手前往太白。事实上,太平洋保险公司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也清晰体现了“从简、从快、从速”处理此事的整个原则——从到达太白县的第一刻到最后签订赔偿协议,共用了不到5个小时。

27日早上我见到了迪姐以及“和尚”的家人,深深地致歉与无助是肯定的……迪姐和我走过几次山,好友关系也一年多了,虽然网上聊的不多,但平时的关注以及活动时有相见,人是有感情的,我的这种“如果不……也许就……“之种种可能性翻滚于心的歉疚与歉意,如果除了当面的致歉之外,还需要一个正式的表达,我愿意把它印记在这里。“和尚”是第二次见,在出发前的22日晚上,他们俩在一个朋友处聚会,我有幸也参加了,在那里见到了包括迪姐、和尚在内的他们俩;他们两位是这个群的领队,本次跟我去鳌山也是想“探路”……他俩发生了这样的意外,而我不管怎么说,还活着,有负朋友的信任与嘱托,这份痛疚,无以言表。27日下午18点多,我见到了杨哥的家属,当时正忙于给救援的人员办理保险……深深的歉意……次日,就事故的发生与整个过程,杨哥家属带来的律师,进行实际的讯答,非常感谢能取得他们的谅解;而我也无不积极地在配合处理善后事。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关于驴友及网友一些疑问中比较关注和涉及到的几点,我想借这里稍做补充(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每一字落款,都绝非以此来逃避责任的意思,正如我当着太白县宣传部的同志、陕西电视台记者、华商报的记者、太白县公安局、遇难人员的家属等所有人说的话一样,对于逝者以及家属:

1、在法律与道德、社会与责任的角度,我将为此承担一个“领队”或“个人”所有的责任与义务(包括法律意义上的部分,如果说有的话)。

2、向逝者的家属真诚致歉。本人愿就该事故,不逃、不躲、真实面对。

3、关于“队员受伤仍行穿越的问题”——24号就受伤为什么不下撤?我想说的是,“和尚”哥是25号中午我们过了导航架原返的时候才说受伤的,正因为其的受伤,我们才临时决定下撤到石海处避风休息,而并非网上流传的24号(周六)就已经受伤,已知受伤。

4、装备问题:虽然在召集帖里有多处提醒“昼夜温差较大,做好防寒准备”“中空棉睡袋或者羽绒极限温标为-20左右”等等,但我仔细省度,还是可以为安全考虑而做得更严谨、更好点的。这里首先在我作为领队,做得尚有欠细致之下,不得不提到几个重要的细节,以望后续驴友们不至忽略而规避一些风险,可以有所重视和关注:同行的这次的队友,其中,穿着自带帽子的冲锋衣,由于冲锋衣自带的帽子是没有带绑绳子的帽子,系紧靠冲锋衣上领外的塑料粘贴搭伴来进行与冲锋衣的连接,而天冷、风雪的时候,帽子下檐与冲锋衣的粘接处都因为结冰、而无法真正连接在一起,这就形成了冲锋衣的帽子实际起不到护风的要求,从而容易导致耳朵被冻伤,失去听觉,如果进一步延至头部,会很快导致意识模糊而失去知觉……还有就是所谓的“貂皮大帽子”,高海拔才知道,这类帽子在严寒情况下,会缩水,变硬变小,以致根本不能直接护住耳部……这二点,非常的至关重要,在这次事故中,它们也扮演了不小的一个角色。因此,希望能给到各位驴友以“提醒”。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5、扎营问题:由于特殊情况下选择的特殊区域,在导航架大梁偏东南方向一处石海下方进行的扎营(海拔大约为3350左右),虽然风没有大梁上那么大,但也不算小。不带加厚的手套5分钟就能冻僵,强子最后的冻伤就是实证。下到避风处后的石海找到一个大石头,最多只能呆2人,这样的条件下,让大家挤凑一起,貌似是一个权宜之选、而于那个当下的“实际”,不太可行的方案。

6、关于鳌山登山的次数问题: 三个鲜活的生命,从此失去了他们的“户外梦”与人生梦,三个家庭失去了他们的“顶梁柱”……在这样的前提下,关于媒体报道上,有一个数据:一年之70-80次鳌山行问题,纯系译误(原话为:一年7、8次,仅仅11年12月17日至12月3月17日就上走了9、10次,当时记者有记载)。关于这个,谨此更正。当然,较之逝去的三条生命,一些刚出离极端情境、魂不守魄的口误,以及由此而可能带来的误解之诸如此类,乃或即便是因着这么明显的口误性数据,而对我的人品之一些揣度与疑问,我都必须接受,我不回避地在这里希望做一个正式的澄清。这也必须是我做的,和必须承受的。

7、领队和收队的问题:本次活动本来是一个一日鳌山,一个两日重装鳌山,但因出发前的一周西安有队上去,回来说现在雪不厚,因而将一日鳌山17人的队伍进行了推后出发。剩下含我本人在内的10人,决定由我带队,强子收队,不知道,这是不是大家要的那个事实。但这一定是我可以承诺的事实。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8、关于微博以及朋友们的支持性言语:我想说的是,任何人,都会有他的三二好友与多少能够理解他一点的朋友;此事发生后,有许多朋友直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在传递着他们给到我的那份关心。能听出他们背后的牵挂和担心,由于一些短信与电话的当下,不甚方便一一回复与接听(谁没有那么几个属于自己的朋友呢),在谈妥保险及其他事宜后,我希望借用微博,向朋友和理解我的网友,致以某种意义上的感激与感谢。令人欣慰的是,我这么一个貌似“乏善可陈”的家伙,居然也是有一些自己的朋友的,他们不会因为这样一个意外事件,而改变对我的认可,或者因为我的“种种种种”,弃我而去。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灾难性事故面前。如果他们的理解,或者说他们的谅解,让另一些朋友不理解,让另一些朋友,即便是在这篇文字之后,依然不谅解,那也是这个世界的图像里,再正常不过的一个“拼版”。我告诉自己,在经历过所有的这一切之后,我会用我的理解,来理解所有的“不理解”。我会用我,正式在这里的请求谅解,来回应所有可能的“不谅解”……这些态度的选择,这些态度的陈明,都无关于一条字数有限的微博,被人误不误解。

9、关于保险问题:这断时间以来也有很多人问我保险的事:为什么3.7元能保30万?关于这一点,顺道一并回复了。一些5元、10元甚至15元的保险,最高也只能15万。我只想提醒说你要对保险的作用以及要去的山野之风险,有了一定的评估之后,根据他去选择你的风险保险。本次活动我通过惠泽保险平台给大家强制购买了太平洋保险开发的一款专对户外运动之含高风险的险种,保费3.7元含意外伤害保额最低30万,医疗最高3万。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这次我经历了、也遇到了生与死,有时候,也就是一线之隔。站在这“一线”的“这头”,而非“那头”,并不是因为这一头的这个灵魂,比那一头的那个灵魂略重一点,或者可能略好一点……所以,我接受所有的包括各种善意的批评在内、也包括个别夹带“私货”你知我知的声音。面对那一头,面对那逝去的如此绚烂、之戛然而止的生命与灵魂(我唯一的请求,就是麻烦您请勿随意传播死难者的照片),我会带着我个人的痛疚与敬畏,愧欠与感恩……继续走在户外而无悔的路上。无论上天昨天今天明天赐予我的是什么。我也将深深地反思与检视曾经过来的每一步,也许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不是一个经得起回望的那个成熟得足够好、成熟得无可挑剔的领队,但我自忖谈不上“顶天”,但还不失为一个“立地”的男人。在我一生都难忘的这段历程里,无论是心路还是当下能够的反应,我从无一刻放弃过我的责任。当置身于鳌山事件的“风口浪尖”,我希望自己除却此文,不再作任何回应(但凡建设性的批评与意见,我都会默默谨记与感谢);希望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一些流于文字或情绪的交互,在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图像里,说再多,该是没有意义的,终究不会长出意义。我已经失去了三名优秀的户外伙伴,我不想再失去任何可以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的时间,当然,也只有更沉静下来,我才能给到自己更深刻的反思。我相信,没有人需要一个流于形式的草草的“秀”;那份结结实实的道歉背后,是需要更大的一个生命空间去实践点什么或是承载点什么的。被不被包容与大家的原谅,我都没有资格要求和奢求,但我想说的是,我的三位将生命融进户外的逝去的伙伴,他们每一个虽然都不能再语了,但他们留下的“户外精神”与生命的这份“追求”就在。就是脚底的火种与执着,将毫无疑问地激励我一生。我会用这份激励,在未来的余生里,于最最的平凡处,奉上属于我的那份有益于户外的小小烛火,并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和追悼他们。我希望自己,能够将一些风或可能吹走、却永远将炽热在我们心头的血,以及这份换来的、惨痛背后的憾恨之训,投入到可能的一些户外的实际救援中去。就像这次第一时间援助我们的那些朋友们一样。也希望年轻气盛而过于自信甚至像我这样“盲目自信”的驴友们,以我为鉴,在大自然面前,永远要记得一份对“自我”的保留、对个体局限的警醒,以及,对大自然不可妄失的虔敬。
   

我是一个有着不少缺点的普通人。小小的一些缺点,在日常的状态中,可能无伤大雅,但在极端的情境下,其后果,可能就会被放大。从这次事件走来,从这个角度,我会不断地需要反复去观照自己,检视自己。三条生命虽不是我的直接原因,但作为责任重大的领队,有些未尽,我难辞其咎。事实上,我们都在人生之起承转合、身不由己的“四季”过程里,经历着五十步与一百步的风雨,经受和穿越着五十步与一百步的沧海桑田……外面的寒与暑,里面的冰与火,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慢慢在经受,寂寂在“熬炼”……有时一个人,有时一群人。感谢户外,带给我的这份千万字也无法言说的“痛”与“悟”;感谢户外,带给我的每一分无言中也能收到的那份没有什么不可以放下的安慰。

最后,再一次,向逝去的三位伙伴,寄以哀思。向三位伙伴的家人,躬致深深的歉意!向我的队友们,同样深深地致歉(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向理解我的朋友,致以感谢。向不理解的朋友,致以问候!一切“故事”和生命所不能承受的“传说”,都不会到此为止。谁没在其中呢?

感谢并祝福每一位。

鳌山太保(董杰)

2012年12月1日夜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9、关于保险问题:这断时间以来也有很多人问我保险的事:为什么3.7元能保30万?关于这一点,顺道一并回复了。一些5元、10元甚至15元的保险,最高也只能15万。我只想提醒说你要对保险的作用以及要去的山野之风险,有了一定的评估之后,根据他去选择你的风险保险。本次活动我通过惠泽保险平台给大家强制购买了太平洋保险开发的一款专对户外运动之含高风险的险种,保费3.7元含意外伤害保额最低30,医疗最高3万。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户外服务员天网(276917352) 13:06:05
冰冻  11:23:15
你是当时第一时间上去跟被困者接触吗

天网  11:23:58
救援队我们是第一批
冰冻  11:24:22
就是说 之前 没有救援人员跟被困者接触

天网  11:24:34
是啊
冰冻  11:24:33
你们是第一批
天网  11:24:39

冰冻  11:24:40
当时你们有多少人
天网  11:24:47

4个人
冰冻  11:24:46
四名吗
都是 你们EPV
天网  11:25:24
我 潇洒 一零九 渭水樵夫
冰冻  11:25:33
当时见到的被困者 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天网  11:26:15
看见那6个人,非常惨
脸部有大面积冻伤
冰冻  11:26:50
他们是六个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天网  11:27:09
非常憔悴
有人问我说手已经失去知觉
冰冻  11:28:02
他们被困地方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天网  11:28:12
我给他们说如如何处理冻伤
他们是往山下走的时候遇到的
那里已经属于3000米海拔
冰冻  11:29:08
他们往山下走时候 是他们六人吗?
天网  11:29:18
地上全是雪,很冷
冰冻  11:29:22
自行下山
天网  11:29:54
除了6个人,还有几个提前上去的几个民工
冰冻  11:30:14
上去的民工是参与救援的当地村民吗
天网  11:30:54
是下山求救的领队,请求上来了几个民工
他们比我们上山早一点
冰冻  11:31:42
好 在这过程中你影响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天网  11:32:46
最深刻的是我问道还有剩下3个人的情况时,他们说已经死了
我觉得很震惊
天网  11:34:24
我开始不信,但是他们给我介绍了当时的情况,以及3位遇难者的特征,我才确认,并向指挥部汇报了情况
冰冻  11:35:10
您多大了
天网  11:35:19
35
冰冻  11:35:22
从事 救援多长时间了
天网  11:36:22
以前没有加入救援队时也参加过救援,正式加入救援队是2011年7月
冰冻  11:37:08
那下山之后 你怎么处理 的被救人员和其他部门的联系
下山过程中被救者有没讲到一些山上被困的细节
天网  11:39:04
当时,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热水,和吃的,并把一些保暖的装备,把那个脚部冻伤的领队一直护送下山
当时也把具体的情况也问清楚了
冰冻  11:39:41
好的  你们是几点见到伤者  在什么地方  
天网  11:39:45
其他媒体的报道出入很大
冰冻  11:39:59
我门内也清楚这点
天网  11:40:16
大概下午4点多在3000米第二营地
冰冻  11:41:22
第二营地 是帽子山吗 ?
天网  11:41:30
不是
冰冻  11:41:44
护送他们几点到的太白县?
天网  11:41:54
离帽子石大概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
到达太白县城大概是8.30左右
天网  11:43:37
然后这6个人到太白县公安局去做笔录
冰冻  11:44:56
在和伤者接触的过程中 他们有没讲到一些被困中的事情
天网  11:45:26
这个我了解的很详细
冰冻  11:46:29
能说点吗 ?
天网  11:46:34
他们10个人是礼拜礼拜六早上开始鳌山穿越的,有8男2女
冰冻  11:47:43
嗯 是的
被困时候的事情 他们没有给你讲一些吗?
我是人民网记者 我刚加你了
刘俊
天网  11:48:54
其中有两名领队,大概行至3000多米时由于雪天路滑,有一名主领队腿部受伤,他们最后在3300米的营地扎营,礼拜六晚,礼拜天凌晨突遇暴风雪
天网  11:51:33
但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礼拜天天亮后,天气晴朗,他们选择留下受伤的领队继续前往鳌山导航塔
然后返回和受伤领队一起返回23公里登山口
天网  11:53:55
也许因为这队驴友体力不是太好,加上一夜暴雪,雪很深,本来到导航塔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几乎用了一天
冰冻  11:54:29
他们是什么时候 被困的
具体的时间
天网  11:56:00
等到他们从导航塔返回时,黄昏遇到了暴风,其中有一名50多岁的男性驴友,由于体力不支和失温,造成了掉队
天网  11:58:54
前面这8个人就边走边等待,结果由于风力越来越大,那个领队说由于大家失温,加上地形没有办法支帐篷,他们选择了在跑马梁南侧扎营,
天网  12:00:58
由于严重失温和体力不支,加上风力可能达到将近10级,没有支起帐篷,只是把睡袋拿出来钻到里面
天网  12:02:18
这名领队通过手台向受伤领队报警,并由这名受伤的领队找到可以打电话的地方进行报警 ,求救
天网  12:06:30
但是礼拜天晚上,由于气温很低,估计在零下25度至30度造成年纪大的,很体弱的人有不同程度昏迷,凌晨有两男一女持续深度昏迷后,就已经基本失去生命体征,到礼拜一早晨,6名驴友严重冻伤,3名驴友应经僵硬,晚上这名领队虽然经过救助,但是已经回天无力
天网  12:10:15
早上然后这名领队叫6个人守着这3个人,自己下到3300营地向受伤领队报告情况,受伤领队并带伤下山求助,在我们赶到前叫了几个护林站的民工上山,救人,我们第一拨救援队赶到时,这名受伤领队叫我们轻装上山救人
天网  12:11:50
我们4人第一时间就往山上赶,追上了几个民工,并和他们一起上山找人,后在3000营地遇到下撤的驴友
冰冻  12:12:01
你好 你在救援途中有没一些 现场的相片除了空见里的
天网  12:13:34
第一线我们上去的时候好像没有,当时,为了早点赶到救人,除了食品,药品和水,我们没有带多余的东西
冰冻  12:13:57
好的
天网  12:14:04
后来护送他们下山的时候接应的队员有一些照片
天网  12:17:58
前面的报警信息由于是辗转得来的,直到礼拜天早上10点才得到最准确的被困人员信息
天网  12:22:42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
天网  12:24:15
由于我们是轻装,天快黑了,所以我们没有到遇难者驴友的跟前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现在除了领队鳌山太保和参与救援的部分人员口述,有披露以外
没有其他可以佐证事实经过
尤其是逃过此劫的其他六位驴友
但两种所诉过程不一致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回复  梭斐鱼


     这种悲剧是谁都不愿意看到,逝去的不光是生命,得到的更多的是教训。不过此事,跟 ...
落枫 发表于 2012-12-5 15:11



    现在年轻人不爱锻炼,就像苹果说的,都好宅在某个位置,打小多数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欠练,有关系的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证哥,这个保险我去惠择网找了半天,怎么没找到呢?

网站地址:
阿文 发表于 2012-12-5 17:20



    我猜应该是这样的,他们组织活动的是一个户外俱乐部,俱乐部应该和保险公司有个代理的关系,所以才会出现3.7元的这么个字眼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