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339
- 主题
- 33
- 组织分
- 0
- 义工分
- 42
- 活动分
- 419
- 总结分
- 37
- 游记好评
- 318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10-10-10
- 最后登录
- 2020-10-7
|
本帖最后由 凯龙 于 2014-5-15 22:09 编辑
一 标定地图
1 判读地图
a 本次地图为1;100000图的放大图,每个方里格1平方公里,方公里格内小方格每个边长为250米。图郭处无地理坐标或平面直角坐标标记。图内为卫星拍摄的地貌图,无任何文字和数字标注,重要地标特征,如水库 河流等呈阴暗色,很不醒目,增加判读难度。
b 后队下车后,裁判员将参赛队统一带进沟内民房附近待命。期间,经观察视线不通透,四周高处无明显参照物。此处虽可标图,但不能准确确定站立点,不可在此浪费时间,故在指挥部通知云游穿越队可以出发时就马上离开了原地,重新回到了下车地点的公路上进行标图。首先将指北针与纵格密合,磁针指北,向右转动地图90密位/这叫磁偏角/。这时地图指向磁北,地图已标定。
二 判定站立点
地图标定后,马上标定航点。通过询问老乡知现地叫盛沟石屯。然后要确定该地在图上的相应位置。首先在图上寻找最易判读的,醒目的,地标性的地物,如水库等作为参照物,再在现地寻找相应地物,如水库,并了解到你处的距离。这时就确定了盛沟石屯在图上的确切位置并标注,从而确定了后队的站立点,同时标定航点。
三确定前后队汇合点
本次定向赛后队距前队下车点较远,致使汇合时间较长。在前队找必到点这段时间内,后队根据任务书在图上逐一确定点位位置并计划行进路线,同时根据站立点附近的任务点的分布情况就近确定汇合点。鉴于z7点距站立点极近,确定站立点即为汇合点。于是电告前队汇合点为地理坐标和盛沟石屯,应下到公路直奔汇合点。不久胜利会师。
四 图上作业
1编制行进路线
a 找准出发点。在汇合点大家用指北针再次标定地图,将图上盛沟石屯和公路旁水库的位置关系与现地相应位置关系进行观察对照,确认图上的盛沟石屯即为现地出发点,也是云游穿越队开始赛事后一切数据的起始点。在gps上标定航点并将数据归零。
b 确定点位。将四张分幅地图按图角上的拼图表以左压右,上压下接图。将任务书上的44个点位全部标注到地图上,同时对必到点如投放点,救援点做重点标注并记住位置。本着先平地后山地,先近后远,避免较大起伏,不走回头路,逐渐向宿营地靠拢的原则,沿山脊走向合理取舍点位,并将这些初选点位在任务书上重新排序。这时首日行进路线的走向就概略显现出来了。商议决定,1 放弃首日救援赛,以多搜任务点;2 从距出发点极近的z7,a2等平地点位开始搜点,逐渐向山脊推进。
c 确定磁方位角。对图上各相邻两个点位的位置关系,即方位,距离和行进时间依据地图比例尺和方里格进行予估,从而大致确定了当天寻找点位的最大值和当天的关门时间。经图上观察和现地比对,行进路线上2个水库外无任何参照物。至此当日行进路线基本敲定。
2 行进中进行微调。如在寻找G1点位时,原计划是从平地进沟直上鞍部即是。但到现地观察,发现30度山脊上有个点位E4,而且在这个点位的90度同一山脊上还有个点位F4,经研究认为既然从沟底上鞍部和从30度处上山脊同样都是爬升,那就不如调整计划从30度处上山,还可以多搜寻2个点。考虑到距这2个点的距离和行进时间并不影响大本营的行李投放时间,于是一致决定先走30度角再走90度角。又如,按时到达营地后,马上制定次日行进路线,按同样原则在营地附近的山脊上选择了6个点位,并在任务书上做了排序。可是次日佛晓下雨。不得不放弃原计划,在电讯塔下的工作间内重新图上作业,决定在公路两侧选点。虽然距点位较远,但可通过提速拟补
五 准确判定站立点。
本次比赛虽说是寻找点位,但实质是检验判定在图上站立点的能力和速度。比如在寻找G1点位时,点位附近有几个垭口,而且在标定地图后,在北方都能看到水库,究竟那一个垭口是G1.我们在每一个垭口处都标定地图进行比对,将图上的水库朝向远方现地水库瞄准,发现两个水库大坝走向不一致,便逐一排除,直到在一个垭口处标定地图后,图上水库的大坝与远方现地水库的大坝走向平行时,则认为此站立点就是G1垭口点位。以两个大坝的平衡来认证该站立点是G1。另一个认证是图上水库和现地水库的连线后方直接指向原拟穿过的深沟,这样形成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现地水库、图上水库、现地站立点和后方山沟原来点位四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就确认该站立点垭口就是G1。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
6
评分人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