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0 16:32:12编辑过]

mXNlMI9P.jpg (678.45 KB)

季后赛安排四号(路线图绘制及现场总结上传专用帖)

mXNlMI9P.jpg

0z41K5CN.jpg (678.45 KB)

季后赛安排四号(路线图绘制及现场总结上传专用帖)

0z41K5CN.jpg

utN4zfFt.jpg (679.59 KB)

季后赛安排四号(路线图绘制及现场总结上传专用帖)

utN4zfFt.jpg

活着就的享受~

TOP

班尼虎队的线路分析和总结

本想组织个队伍参赛,可受到组委会的规定限制,组队参赛的计划失败。当看到尼大侠(nicole)招后援时就随即应招,在没有面试的情况下通过了,后来还居然能转正。在尼大侠的一遍遍筛选后,最终锁定由梭斐鱼任队长、 Jacky任政委、麽麽茶任妇联主任、文哥任后勤部长、夏日任后方司令、东子任替补司令的班尼虎队,就这样成立了。(尼大侠就成了本队的顾问了)

班尼虎队队员的具体组成如下:

队员 论坛活动分 组织分 总结分

领队 - 梭斐鱼 57 18 27

2号队员 文哥 65 37 6

3号队员 Jacky 39 1 3

4号队员 麽麽茶 17 - -

后援 夏日 12 - -

替补 东子 51 4 6

整个队伍的构成符合这次定向赛的人员要求,从整个队伍构成来看,有3名队员梭斐鱼、文哥、jacky经常参加穿越者组织的活动,有一定的2日以上穿越活动经验,另2名队员麽麽茶和夏日比较陌生。队伍组成后,大家进行了认真的赛前准备,进行了2次合练。一次活动在论坛进行了公开召集,活动内容为富国公园~图书馆山地穿越和基本识图培训,另一次活动为猴石山定向场地热身。通过两次活动,队员初步掌握了识图知识,相互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很快成为了谈得来的朋友,这保证了班尼虎队在随后的定向赛中能够以愉快、平和、互助的气氛完成比赛。

活着就的享受~

TOP

班尼虎队的装备在队长的精心安排下,在两日的赛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实用效果。现将班尼虎队为两日定向穿越准备的装备和实际使用情况介绍一下:

(一) 公用装备

双人帐3顶: 文哥、Jacky、夏日

camp4炉头(带转换头) 3个: 文哥、夏日、梭斐鱼

长气罐3个: 文哥、夏日、梭斐鱼每人带一个

4 人锅(仅带大锅) 2套: 夏日、jacky

2人锅 1套: 梭斐鱼

对讲5个: 夏日(2个)、东子、文哥(2个)

登山表3块: 文哥、麽麽茶、梭斐鱼

指北针: 5

数码相机3部: 文哥、夏日、梭斐鱼

绳子20 (备用) 梭斐鱼

(二)个人装备

1.登山包 2. 登山鞋 3. 冲锋衣(没有冲锋衣,其他的防风衣物也行,下雨的时候穿雨衣) 4. 抓绒衣或其他保暖衣物 5 排汗保暖内衣 6.手套 7. 睡袋(天冷,带个保暖好点的) 8. 防潮垫 9. 头灯或者手电,配电池,准备备用电池。 10. 登山杖 11.太阳镜、遮阳帽 12. 个人餐具 、卫生用品、毛巾 13. 雨衣 14. 小刀,哨子 15. 塑料袋 16. 保险事务(个人在连办妥)

装备实际使用情况

组委会赛程安排公布的比较晚,得到赛程安排后才知道不用负重穿越,所以大家出发前又多带了些衣物和用于轻装穿越的小包。由于事先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到比赛日周六晚间会有一个短暂的冷空气来袭,所以嘱咐大家带好防寒衣物。总体来说这次比赛班尼虎队携带的装备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周六冷空气到达后,大部分人选择到农家住宿的时候,班尼虎队全体队员依然选择了在外面露营。

帐篷:

3个帐篷,五个队员使用,其中一个帐篷可以存放一些背包和食品,保证了队员在帐篷内可以有一个宽敞的休息空间。

周六晚上冷空气来临,气温降到5度左右,阵风在6~7级左右

JackyVaude Hogan light在整晚侧面迎风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值得信赖,不愧是经过风洞测试的产品

我的k2 海象帐篷也经过了大风的考验,在没有打全地钉和防风绳的情况下,相当稳定,是值得信赖的四季帐

夏日的雪狼帐篷搭在水泥地上,周围用大石头压上,也比较稳定。

睡袋

从睡袋保暖来看,Jacky 350克棉+抓绒没有感觉到冷,梭斐鱼500克羽绒睡袋也很暖和,夏日和麽麽茶虽然带了3个睡袋,但是晚上感觉比较冷。大体分析感觉冷的原因如下:

1) 帐篷搭在水泥地面上,影响背部的保暖

2) 睡前没有喝点热水让身体热起来

3) 没有做好脚部保暖

解决方案:

寒冷季节外出露营,尽量找有枯草地方作为营地,可以使背部与寒冷的地面隔离开。同时应做好背部的保暖,比如将冲锋衣垫在防潮垫底下、使用两个泡沫防潮垫或者用充气垫。

睡觉前,多做做活动,喝点热水,让身体热起来后,再进入睡袋。

做好脚部保暖,可以自制羽绒或保暖棉脚套,或者将羽绒服、抓绒衣包裹在脚部,脚暖和了,身体才不会感觉冷。

另外可以在帐篷内短时间点汽灯或炉头,增加帐篷内的温度,这么做的时候,要注意防火,点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影响人在帐篷内呼吸。

伙食方面:

3camp4炉头+气罐,配套3个锅,可以保证在很短的时间内烹制出主食和菜品。当晚冷空气来临时,班尼虎队是少数几个用炉头做完了晚餐并吃完晚餐的队伍,整个安排比较有实战性。丰盛、热乎的晚餐为队员提供了充足的热量和营养,从而保证队员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能够保持良好的体能。

定向装备:

队伍中的3块登山表在找点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到达点位附近时,通过对比登山表的海拔高度和点位的高度,可以进一步的确定点位的准确方位。但是由于天气和图纸准确性等因素,登山表的高度只能起一定的参考作用。在某些点位,队员只能依靠粗略的地图和高度,在点位附近大范围搜索。

辨别方向方面,指南针要比登山表更灵敏一些,大家往往是手拿着地图和指南针,一边快速前进,一边用指南针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队伍内的对讲使用情况良好,和大本营的沟通比较顺畅。夏日团购的对讲在这次定向赛过程中丢失了一个旋钮和显示屏的外盖,希望能够找到相应的配件。

其他个人装备使用情况良好,在救援过程中,夏日还准备了哨子,应该说哨子对救援的帮助很大。但是注意哨子的声音一定要响亮,不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食品情况

周六早餐:在车上吃或者上车前吃好

周六午餐:羊汤、烤饼。

周六晚餐:牛肉+番茄黄豆炖土豆、熏牛肉 熏鲅鱼  黄瓜  大米饭

周日早餐:肉松皮蛋大米粥 榨菜 咸鸭蛋 熏牛肉 熏鲅鱼 烤饼

周日午餐:方便面、大米粥

水果:苹果、桔子

整个食品计划执行得比较好,也比较符合大家事先定好的比赛基调,没有急于赶路,饮食吃得比较好。熏牛肉、熏鲅鱼制作成比较干的状态时,非常适合户外携带。

饮水情况:由于白天找点行走速度较快,体内水分流失较快,所以每人每天基本携带1.2升左右的水(两瓶)。晚间营地做饭用水为井水。


药品:

1/外伤用: 云南白药气雾剂 (,白瓶各1) 云南白药 1 创可贴 若干 碘酒 1 高锰酸钾 1 纱布 两卷医用胶布 一卷

2/肠胃药思密达 1盐酸小檗碱片(黄连素) 1

3/消炎药利君沙 1阿莫西林胶囊 1

4/晕车药晕复静片 1

5/ 感冒药

去痛片

感康

扑热息痛

药品按照户外常见伤病进行准备,两天的比赛过程中,用了2片扑热息痛,其他药品未动。

活着就的享受~

TOP

第一日实际行程路线图及分析:

TApvyINp.jpg

第一日找到的点位,按次序分别是 97 ,② 85,③ 48,④ 42

根据出发前的抽签,我们是紫队,前两个任务点是9785。由于第一次参加定向赛,领队不是很有经验,没有事先把4个人分开去找点,其它的队伍在找头两个任务点的时候基本上都分成两组。发现这个问题后,大家考虑了一下,如果现分组,对于大部分第一次参赛的队员可能会产生急躁情绪,容易产生失误。所以班尼虎队最终还是按照既定的计划,4个人共同去找前两个任务点。事实证明,班尼虎这种稳扎稳打的作风对于初次参赛的队员来讲还是比较适合的,大家可以有个平缓的过渡期,不至于因为太紧张而找不到任务书点,影响接下来的比赛。

97

954分,班尼虎队出发,97点位于村口一条岔路上,四个人沿着来时的土路前往97点。在正确的路口右拐后,接着沿土路前进,在一棵柳树下的水泥槽旁,班尼虎队很顺利的找到了第个任务点97,时间为1023分。挖出埋在任务点下的任务书(第二份地图),照相合影,大家简单做了准备活动后,抓紧时间前往第二个任务书点85点。

85

前往第②个任务点85点,再次路过大本营。在走了一段机耕路后,班尼虎队选择了走直线,沿着81点附近的山坳,向85点横切过去。看着图上的等高线以为可以很容易的切过去,实际走起来却非常浪费时间,图纸的高度误差很大。走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班尼虎队一行4人于1150分左右找到了埋有点位描述的85点,至此第一天剩下的6个任务点都已经清楚。看了一下两个4人点位7348的海拔,73点海拔290米,48点海拔200米,依此判断48点为班尼虎队的救援点。按照赛程要求,各队需要在下午2点前找到救援点,这意味着班尼虎队要在2个小时内从85点赶到48点,距离很远,时间很紧迫!

48救援点

虽然大家已经有点饿了,但是顾不上吃午饭,赶紧向48点出发。不管咋样得先把救援点找到,不然可没有比赛成绩。沿着85点东南侧的山沟下到机耕路后,眼看着73点就在附近,领队又动了点勾勾心,决定先找到73点后再前往48点。结果匆忙之中上错了一个山头,找到了88点(见图中红线标注),据说是石头他们的点。再去找73点,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只好放弃。中途在机耕路上,又走错了一段路(见73点附近红线),耽误了一些时间。后来得知组委会把找到救援的时间推后了一个小时,要是我们可以早点得到这个消息,就有时间回去找73点了,也不会在73点产生罚时。

重新回到机耕路,大家闷头赶往48点救援点。一路上为了赶时间,大家走得很快,体力消耗也比较大。沿着进村的土路一直走,在位于I6的小桥附近进山,走在前面的文哥和麽麽茶很顺利的在下午2点前找到了救援点48点,这意味着班尼虎队可以有成绩了,大家很高兴。在救援点吃完饭,大家开始执行救援任务,具体救援情况见救援录像。

42点

实施完救援任务,男队员准备下撤回到大本营休息,不去找剩下的点了。经过刚才的长途奔袭,大家都已经比较疲劳了。麽麽茶作为本队唯一的一名女性,此时勇敢的站出来,要坚持再去找42点。领队虽然此时也累的不想走了,但是不放心麽麽茶和夏日两个人去找点,只好咬着牙跟了上去。这个时候是考验人毅力的时候,每一步都是战胜自己的过程。沿着48点东北侧的山脊一路向上,翻越了3个山头后,大家很顺利的找到了42点。

找完42点,原路返回到进村的土路,全体队员在16点20分回到大本营,非常辛苦的一天!

第一天班尼虎队找到了4个点:97,85,48,42,如果不在73点失误的话,应该可以很轻松的找到5个点。

班尼虎队第一日比赛结束时间:1620

比赛用时:6小时26

活着就的享受~

TOP

第一日最优路线规划:

yFWAwTi1.jpg

当全体队员拿到本队的点位分布后,立刻感觉到我们队抽了个下下签(抽了个倒数第2,用范伟的话:都2了啊),除了最开始的两个任务点9785,剩下的11、48、73、25、67、42整个一大三角。大家看到点位后一致决定放弃67点,对任何队伍来说,67点都应该放弃,不仅是体力上的限制,而且花在67点的找点时间与罚时基本差不多。应该说班尼虎队的比赛心态还是比较好的,懂得放弃,也懂得合理分配体力。

我们设计的最优路线就是建立在放弃67点的基础上的,现将最优路线规划说明如下:

在大本营将队伍分成两组,把地图撕开或者用照相机把地图照下来,保证2组队员可以有辨认找点的地图。体力好的一组沿着机耕路去找85点(图中蓝线),另一组去找97点(图中红线)。两组找到头两个任务书点后,用对讲或手机确认剩余6个点的具体方位。寻找97点的这组队员接下来去找附近的救援点48点,找到救援点后,指挥后援到48点实施救援。体力好的一组找完85点后,接着去找25点,然后下到G1的机耕路,沿着机耕路路过大本营后,到48点与另一组汇合,并完成救援要求。然后全队一起去找42点(图中绿线),找到42点后接着去找11点(4人点)。从11点下到通往大本营的水泥路,返回大本营。如果回到大本营后,大家还有体力,而且时间剩余充裕(最少1个半小时),则再去找最后一个4人点73点,最后再原路返回大本营。

以上路线设计,是建立在全队体力充沛,识图能力较强的基础上的。同时尽可能的利用了机耕路,例如去找85点的路线、找完25点后的下撤路线、还有找完11点后的下撤路线。纵观整个比赛的地形和实际行走体会,感觉就是如果哪个队可以很好的利用机耕路,而且本队的点位离机耕路近,那么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因为在机耕路上的行走速度要比走山路快2~3倍,所以充分合理的利用机耕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活着就的享受~

TOP

第二日实际行程路线图及分析:

QwFPNsfb.jpg

第二日找到的点位,按次序分别是 73(四人点),② 23(任务书点),③ 25,④ 114人点),⑤ 6 75 (四人点)

73点(四人点)

第二日的比赛班尼虎队6点58分出发,第二天的任务书埋在23点,看了一下地图,23点正好在去73点(第一日四人点)的路上,于是大家决定先找到73点,然后再分组去找25点和23点。由于有了昨天的经历,大家对比赛场地都比较熟悉了,沿着通往73点的机耕路快速前进,到了73点的山梁上山,很轻松的就找到了73点,时间为7点32分,终于把昨天的遗憾补上了!

23点(任务书点) & 25

找完73点,4个人回到机耕路,沿着机耕路向23点和25点前进。在接近25点的地方,4个人分成两组,梭斐鱼和我去找25点(图中蓝线),麽麽茶和夏日继续沿着机耕路去找23点(图中红线)。这次大家很好的利用了机耕路,行进的速度明显加快。在25点东南侧的一个山沟里,我和梭斐鱼开始向上攀登,上到25点附近的山脊后,2个人开始在山脊上来回找点。还算顺利的找到了25点,时间为838分,与此同时麽麽茶和夏日也找到了23点,时间为823分,四个人商定在G1的垭口处汇合(图中红点)。

11号点4人点)

G1垭口和夏日他们汇合后,发现我们队第二日的比赛点是2367595,大家研究了一下点位分布,95点肯定是没时间去找了,只能放弃。最后班尼虎队决定先登顶11点,然后下山去找6点,最后要是有时间和体力的话就去找找75点。从G1垭口向顶峰走,有将近200米的上升,途中路过18点。经过了一天的比赛,大家都有点疲劳,此时只能慢慢的向上走,大家知道每走一步,就又向顶峰靠近了一步。经过40多分钟的爬升,4个人终于登顶阴凉顶,时间为930分。

6号

顶峰的视野很好,从顶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6号点所处的山脊,6点位于顶峰西南侧山脊的半山腰上,大家决定沿着山脊前往6号点。下到6点的路不是很好走,都是大块的断石,只能一点一点的找路。我在前面开路,大家小心翼翼的跟在后面。由于路比较难走,4个人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第6点,时间为1021分。在第6点简单合影后,大家决定沿着6号点附近的山沟下撤到通往大本营的水泥路,沟内有一些藤条,时不时的会缠到脚上。下到沟里的水泥路后,沿着水泥路11点左右第一个回到了大本营,Jacky已经做好了面条等着大家。

⑥ 75 号点(四人点)

这一天的找点比较顺利,点位基本都在一条线上,4个小时的时间找了5个点。这个时候大家面临着一个选择,是结束比赛还是接着去找点?男队员此时又有点懒,不太想去了,关键时刻又是麽麽茶挺身而出,坚持要去找75点。于是在营地休整了20分钟后,全体队员在麽麽茶旺盛斗志的鼓舞下,开足马力奔向75点。沿着大本营对面的山路上山,上到山脊后,沿着山脊向西前进,越过F5G5交汇处的垭口,继续向位于西南侧的顶峰前进,到达75点附近的顶峰后,很快判断出75点的位置,大家下山分头找点,最终很顺利的找到了75点,时间为1156分,前前后后只用了40分钟。

找完75点,大家决定原路返回大本营。遥望远处的95点,我们只能说再见了。1240分,班尼虎队第一个返回终点。快到终点的时候,几个人手拉着手一起走到大本营,两天艰苦而又快乐的定向赛结束了!能够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结束比赛,这是最值得班尼虎队高兴的。虽然最终放弃了两个点,但这也正是班尼虎队平和比赛心态的体现。

第二日比赛结束时间:1240

比赛用时:5小时4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2 19:50:31编辑过]

活着就的享受~

TOP

第二日最优路线规划:

班尼虎队第二日的实际行走路线基本上已经是第二日的最优路线了,在第一日只完成4个点的情况,大家稳扎稳打,第二日一鼓作气,在短时间内找到了6个点。这也要归咎于第二日大家对周围的山势比较熟悉了,并且充分的利用了机耕路。

这里所做的第二日最优路线规划是针对第一日最优路线规划而言的,即第一日找到了除67点以外的其他7个点,第二日只需要寻找:23,6,75,95。具体规划如下:

aRpv8ETS.jpg

在大本营将队伍分成两组,每组手里一份地图。体力好的一组沿着机耕路去找23点(图中蓝线),另一组在大本营待命。待第一组找到23点任务书后,用对讲或手机确认剩余3个点的具体方位。根据剩余3个点位6,75,95的位置,留守大本营的这组队员去找95点(图中红线)。蓝线队员接着沿机耕路往回走,在位于G3的岔路左拐上山,去找③6号点,找到6号点后,下到通往大本营的水泥路,顺着水泥路回到大本营。红线队员找到95点后,两组队员在机耕路上汇合(图中黄点),然后共同去找75点(图中绿线)。图中黄点西北侧的山沟里有明显的小路可以到达找到F5G5交汇处的垭口,然后登上75点附近的顶峰,寻找位于顶峰下方的75点。找到75点后,4人原路返回大本营,结束比赛。

至此,紫队的最优路线规划完毕。两日最优路线规划下来,除了放弃67点外,理想的状态应该可以找11个点,而且组内分工比较合理,可以节省很多找点时间。

之所以放弃67点,是出于时间和体力的考虑,如果去找67点,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体力,而且来回的时间基本上与罚时一样,所以选择放弃。

总体感受

总体感觉这次紫队的点位分布比较分散,整个路线对队员的体力和识图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最优路线的实施还要根据现场大家实际的执行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纵观整个比赛的地形和实际行走体会,感觉就是如果哪个队可以很好的利用机耕路,而且本队的点位离机耕路近,那么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因为在机耕路上的行走速度要比走山路快2~3倍,所以充分合理的利用机耕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同时取得好成绩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分配好组内的任务,采取适合本队的战略战术,2人点和4人点的合理分工也非常重要。


另外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论坛的这几次定向比赛都存在着线路分配长度不同、难度不同的缺陷,可以说从一开始各队就在不平等的条件下竞争,这对竞赛性质的比赛来说是个缺陷,希望今后的定向赛可以尽量避免这个问题。

最后班尼虎队全体队员要感谢赛事组织者为本次活动付出的努力,你们辛苦了!

很高兴通过这次比赛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希望通过这次定向赛,大家的户外识图、救援和组织能力都有所提高,更好的享受户外活动带来的乐趣!也祝愿穿越者的定向赛越办越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2 19:54:22编辑过]

活着就的享受~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