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性格决定命运;计划没有变化快。。。。。。
以上的话深得我心。因为时间把它们一一验证。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国外某聪明人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列了一份成长计划,详细到高中毕业必上什么大学,××岁前赚到第一个100万。这孩子照着计划表一丝不苟执行,最终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文章结尾点题:人生不可没有计划。
当时看完这篇文章,眼前立刻浮现一个画面: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给孩子定制了若干从小排到大的透明的瓶子,孩子从这个瓶子里出来,乖乖钻进另一个稍大的瓶子里去,最后钻进贴有“成功”标签的瓶子里,完美定格。
我很羡慕这个孩子。因为自己做不到。一来没人给我当上帝,指引我按部就班。二来后天修为不够,价值观总出偏差。于是,过程中总缺乏那美妙的瓶子,偶然钻进某个瓶子,又觉得不自在。
常常觉得,一种生活模式保持一年以上,过去和未来就都变得模糊不清。“不在模糊中,就是在走向模糊的路上”,如果这时有个神仙从云端里伸出脑袋问我一直以来在干嘛,我会如此回答。
一晃离开大连一年了,为了向认识我的同学汇报下近况,我把最近的生活拿到阳光下仔细看了看。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赶紧爬上来向同学们喊一嗓子:我。。。过着。。。细水长流。。。的生活。。。已经。。。小半年。。。啦。。。。。。
从前,因为“细水长流”这个瓶子造型普通,标准划一,还注明了“适合两人以上”,我就没想过能在里面定格。现在,我在这个瓶子里面了,而且,有定格的趋势。
“细水长流”有一些硬性指标,汇报一下我努力达标的结果:
1、工作:
细水长流的生活是排斥SOHO和自由职业的,稳定是细水长流的前提。
为此,我谋了一份常规工作,每天早上6点50起床,晚上10点左右睡觉,周末偶尔加班。老彩第一次听我在qq里说“10点了,我要睡了,明天还要上班”,她惊呼:“妈呀,你变了,你大变了。。。。。。变得这么乖。”足以证明合格达标。
2、责任:
一个人是没法对外宣称过着细水长流生活的。我现在和另外一个人住,她是我最亲的人,我们现在真正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我把每个月工资交给她一些;我们共用一个存折;她生病了要联系医生,要去陪护;周末和她一起打扫房间卫生;洗澡时帮她搓背;下班后买点菜或者水果带回家;她做饭,我刷碗,晚上玩电脑的时候她会给我削个梨,吃完梨我就找她扔球玩;我们一起看《王刚讲故事》、连续剧(她不爱看言情片、恐怖片);她最爱去早市买菜;她负责交上门来收的煤气水电费,我负责出门交电话费;我俩常常吵架,曾经彼此气得掉眼泪,我现在试着尽量哄她开心;睡觉时我爱赖在她被窝里一会儿;我俩观念差距很大,但感情很深,所以能过起细水长流的生活。她是我妈。
3、社交:
细水长流的生活一定少不了同学、同事和朋友,还少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走动。
上班有同事打哈哈,下班后或周末时偶尔和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同学见个面,吃个饭,洗个澡,按个脚,打打小麻将。过年过节能看到更多的亲戚。到别的单位办事或者工作宴请,三聊两聊就能聊到共同认识某某同学,说话或喝酒就不那么假正经了。
驴子生活大概不算细水长流的正规部分,目前还未拓展进本地驴子圈,除了下雪时踩踩登山鞋,其它装备都已打包落灰。
哦,现在又开始随礼金了。谁谁搬家,谁谁亲人去世,谁谁孩子考上大学,开始有人通知我赴宴。不过,结婚的礼金似乎不用送了,周围人的孩子都可以DIY酱油了。
现在还想大连的朋友,估计再过一段就相忘于江湖了。人嘛,不能总吃着碗里的惦记着锅里的,是吧?
4、吃饭:
今天下班去乐购逛了逛,推了一车乱七八糟的东西走过一个货架时,呆了一下。那个货架上堆满了方便面。记忆中,回家后再也没买过方便面。对我来说,方便面是最直接检验生活是否细水长流的唯一标准(那些嗜吃方便面的不在讨论之列)。
回家以后,一日三餐雷打不动地吃,从前早餐一杯咖啡改成大米干饭加炒菜。很少饿的感觉,很多撑的感觉。小半年过去,在坚持徒步20几分钟上班的基础下,体重长10斤。可见,林黛玉过的生活绝非细水长流的生活。
细水长流的生活,归结起来是平淡的生活。没有大悲大喜,没有饿其体肤,没有神经衰弱,没有轰轰烈烈,有的是细微、琐碎、平静、消磨、缓滞、责任、踏实。
有时感觉,人脱离了子宫的保护,开始自由独立地成长。随后,细水长流的生活如无形的子宫,把人又罩入其中。人的一生,究竟哪一刻处于绝对意义的自由状态?想了想,大概是生与死的那刻。除此之外,“自由”不过是一种幻象,一种扯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