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由2006年的金石滩穿越想到的……

石头的总结中提到了一些遗憾。我想关键原因还是对这次的人数和人员的穿越经验把握不足,并直接的导致了我前期准备上的轻率。作为活动的总领队(周五晚上俺才在跟帖中看到的,抗议!),对于活动组织方面的种种遗憾,我深表歉意,觉得非常对不住两位组织者,也对不住大家。

一日的近郊穿越,没有什么难度,强度也很有限,本无需特别的准备,只是因为人多,而且因为有很多组织者并不熟识的新朋友,而且有很多还是有过各自行走习惯的。所以,一路下来,发现组织上的还是有一些的问题的。

以下问题是由一次金石滩穿越展开的联想,仅仅是给我自己的一个提醒。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拍砖。

1、建议组织者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和对自己组织能力的判断,对队伍规模进行合理限制,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选择队员、或者对队伍中的男女比例、新老比例等进行控制。来者不拒不是这里的风格。

2、山地穿越不是滨海路闲逛,坚决不主张放羊式的活动组织。除非是半数以上人员都熟悉的极为成熟的线路。大多数情况下,建议根据参加人员的数量和活动的规模、复杂程度等因素设置合适的组织层级,即除了领队、收队、中军等位置设置,必要的时候队伍可考虑分组,每组设小组长。切实保证小组长能够做到上传下达,以便组织者和各关键位置能够掌握全体队员的安全、状态及离队等信息。

3、关于组织者之间,以及必要的时候与队员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也就是对讲问题。多日以及超过十二人以上的一日穿越活动,建议组织者考虑队伍对讲的配备问题。一旦准备不足,活动开始前可现场征集,以求达到最佳的持有人员分配。引申问题,论坛可以考虑设定一到两个频道作为穿越者固定频道,方便大家对频。

4、对于新加入穿越队伍的朋友,建议在活动开始前组织者对其进行最起码的一些穿越常识的嘱咐,比如环保问题、比如防火问题、比如团队意识问题、比如行走安全问题。

5、伤病。提前准备运动和后续放松对大家都是必要的,尤其对那些平日不做运动、偶尔参加活动的同学更是不可缺失。我们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同时作为活动参与者,非常感谢哥伦布和石头为大家组织了这次规模很大的穿越。

AA制的论坛,活动组织最辛苦,付出也最多。如果队伍中的每一分子都有一个良好的纪律观念,对组织者有基本的尊重,能对组织者的决定用行动去执行,活动也会更成功顺利,大家也会更开心安全。

我的观点:一旦走进一支队伍,那么你的行踪轨迹、你的作息习惯、甚至你的背负能力都不再只跟你自己相关,你的能够保持的优势便是队伍的优势、你的坚持不改的恶习也将成为队伍的恶习。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以下是引用大头在2008-3-13 13:37:15的发言: 回顾06,分析07,总结08,展望09。

谢谢大头把老帖子翻出来,

这样的总结重新读来,多少让人有些感慨。

05年的三月金石滩,第一次见到榻榻米,这一次就成了这么大队伍的组织者……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