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太长了,太多专业名词,挑着看的。

说说我自己的体会:

文章中的3层穿着原则是得到普遍认同的,但windstopper俺却不太感冒。我们知道抓绒的长处就在于轻便的重量、良好的透气性、和较好的保暖性,它的最大缺点就是不防风。而windstopper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抓绒里挂了一层涂层,如此达到防风的效果。但是代价是什么?是牺牲了透气性,加大了重量和体积(价格我们暂且不考虑)。防风的效果又如何?肯定是不如抓绒+冲锋衣了,保温效果就差的更远了,可以负责任的说一件普通冲锋衣(不是那种做成冲锋衣的雨衣)和一件地摊买的厚抓绒的组合要明显优于一件昂贵的名牌windstopper。有点同学会说“那抓绒加冲锋衣”的重量和透气也不一定好哪去。没错,就中国现在的户外现状,冲锋衣一般都是所谓外贸货,品质差了很多。但别忘了,衣服是死的,人是活的。寒风凛冽时,没有人会抱怨冲锋衣不太透气,而爬的满身是汗时,脱掉冲锋衣或抓绒就会伸清气爽。可如果您穿的是windstopper,哪可就难了,天冷穿着不怎么暖和,走热了捂的一身臭汗,可不敢脱啊,一脱就只剩内衣了。所以多功能的组合不见得就是集多种优点于一身,几面取巧的结果可能是哪面都不占优。windstopper就是处在这么尴尬的境地。举个简单的例子,刚入户外圈时,买冲锋衣希望是里面可以挂抓绒内胆的,可真正走出点经验后,就再也不把抓绒拉到冲锋衣上,瞅着挂内胆的拉链就那样凉冰冰的咯着我,平白增加了重量,恨不得一剪子铰下来……这和windstopper是一个道理。

至于有人说windstopper还有防水性呢!拜托,老大,别搞笑了,这个问题实在不值得讨论。

当然,windstopper也是有它的应用范围的,例如1日的近郊攀冰攀岩等轻量级的活动,没必要准备很齐全的3层装备,或是准备了也不太方便随时增减其中一层……

综上所述,俺认为windstopper米超多的装备派用来充实装备清单的奢侈品,实际用处不大。

不得不说的是,大名鼎鼎的四姑同学就有那么一套windstoper,为四姑娘穿越高价收购的,一路穿下来苦不堪言,高海拔时气温低,windstopper里的涂层压胶是冰冰凉啊,而且硬化,支棱八甲,乎乎串风。海拔降低了,太阳出来了,四姑象是在洗移动的个人桑那汗,哇哇的……最后四姑唯一能说的就一句话“全当减肥了”。

TOP

在来说说冲锋衣。

文中说:“但是如果有SOFTSHELL,你考虑到你去的地方不会几天都见不到人烟, 也不会有持续的大暴雨,那么你完全可以把冲锋衣裤给省了。”

言外之意就是 到有持续大暴雨的地方一定要带冲锋衣,就是说冲锋衣可以防大暴雨了。

不敢苟同。

曾经也认为冲锋衣主要是用来防雨的,狗太死的嘛,防雨透气。说明上写的很清楚防×××MM水压,而且电视里、广告里的大侠们都是穿着冲锋衣在暴雨中跋涉。可是当我也穿着冲锋衣在雨里穿越了7、8次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说明书上的数据永远是最理想状态下的最理想成绩(如同汽车的标称油耗),可没人买冲锋衣不是用来穿而是保证它的理想状态。只要穿那必然会有褶皱,而且是反复的折叠,这种情况下等于多少MM的水压?走路衣物之间会有摩擦,总不能一直张开双臂吧(尽管你可能是一个很受欢迎的mm),那摩擦有是等于多少水压,还有背包,背包的压力又是多少?等等等等,现实中的非理想状况太多了,所以狗太死也不能在持续的雨中当雨衣穿,更别说是持续的大暴雨了。就单从防雨性上说,再好的冲锋衣也不顶一家塑料雨衣。

我认为冲锋衣的主要功能是在于防风而不是防雨,其次在冰雪环境下大运动量活动时的防冰雪透气。

同样是身边的例子,我的mwh小雨中穿越5小时开始渗水,烧饼的北脸1小时的中雨没顶住。当然,我的mwh出身不明,烧饼的北脸机洗过一次,可小扣的marmot可是只穿过1回的真正正品,一天的中雨后一样是不得不换了一次性雨披。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