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988
- 主题
- 22
- 组织分
- 14
- 义工分
- 0
- 活动分
- 122
- 总结分
- 42
- 游记好评
- 463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9-3-12
- 最后登录
- 2021-3-10
|
本帖最后由 大鲨鱼 于 2011-3-17 08:31 编辑
~(90)锶是元素周期表第二族碱土金属,物理半衰期28.1年,生物半衰期1.8×10~4天,有效半衰期6.4×10~3天。~ ...
alian 发表于 2011-3-16 08:42 
物理半衰期:放射源的强度衰减到它的原来数值的一半所用的时间。是放射性核素的固有特性,不会随外部因素而改变。
生物半衰期:存在于生物体内某特定组织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由于生物学的过程,比如通过代谢或排泄就会使之从该组织中排出,通常这种过程是按指数函数发生,也可以与其近似的比例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当放射性同位素的量降到开始量的1/2时所需的时间就称为生物半衰期。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 Life)又简称血浆半衰期,系指药物自体内消除半量所需的时间,以符号T1/2表示。一般情况下,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短,而代谢慢、排泄慢者的生物半衰期较长。生物半衰期是因人而异的,不是固定值。
有效半衰期:在某生物系统中,当某种指定的放射性核素之量,由于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的综合作用而近似地按指数规律减少时,该核素的数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根据定义,某核素的有效衰减常数等于该核素的生物衰减常数加其物理衰变常数。说得再明白一点,衰变常数越大,半衰期越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