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
一, 个人总结的经验,教训,其他路线,线路特点等。
这条路线本来并不难,没有什么险峻危险的地方。由于有上山的战备路,当地人可能很少走小路上山,所以在夏秋季走这条路线,有的地方可能植被很茂密,尤其在1200米以上。
第一天的计划路线如果放在春秋无雪季节,只要3~4小时就可以走完。但是因为深至膝盖的雪,不但使速度降低,而且使体力消耗加大至少一倍。对于前面开路的队员体力消耗就更大了,尤其在上升阶段。这里特别想提到的是保守主义,他的体力,对山的感觉以及经验都非常好。
站在老秃顶子山顶可以清楚的看见多条上山的山脊,承放射状分布。由于每条路线下都有村子,尤其在北坡,所以估计每条山脊都有上山的小路。而战备路又是非常好的应急下山路线,很值得组织大规模围攻式爬山穿越。
如果单独为了登老秃顶子,而不做穿越,或者从战备路上山的话,登老秃顶子都太容易了。所以很庆幸能有这么一次雪地经历。
二, 装备使用情况。
这里只说一下公装的使用情况,个人装备评测请参加TX跟贴。
装备整体使用约90%。公装有:双人三季帐3顶,单人帐一顶,行走爪,绳子,气罐2.5,对讲*3、camp 4炉头*2、SP小炉头x1、4人套锅*2、地图攻略、GPS*2,技术镐一对。
帐篷不必说了,只是由于为了减轻重量没有使用四季帐,
行走抓:当时主要考虑紧急情况下可能使用,所以准备了一对,由于都是松雪,上山基本没用,下山由于战备路雪下有冰,所以给菜花用了,但是带着有点不合适。
绳子:只在17日晚营地做挂东西用了。当时也曾考虑过给探路的人和第二人做接组用,但因为看到所走山路都是土路,无大石头,倒木。突然深至没顶的雪坑应该不会有,而且探路人需要经常换,又没有安全带,只能靠结绳,非常费时间。所以没有使用。但现在考虑绳子应该带,而且应该接组。
炉头,套锅,气罐:在18日早饭时应该把三个炉头(包括备用炉头)都用上。以节省做饭时间。
对讲:领队和收队各带一个,另一个预备做独自探路时和电池无电时备用。
GPS:带了两个,一个公路部分用,一个穿越过程用
技术镐:没用,放在车上。
总结:一,以上装备带的都合适必要。
二,炉头使用欠考虑。另外下回会考虑根据地形接组。
三,没有雪履是这次穿越困难的原因,单独买即贵有不会使用几次,所以出行前曾考虑用柳条框盖做,但时间紧没实施。后来保守主义出了几个点子,觉得非常好,一,用树枝编制。二,用废弃的羽毛球拍做。
个人总结:1,鞋子不行了,GTX已经不防水了,涂了防水剂也只能挺一时。晚上到营地已经湿透了,虽然烤了一会,但是刚进帐篷十分钟,已经冻得再穿不上了。
2,7孔棉-12度的舒适温标还可以,
3,雪套应该大小合适,脚踝处有收紧,最好是前面有魔术贴的。
4,登山杖的雪盘对雪地行走重要。
5,冬季四季帐还是有优势的,尤其在大风天。
6,墨镜,雪镜,防水手套,绒帽,护脸都有必要。
食品计划完成情况
食品计划基本完成。
17日晚餐是火锅涮羊肉,3袋羊肉,两袋蔬菜,一盒午餐肉。主食自备。冬季户外食品应该除了考虑营养,重量,携带外,主要考虑的还是制作迅速,驱寒。
18日早餐方便面自备,袋装牛肉,蔬菜,
总结:觉得比较合理,参加的TX可以发表意见。火锅底料多买了一袋。
三, 路线完成情况(与计划路线比较,未完成部分原因)
上山前观察了一下雪情,并了解了当地人,当地人说雪到膝盖,有的地方更深。上不去。考虑后觉得可以试试,走到下午2点,看能走到那里,如果能按原计划走最好,如果2点以后,还跟原计划的露营地相差很远,就用预留的三个小时,原路下山。实际速度跟计划的差不多。
第一天路线基本按计划路线走的,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上山时没有走山脊,而是先走了一条机耕路,然后沿机耕路进到山谷里,一直沿山谷先走到两个山的鞍部。由于雪很厚,一般到小腿,深的地方可以到大腿,甚至腰。没有按原计划走到老秃顶子顶露营,而是在相差约900米的两座山的鞍部露营,后来看这个露营地比原定露营地要好,因为17日晚可以听见风很大,但是营地没有任何影响,相比较老秃顶子风会更大。另外还有一点老秃顶子上没有树,所以不会有可以篝火取暖的干材。对于一天里很多东西都湿了的我们,如果不能烤火取暖将非常痛苦。
第二天的路线基本改用备用计划走的,也就是沿战备道下山。改用备用计划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不够了。如果再有2个小时时间,基本还可以按原定计划走。在两个方面缺失了这两个小时时间。一,17日早上起床时间是5点半,但是整体队伍不够紧张,所以出发比预定时间晚了20分钟。出发后,走错了一段路,在刚出宽甸后,向灌水镇方向走了,发现错了以后又折回来重走,损失了大约40分钟。导致第一天没有走到计划中的露营地。第二天早上起来又走了一个小时10分钟才登上老秃顶子,二,18日早上原定5点半起床,7点出发,但是又晚了20分钟,但这20分钟损失可以理解,因为天气很冷,很多东西要烤,(早上起来鞋都冻得都穿不上)。但是后来在老秃顶子吃饭用了两个小时,比预计多用了一个小时,主要原因是因为化雪烧水很慢。这里有我考虑不周的地方,没有考虑到男队员比较多,消耗的方便面也比较多,还是按照经验安排了两个炉头的原因。
总结如下:1,在出发前,要求队伍紧张,动作迅速。
2,充分考虑每次活动男女队员比例,按需求安排炉头,紧急时用备用炉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2 18:40: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