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喜迎九九重阳节登高活动集合时间:2007年10月13日早7:30
集合地点:周水子前车站,周水前建设街到大黑石的车站集合。
召集人员:15人,(以跟贴报名先后为准)
活动召集人:卡拉扬,候鸟
联系电话:81781157 ,86961335
穿越路线:城山-老座山-鱼皮砬子-西郊公园
路线特点:有荆棘,有的地儿需要攀爬,中途需下个不是很高的 小悬崖,景色不错,运气好有野果食用.
个人装备: (根据人个情况准备一日穿越行头)建议:双肩背包、登山鞋排汗内衣、抓绒衣遮阳帽、手套、个人饮用水2.5升、一顿午餐、登山杖、备用的更换衣服及自己需要的物品等。
全程行走时间: 8小时左右。
活动等级:B
报名要求:近期有户外活动经验
活动费用:车费:周水子前--金龙寺的打车费,费用AA
报名注意事项:
1、请用跟贴报名,并留下你的网名/联系电话/经验等,组织者保留挑选队员的权利。
2、若10月13日6点前,出现大雨天气,活动自行取消。
3、报名者需身体健康,体力充沛,无心脏病、哮喘病、恐高症、高血压等不适合登山的疾病。若需保险,自购。
4、责任声明
本活动为自助游性质的活动,并有一定的危险性,参加者须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组织者可组织救援或改变行程,但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特此声明。
5、严禁行进中吸烟,休息时吸完的烟要熄灭并埋入土中。注意公共卫生,不乱丢垃圾。
6、严禁个人英雄主义,提倡团结协作精神。尊重组织者根据实际情况对路线的调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2 7:19:0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