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1.冻死过程中血液两次重新分配的理论 车德仁等(1992年)用家兔做冻死的动物实验,提出在冻死过程中“血液两次重新分配”的理论。   (1) 血液第一次重新分布 机体在寒冷环境初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对   冷的刺激反应敏感,主要表现在对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皮肤及皮下血管收缩,血液流向机体的深层,减少热量的散失。此时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升高、寒战等应激性反应。上述变化称为“保温反应”,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保护性的反应。   (2) 血液第二次重新分配 当体温降至30℃~26℃时,低温使大脑皮层进入抑制期,失去对体温的调节控制作用。在丘脑下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皮肤血管扩张,机体深层的温暖血液充盈皮肤血管,体内中心温度下降的快,体表温度下降的慢,造成一过性体表和体内温度接近或相等。这时体温虽然一直在下降,皮肤感受器却有热的感觉,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热的信号,传递到效应器,导致冻死前“反常脱衣”现象。据有关资料报导,低温缺氧可能引起精神错乱和判断力减退;也有些学者认为由于寒冷,促使体内分泌多量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氧化后的产物能产生幻觉。有的因此可能失去辨认方向的能力,在局部地区来回走动,留下一趟趟足迹。
冰融地貌改 河开雁归来 http://user.qzone.qq.com/1055921271/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