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华英雄 于 2014-9-5 01:46 编辑
迎风走近浓雾包裹中的群庙,沿着台阶拾步进入被庙宇紧围着的一片由石板铺就的宽大露台上,风小了,眼前呆木的杵着两个巨大黯黑的香炉,雨点敲打下没有了平时腾云驾雾的生气,前后一线排在露台中间;雨也安静下来,不像山脊上发狂般往你身上无章的乱打乱撞,而是乖巧竖直的穿出浓雾落在露台少许积水的石板上,矜持的打出一圈圈圆韵;只有那些不知藏在何处的喇叭保持着昂扬,不知疲倦的哼唱着绵软的佛歌,催眠着雨雾下即将睡去的一切。 走近大殿,熟悉的燃香火烛夹杂着略显刺鼻的酥油灯散发的味道又惰慢的爬入整个鼻腔,眼前的中台正是乘车转台香客们拜庙的高峰,这里的人比东、北两台明显多了一些,善男信女们手捧高香,凝神闭目,嘴里念念有词,一副心无旁骛的虔诚。 少顷,文哥他们加入了其中…… 清早东台那两碗清寡的西红柿没有鸡蛋面在这4个多小时颠跑里早就消耗殆尽,他们拜神庙,我找了个能避雨的地方拿出路餐拜五脏庙,等待着扎进大殿人堆里去朝拜的三人。 我印象中3000米的海拔是谈不上高原的,不过随包带着的一袋花生用实例纠正了我一直以来的偏见,在我翻包找吃食的时候花生包装袋滚圆的身体膨胀欲裂,比我在山下看到的大上来了一圈,我撕开一个小口让这家伙吐出胀在身体里的闷气,同时也释怀了刚才上坡时比平时爬山更加促急呼吸的怀疑。 度娘说海拔3000米的含氧量是0海拔地方的77.1%,这下我信了。 山上的气温越来越低,我自认不是太怕冷的人,但在这里即使身上已经穿上了来前我认为用不上的薄羽绒服,在大殿前的走廊呆了十分钟后,身体还是不由的自下而上阵阵发冷,我没找地方坐下来,沿着大殿前的走廊慢步转悠,算是活动着提高一下身体的体温。 好在三人进殿后仪式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不一会儿功夫陆续走出了大殿,在无雨的庙檐下也纷纷拿出路餐进行能量补充。 在中台捡了一个人,从湖北来转台的年轻小伙,自来熟,一脸的乐和。他清早从南台出发走到西台,在走向中台途中因为雾浓雨大路上搭了旅游公司的转台车,到了中台后自己耽搁时间比较长,误了所乘坐的车次,自叹一下成了散兵游勇,本来想一个人继续徒步北台和东台,但这样的恶劣天气少了些一人出行的勇气,听说我们要往西去台,于是跟着队伍一起出发,嚷着正好把刚才坐车的这段路徒步补回来。 小伙身上穿了件西服,肩负一个简单的笔记本双肩包,脚穿一双平底板鞋,身披一件透明塑料雨衣,跟我们的全副武装对比鲜明。 人家这样也从南台走到了西台,叹,高手都在民间。 小伙蹦跳着跟我和阿布走在队伍前面,交谈中他批判着来五台前徒步线路和各台间的交通食宿功课做得严重不足,结果出行的计划被打乱得支离破碎,抛开迷路的危险不说,重要的是耽搁了自己不少的时间。 尽管如此,这个好像糟糕透顶的出行计划还是让我们看到一些久违了的朝气,阿布后来在我们四人的闲聊中说:“我就羡慕这样的旅程,走到那算那,背着包上路就是出发”。 可不是,那些回不去的轻狂无羁,在飞逝的中年即将老耄前已经遥不可及,扣着戏谑中一枝花的年龄,即使心能走很远,脚上却拖着许多必须牵顾着的步伐,于是,气再狂也只能循规蹈矩的活在属于自己年龄范畴的现实中,如果想让这样的生命过得再蓬勃些,那就是奏好锅碗瓢盆交响曲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间隙找个由头,邀上几个老男人,爬一次五台这样的山,走一次长白那样的路,吹着老男人的牛B,开着老男人的玩笑,试着来几次年轻人爬山的冲锋,种种,种种。 老男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也该如此。 跑,跑远了…… 中台到西台的距离与北台到中台大致相当,同样是一段漫长的下坡后紧接一段急上的爬升。 11:15,我们5人找到山脊小道上的石柱路桩沿坡而下。 5个小时的快走后双腿不再象刚出发时那样稳健有力,尽管小心翼翼,但是漫长的下坡还是让膝盖渐渐感到一些酸痛,只是五个人仍旧像在竞赛一般彪走,下坡的速度一点没有减缓。 11:40,结束二十多分钟的下坡后大家来到西台的山门前,浓雾中模糊看见一个人跪在山门的道边双手合十不停弯腰作揖,开始还以为正虔诚的磕着长头,走近后才看出是位老太正独自跪在空旷的山野间磕头乞讨,我和阿布把身上所有的零碎都递到了她手中,喃喃自语中没有听清她在说些什么,模糊听到四个字:“……阿弥陀佛……”。 好吧,就算我知道五台山有数不清的老少工作就是收入不菲的职业乞丐,利用各种伎俩消费着虔诚拜佛者的那份善良,只能说此时此地,老人家选择乞讨的时间、地点以及方式都透露着一种精明的算计,再硬的心肠也吃不消阴冷的旷野中这老迈的一跪。 怜悯也好,猜疑也罢,老太,你那老态的双膝赶快离开地面提身起来吧。
雨渐渐停了,风却更加猛烈起来,我、阿布以及捡来的小伙固执的选择了坡度更大但距离较近的小路,文哥、溜达选择了爬升较小但距离更长的盘山公路,大家都在力竭的往上攀爬,浓雾大风中缓慢向西台移动。 应该说这次五台的行走线路和路况其实并没有太多难度,虽然小道上有一些坑洼,但好歹都是有路可循,而且路上没有横亘的障碍,上上下下都在顺畅中的循序渐进。 唯一考验人的是单调的行走中速度与节奏的控制,虽然近几年健身房和后山的锻炼体力有了一些长进,这样的行走不会再为掉队而发愁,但一路下来尤其是最后的西台路程,膝盖明显感到不适,这是我平时锻炼以及爬山少有的感觉,归结一下原因,首先是下车几乎没有任何热身就开始彪走,从北台开始一路的大风夹杂落雨以及低温没有保护好一直着冲锋在前的膝盖;其次就是没有掌握好自己行走的节奏,因为第一次到五台不免贪拍一路照像,所以很多时间总是在停停走走间追赶队伍,背负20来斤的背包急上急下,客观上加大了膝盖负担;再一点就是一路的行走中除了每到一台进殿朝拜停下脚步外路上竟没有一次休息,印象里就连一次随地而坐都没有,现在想起来,如果和他们三人一样每到一台跪在松软的蒲台上叩几个头是不是也算对膝盖的一种放松。 每个人的体力与体质都有区别,有的人一天转完五台身体没有什么大碍,有的人走完两台间的距离后身体部位就会痛苦不堪,尤其是五台这种看似坦途实则咬人的线路更易让人麻痹轻视。 我属于体力尚可但行走技术还待长进的类型,这次五台的行走至少两点经验必须牢记:一、对膝盖还得更科学更针对性的锻炼加强;二、行走前后的热身和行走中的节奏与放松一定不能省去,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其实和我一样的状况或多或少也困扰着另外三个老男人,大家后来在西台等车时都谈到膝盖与热身的问题。 四十多岁的年龄毕竟不再年轻,闷头的彪走或许哪天就会不经意的对身体造成无知的伤害,庆幸着这次的五台之旅给了我一次这样的警醒,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会提醒一起彪走的老男人们:OLD MAN,慢些,我们可以走漫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