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两个问题,

1、几个难度系数之和是2.0,活动分应该是30*(1+2.0)=90分,你把基础分本身的30分忘了。

2、不是全程负重,从243到小木屋往返负重了,小木屋到第二台阶往返是轻装的,所以基础分的计算有问题,应该不到30.

本楼内容看后删除。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非全程负重活动中,负重系数如何取值,规则里没有交代。其实类似这种活动还是比较多的。

回头与静石还有积分管事就这个问题研究一下,看能否将负重系数细化一下。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完全按照负重路段所占比值计算负重系数也不尽合理,

因为基本分在某个区段是统一的,5-8KM都是30分,举两个例子则依上算法,

情形一:5.2KM路段,其中4.5KM负重,负重系数为4.5/5.2*0.8=0.69

情形二:7.8KM路段,其中5.2KM负重,负重系数为5.2/7.8*0.8=0.53

情形二负重路段、轻装路段都比情形一要长,因负重系数低,所得的活动分低,这显然不合理。

关于非全程负重活动的负重系数计算方法建议如下:

“如负重距离大于定级区间的最小距离,则视为全程负重,全得负重系数0.8。

如负重距离不足定级区间的最小距离,则按负重距离占定级区间最小值的比重,来分得负重系数0.8的一部分。”

具体到本案例,宜如下计算:

难度系数:负重系数3.4/5.0*0.8=0.544、雪地0.9、冬季系数0.3

活动分:30 x (1+0.544+0.9+0.3)=82

分值与楼上的相仿,但应该更合理些。静石以为如何?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另外,提醒trek-1:

计算过程精确都小数点后几位都无所谓,但给出的结果分值,包括活动分、组织分、总结分,一定要取整哈。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以下是引用trek-1在2009-3-5 18:52:32的发言:

我现在理解的是这样,举个例子:

现在某活动参加一个长线穿越活动活动,全程穿越距离是13公里,则其活动定级为D+,基本分为40分;其中负重距离是11公里以上,则负重系数全给,即0.8;如果负重距离为8公里,则应该这么算:8/11×0.8=0.58

对否?

是的。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以下是引用静石在2009-3-5 14:58:58的发言:

“如负重距离大于定级区间的最小距离,则视为全程负重,全得负重系数0.8。

如负重距离不足定级区间的最小距离,则按负重距离占定级区间最小值的比重,来分得负重系数0.8的一部分。”

名词解释:

定级区间上的最小距离:每个定级区间有2个值,小的叫下限,大的叫上限。这个最小距离应该是下限值吧?

定级区间上的最小值:也是下限值吧?

定级区间:是指包括负重与轻装加在一起的整个区间。对吗?

如果对以上名词理解无误,则算法是合理的。

这样改一下?

“如负重距离大于定级区间的下限值,则视为全程负重,全得负重系数0.8。

如负重距离不足定级区间的下限值,则按负重距离占该下限值的比重,来分得负重系数0.8的一部分。”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真理是不辨不明啊,看这个讨论也挺有意思,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形一一出现,昨晚躺床上还在想我的算法可能有问题,只是没有琢磨明白问题在哪里,今早静石就给点出来了。

根据leo99的新版算法,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

“如负重距离大于全程距离对应的活动级别的下限值,则对全部分值计算0.8的负重系数。如不足该下限值,则需分两段计算,先对负重距离对应的活动级别的分值计算0.8的负重系数和其它难度系数,再对两种级别的分值差单独计算其它难度系数,两者加和得到最终的分值。”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的定级采用的是距离区间,而3公里的区间值相对于距离本身,在最初的A+、A-级别时,显得有些大了,当总距离变成10公里以上时,这些影响就不会显现出来了。

需注意的是,其它难度系数只能如leo99最后算式所示,分别计算到两段里。切记不能先只算负重系数得个总分后再统一算其它难度系数分值。

静石再看看还有否不妥?如果漏洞都补齐的话,咱就把这一点添到规则里去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6 13:24:36编辑过]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