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纳木措 于 2013-8-17 20:16 编辑
严格来说,这次出行时间和行程都与前期的准备有不少出入,具体表现在:时间更长(由此引起大家的担心和牵挂,一表抱歉,二表感谢);行程更丰富(原因有二1.我的队员认为:西藏很远,来一趟不容易。用更少的¥办更多的事很重要,我作为领队被人垂帘听政、权利架空,只好顺从;2:整个过程比较顺利,节省了数天时间,故借机多走了几个地方)。最让我兴奋的是:在这次出行的身临其境中也初步形成了第二次、第三次“丈量朝圣路”的蓝图,也算是个收获。下面我就说说行程以及些许体会,算是总结吧(从到拉萨开始)。 7月29日下午到拉萨。入住一个没有记住名的旅馆¥160/标。(条件简陋,污水横流、唯一好处是天台上可以看见布达拉宫的全景),不建议住。至于为什么条件简陋还那么贵?小北待续。 D1: 7月30日,调整一天,买气灌、葡萄糖(是瓶装的注射液,在拉萨时一人喝了4小瓶)、氧气管(由于这次穿越普遍海拔在4300—5200m之间,所以有些担心,买了 两个氧气管,一直没用。后来赠予他人)、食品补给。入住角如宾馆,位于大昭寺身后的一个胡同里,不行5分钟即到大昭寺,环境上佳,卫生上佳。可住。 ¥195/标。 7月31—8月2日重走朝圣路之“甘丹寺—桑耶寺穿越”。具体如下: D2: 7月31日,6:00大昭寺广场坐车---8:00到甘丹寺--转寺、喂桑、看天葬台、拜佛--10:00开始徒步----3:00点左右到达营地(距离计划营地2km)。营地海拔:4320m.
徒步距离:见GPS轨迹。
行前设想: 1.今天主要在山脊行进,如果天气良好,方向应该不是问题,(如果雨天,则出现迷路的可能较大,毕竟没有现成的GPS轨迹,我根据山势走向,在Google Earth上大概画了一个。应该会有些偏差)(实际情况:天气果然晴朗嘿嘿,方向基本没有成为困扰因素,因为道路清晰,轨迹画的也比较准确。) 2.出现高反的可能较大(拉萨海拔3400m左右,舒卡拉山露营处4606m.海拔提升1200左右)。从勒布村到舒卡拉山此段路程以沼泽为主,多加注意。(实际情况:拉萨海拔3600左右,在4500M的山脊行走时有一定的高反症状,由于体力消耗较大,没有能够到达预计的露营地,在4300M左右扎营。过了勒布村以后有些许沼泽,但是有清晰的道路,完全可以避免趟沼泽地。) D3: 8月1日,8:30拔营出发---一路爬升--13:00左右翻越舒卡拉垭口(5284M)---多石的斜坡,----河边----湖边---D2营地(4915m)。 注:1. 河水不小,多亏天气已晴朗数日,没有出现河流暴涨。否则后果不测,除非有马帮。沿着河流逆行500多米,能看到河中巨石林立,可以跳跃而过。 2.高原天空说变就变,刚到露营地老天下起了冰雹。只好迅速打起了帐篷,把所有的装备放到帐篷里,睡了一觉。 3.今天最为艰难(小北待续) 预测徒步距离16-17km(为什么是预测?今天道路清晰,天气晴朗,方向明确;爬升近1000m,为了减少手持、外挂,把GPS放在了 头包里,还没有翻越舒卡拉就听见它发出缺电警报了,懒得翻包找电池,所以轨迹不全。见谅) 片花:翻越垭口时看了一眼前期准备时选择好的通往德庆镇的紧急下撤路线,它蜿蜒在谷底,顿时心理暗自琢磨:如有万一,背着100斤的小北能不能坚持到有人烟 的地方?得到的答案是:悬! 行前设想: 1.舒卡拉垭口是个挑战,如果昨晚没有高反产生,应该能够顺利翻越垭口。(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2.此路段,石头路居多,尤其是翻越垭口之后,横切路段山体陡峭,有滑滚风险。(实际情况:石头路居多,不至于出现滑滚,除非眩晕) 3.山谷中有河流,要涉水。露营地海拔偏高。(实际情况:河流流量难测,如遇水流大,可以选择逆河行数百米再过河,营地海拔4915M,偏高,注意决策,顺河而下一二公里,海拔降幅明显,应该在4600左右,可以考虑。提示:这个季节河边有牧场,如有紧急情况,可以求助) D4: 8月2日,8:40拔营出发--谷底缓缓爬升3个多小时--登上500M左右的乱石堆—到达赤图拉垭口(5118M)--双眼湖,通过双眼湖之后就是急剧下降到海拔4100多米的谷底—嘎多—强塘村—亚日岗村(聂玛隆寺)包摩托车2台¥80/台—桑耶镇—进桑耶寺。行程:徒步 22km+摩托车18km.见轨迹 注:1.强塘村是第一个村庄,10来户人家,在此处没法包车,需要在走30分钟到第二个村--亚日岗村再包车,包拖拉机¥160也可,我们包了两台摩托车¥160.到桑耶镇18km. 2.桑耶镇有若干汉人开的餐馆,镇中心雕塑旁的那家川菜馆还好,老板娘拍黄瓜拿手! 3.住位于桑耶寺旁边的桑耶宾馆,房原充足、卫生条件不错,可以洗澡,¥180/标。宾馆外就是客运站,可以买到泽当(每天两班8:00&14:00)、拉萨的车票(已知有14:00的)。镇里的马路上到处都有去往青朴修行地的拼车、包车。听说一路风尘仆仆,所以放弃了。 行前设想: 1.碎石路段下撤居多。(实际情况:和设想相符,并且部分路段有水流穿梭于碎石中,不太好走) 2.下山线路较长,海拔直降1000M,多处涉水。河水由于雨季应该涨得厉害,估计很不好走。(实际情况:每个山沟都有小河,渐汇成了大河,途中多处涉水,但是准备的附绳没有用上。这要感谢当地藏民,只要河流稍大,必有桥梁在其上,否则附绳也不起作用。感动!) 第一部分的穿越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