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赛哥的分析挺好!我再提点自己的理解哈:高反绝大部分出现在半夜,我想:这个时段,虽然人体对氧 ...
纳木措 发表于 2013-7-9 10:14



    半卧位:就是坐着和仰躺中间的位置;在帐篷里可以把包等各种物资垫在后面,基本能产生一个小角度的半卧位
1

评分人数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补充一下:

据证说,走过这次川西队伍的莲花湖穿越伍须海线路的驴友队伍上百只,那么为什么竟然找 ...
老赛 发表于 2013-7-10 22:35


是这样
该路线没有向导,确实能走
但是要承担巨大风险

此前大部分队伍都是有向导甚至有背夫的队伍穿越该区域路线,在路线上和时间掌握上有保证,而我们此行无向导无背夫靠自身力量行进,肯定在路线识别上、营地确认上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而大部分攻略所描述的有向导及有背夫的队伍行进距离、速度、营地,并不适合我们这种无其他外力辅助的队伍


所以即使有轨迹的驴友也不敢将轨迹公布
这样会害很多人前往,早晚会出事
1

评分人数

    • 老赛: 唯一的一句有价值的反思游记好评 + 10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

一 高原长距离穿越有危险
  (1) 严重高反不是小概率事件(连续2年出现,)
  (2) 其它致命伤病也可能发生(严重摔伤,急性阑尾炎,以及)
  (3) 严重伤病者能被及时营救的机会不大(除非有直升机,这次成功营救有点运气)

二 参加活动意味着已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
  (1) 不敢保证都能高高兴兴上山,平平安安下山
  (2) 自己要认识到这点,也要家人认识到
  (3) 参加者要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领队要选择队员,(这不是春游)
  (4) 尊重别人的选择,为他们祝福,谁都无权说三道四

三 向信用证和全体队员致敬,如果摊上你,你能做到吗?

四 向老赛致敬,老赛的质疑不拐弯抹角,会有点痛,但可引发更多的思考,特别是跃跃欲试的后来者。
迷路 发表于 2013-7-12 22:31


没分可加了
很赞同你的观点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血氧仪

前往高海拨地区的旅客或者登山爱好者,携带小型SPO2监测设备,结合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的监测,能很好的保证高原旅游、高海拨登山探险的旅程安全。对急性高原疾病如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血氧饱和度(SpO2):人体血液是通过红细胞与氧结合来携带氧气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俗称血氧饱和度,是指红细胞与氧结合达到饱和程度(全部结合)的百分数。SpO2(%)=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在平原地区,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为94%以上。
  
SPO2是高海拔地区天然缺氧环境下反映人体身体状况的重要参数。高海拔地区大气稀薄,氧分压随海拔上升急剧下降(如:北京市平均海拔40米,氧分压约158毫米汞柱,拉萨市平均海拔3649米,其大气中氧分压约只有100毫米汞柱,拉萨市空气中的氧含量只相当于北京的63.3%)。当高原缺氧超过了刚从低海拔地区来的游客机体自身调节的限度,会引起一系列不适,甚至疾病。
  
前往高海拨地区的旅客或者登山爱好者,携带小型SPO2监测设备,结合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的监测,能很好的保证高原旅游、高海拨登山探险的旅程安全。对急性高原疾病如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海拔3000米以上,血氧饱和度与人体身体状况的对应关系(表1)
血氧饱和度%身体状况应对措施
≥90正常消除恐惧心理
90-80轻度缺氧减少活动、注意休息,如有不适症状及时服用抗缺氧药物
80-70中度缺氧适量吸氧、服用抗缺氧药物
<70重度缺氧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表1 对应关系

  
脉搏血氧仪:是一种无创伤、连续监测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脉率的新型医学仪器。

  
高原反应:指未经适应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导致心率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高原不适应症。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