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大石头 于 2014-6-30 11:22 编辑
三伏天。。。。。。
达达宝贝 发表于 2014-6-30 11:04


    是日天气确实比较热,太阳很毒,最高气温达到29--30度,说好的北风4--5级根本连三级都到不了,热毁了。但这不是三伏天,“伏”还没到呢。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什么叫“三庚”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具体到2014年:夏至是6月21日,第一个庚日是6月28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8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8日,所以2014年从7月18日开始入伏,7月18日交“初伏”,7月28日交“中伏”,8月7日交“末伏”,8月17日“出伏”,共计30天。“三伏天”的天气特色是气温高、气压低和空气湿度大。






2

评分人数

    • 吴哥: 大石头精通夏历。夏至后三庚交初伏,四庚交 ...游记好评 + 3
    • 达达宝贝: 涨姿势游记好评 + 1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QQ:498659733;8848(让城别走)QQ群:1298434  

TOP

楼主绝对户外黑马----哦不,应该叫黑驴(其实人家挺白净的)----潜力股。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QQ:498659733;8848(让城别走)QQ群:1298434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