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静石和LEO99都是攻略总结的高手,我也只能凑点边角余料了。 有静石这样具责任感和周密策划能力的总领队带队,注定了这是一次安全和愉快的穿越。两天加在一起8个小时(山脚下——宿营地3小时,宿营地——绵羊顶峰3.5小时,下撤到汪家屯1.5小时,其中休息时间总共大约30分钟)的穿越,紧凑顺利。 希望静石、LEO99及岩羊等帮助确认的是:上山出发(下车)位置大约在卧龙泉镇的娘娘庙附近;下山是从绵羊顶的西偏北侧的山谷下至天桥——崔家堡(柏油马路尽头处)——汪家屯上车——旺兴仁村——梁屯。

下山路线是静石经过探路后果断决定:绝对没有错!事后也验证了这是一条最快捷的路线! 正如LEO99所说:这条线路在枝繁叶茂的季节无法穿越;但在冬季北风把阴(北)坡的雪都吹上了山脊从远处看一条白线直通峰顶,但实际上掩盖了山脊上的小路,有时雪深没膝,房子一直走在前面穿荆棘趟冰雪为大家开路。

TOP

烧麦和羊汤。冬季户外的羊肉烧麦和羊汤绝对是补充能量的上等食品,在到达万福是我们就结结实实地饱餐了
一顿,特别那个羊汤简直就是羊油汤呀!但爬山的时候却因为这一肚子的羊肉和羊油,严重影响了大家的体力和行
进速度,在加上气温比较高,据说有的TX是一边打着充满了羊汤和大蒜味道的饱嗝、一边拖着沉重的双腿、大汗淋
淋地爬上次峰顶的,而且晚饭是也没有什么食欲。
    胡杨木。第一次在一起活动,互相一点也不了解。但回过头来看他的体力和意志力都可以,被静石认定为下一
次活动的组长人选。
    晚餐时的确无啥食欲,对油腻的食品更没有什么欲望了,这时胡杨木从包里掏出了一小袋新鲜肥美的海蛎子,
又象变戏法似的掏出了一些黄瓜片、油盐等一应调料,很快就做出了一锅海蛎子汤,那个鲜呀!和着我带的煎饼卷
大葱,一顿可口的晚餐就这样结束了。

TOP

冬季户外保温是首要事项,不应含糊。主要靠睡袋,另外,使用自热贴也是填补睡袋不足的一个
办法,使用大尺寸的5个分别贴在睡袋的脚部(1个)、腰部(2个)和肩部(2个),睡前一个小时放
入睡袋,进睡袋时就会非常暖和。其实自热贴还能起到与理疗烤电差不多同样的作用,对脚部、腰部
和肩部血液循环肌肉松弛起到好的作用。借着好睡袋和自热贴,那天晚上我从8点前入睡到第二天6点
半被胡杨木叫醒,结结实实地谁了10个半小时以上,第二天的精神与体力都非常好。如果在二三十度
的低温下,在棉手套里贴一幅小尺寸的自热贴,手的感觉就会非常舒服。
    冬季尽量选用水分少、易加工的食品,而不要太介意是否可口,特别在严冬的早上,从出帐篷、
做早餐到收帐篷打背包为止,时间拖的太长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这次准备的煎饼卷大葱(晚餐)
和杠子头夹奶油果酱配一袋鲜奶熟鸡蛋(早餐)等,都是简单加热就可食用的。
    水应该放在帐篷内睡袋边,这样在—20度以上就不会结冰;甲烷气罐最好放在睡袋里,早上拿出
来马上就能使用。
    ......。
    冬季穿越是最锻炼人的活动,也是我最喜欢的季节、穿越最多的季节。这次穿越在静石的组织策
划下,大家同心协力,非常顺利也非常开心,真心地希望今后能够经常与大家进行这样的活动。

TOP

以下是引用雪城在2009-3-4 16:27:06的发言:

一次愉快的穿越!虽然丢了东西,但没想到很快失而复得。

在这次穿越中学到了很多,这得谢谢几位前辈了

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太幸运了,大概是好人有好报吧!

TOP

以下是引用静石在2009-3-4 16:17:12的发言:

野外说的都是一个老驴的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个人通过这次跟野外在一起活动能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非浅。比如营地的选择,睡袋的使用,气罐的使用等等。

我很少参加露营的活动,更别说是组织了,这次活动能够顺利的完成,得感谢所有参加活动人员的合作,也特别感谢LEO99和野外有活动过程中提出的建议。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原谅!

下图是交通图。

上山的地点是卧龙泉镇-车道岭沟

下山地点是头道沟-东北沟-汪家街村-旺兴仁乡-梁屯镇-盖州

静石的地图非常详细,上山的路线还是你是对的;但不只为何,我的地图上在头道沟同样的位置上标着天桥,在东北沟的位置上标着崔家堡(就是柏油马路尽头的地方),其它就都一样了。

TOP

以下是引用静石在2009-3-6 8:56:16的发言:

你把你的地图也发上来看一下?

静石的地图非常详细,标识准确,应该是正确的。

我手头有一份450,000:1的商用地图册,地名等各种标识非常简单且少,我知道我们上车地点是汪家屯,就按大致方位在我的地图上仅有的几个地名中推测是从天桥—崔家堡—汪家屯下的山。

谢谢静石给予确认!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