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下是引用张三在2006-9-4 9:09:03的发言:

具体行程:911840出发,在黄海大道明阳出口下了高速路,……

另,把我们实际走的线路贴上来。

uWqHJkj2.jpg

A,下潘村老乡家。车停于此,司机在此住了两天。我们第三天的午餐也在他们家吃。

B,往步云山的路口。通往步云顶有一条战备路,走的就是这条西大岔,车可以开上去。当然了,得是越野一类的车。这是一个丁字口,同时也是河道的丁字口。不过河向左转可上步云山,过河直行是下坎子村。因为在这个路口没有及时转弯,12个人误走到了下坎子村的最里端(L点),整支队伍因此晚了一个小时睡觉。

C,步云顶上山路边的废弃民宅,我们第一日夜在此露营。从下车的老乡家走到这里,应该在半小时左右。屋子里比较潮,大部分人住宅院子里,院子门口就是小河沟,夏季水量还好。

D,废弃的军营。沿西大岔上步云顶可走战备路,也可走沟底的小路。战备路安全,但是蛇行爬升,比较长,小路要省路得多。战备路跟小路在开始的时候重在一起,小路也不完全是在沟底,后面那一段战备路在沟的南坡上,小路在沟的北坡上。半路上,在一个较长较陡的爬升之后,就会看到这处废弃的军营。

E,山脊上的主要垭口,战备路与小路在此汇合。因为之后要沿此山脊向东北走,而步云顶在南面。所以决定大家把大包留在此地,轻装冲顶。留下看包三人。

F,步云主峰。1130米。从E点至此可以走战备路,绕着山头转了一圈。也可以沿山脊走,更近一些。清晨,担心露水大,我们沿战备路上,沿山脊小路下。队伍登顶是7:40,从E点算起到F点,上山用了40分种,山顶作秀10分种,下山用了30分种。从C点算起到F点我们刚好用了2.5小时。

G,山脊上的主要垭口,是一个大草甸,大家可以从图片中看到。从E点8:40出发,刚好用时1小时到G点。这一段山脊小路也相对明显,还算好走,短暂休息。

H,山脊上一个小垭口。这一段小路逐渐模糊,植被也更密些,因为有队员体力不支,队伍脱节严重。已经11点多了,考虑到距早晨出发已经六个小时,故提前在此休息。希望能恢复一下体力,同时消耗一点负重。从E点出发后,日晒渐重,随着中午临近,越来越烤人。按照原计划中午多休息一会儿,算是避暑。故计划2:30再出发。

I,山脊上第三个主要垭口,距离H点不远。午休时发现水的问题较严重,很多同学的负水量也许不少,但是消耗更大。大部分同学的剩余水量不足以支撑到第三日中午。再加上之前的有队员体力不支,于是队伍决定下撤到沟里补水后再登双顶。路线计划由沿沟外的山脊绕半个圈圈,改为直接穿过去。大家午睡都很香,比计划出发时间迟了20分钟。I点有小路,由此向东下山。

J,沟内农家。下到沟底(从I点到J点)用时80分种路经一处农家,刚好有一水井,老大爷很热情。大部分同学停留在此补井水,少数同学未作停留。由此队伍出现第二次分开,4点,当后队补水完后,发现前队已经不见踪影。因为此处有路能直接上双顶的侧峰,可作为路线选择方案之一。但队伍分散且联系不上,只能放弃这个选择,往下坎子方向去追前队。

L,下坎子村的尽头,过了最后一户农家,道路开始变窄变差。第一日晚大部分队员误走此处,第二日下午,前队在此处修整等候后队。考虑时间问题,6:30天要黑,而这一段山路未走过,对营地情况把握不准,无论是回到J点上山,还是在L点上山,亦或沿着大沟一直向里上山,估计天黑前上到山脊的可能性比较小。而J点和L点上山的半路上可以肯定没有露营地。于是决定沿着大沟往里走,在河边择地露营。

M,两队员轻装探路找营地,往里走了十多分钟,发现只有距L点2分钟的M点有一块不大的草甸子。确定队伍第二日晚在此露营。

未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5 8:04:23编辑过]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继续。

N点,双顶侧峰。第三日一早,大家先撤营(M点),徒步半小时把大包都背到老乡家(A点),然后13人准备轻装上双顶。进山点大约距离A点一分半,有条小路。九十多分钟后登顶双顶的侧峰。略作调整,往双顶主峰方向进发,后发觉时间紧张,放弃。

K点,第三日下山点。距离老乡家(A点)大约二十六分钟路。上山走的是山谷,路比较湿滑,土质也偏疏松,后半段还比较陡。下山走的是山脊,用时近八十分钟。等大家都回到老乡家时,距离出发刚好四个小时。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以下是引用文哥在2006-9-6 9:09:21的发言:

首先在这里向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们表示感谢!谢谢大家对文哥的信任和包容!本次活动由于文哥第一次独立组织两日两夜山地穿越,对相关的各环节在经验上的欠缺,致使本次活动出现许多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向大家表示诚恳的歉意!也就直接造成本次活动没能按计划完成。回来对活动又仔细回顾一遍,对相关环节自己做了认真总结。近期将做二次“步云山~双顶山无补给穿越”请大家关注!!!

最后再次向参与和关注活动的同学们表示歉意!!!

瞧文哥说的,你这样大包大揽可不好!

我想每一个人出来玩的心态不大相同,所以对团队、对计划、对线路等等在意的程度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尤其在这种大的队伍中,不是每个人之间都曾默契的配合过,出现一些偏差总是在所难免的。

你所谓的问题,不过是没能按照原计划的路线走完全程就是了,改变计划是我做出的,这跟我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跟整个队伍的沟通协调不畅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我们实际的行走距离不见得比计划的少,对于太行队的拉练来讲,已经达到它的作用。我们一路收获的欢笑也异常丰富,对于这次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值得大家留恋。相比这些,是否路线如计划,我觉得到不那么重要了。

两日穿越队伍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倒是值得总结总结,这也是给我们自己、给更多的活动组织者一点建议吧。大家有些什么想法,不妨跟帖说一说。《与AA制的山地穿越活动的几点自问——队员篇 》之后,一直想写写关于领队的问题。这一次争取能借这次的感受完成它。

记得在望天鹅队伍回来那天晚上的聚会上,每一位队员都从自己的角度对队伍进行了总结。当时感触颇深。那天文哥也一再强调,长线穿越前的集中拉练,尤其是两日的穿越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队员参加拉练,不光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活动组织者对整支队伍的尊重。这一次文哥能主动为太行队伍组织拉练,真的非常的感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6 20:28:30编辑过]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