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上高原的同学,花时间读读

高海拔医疗知识(译本)
这是我所读过的最具体实用的高海拔医疗知识了。一直觉得这是个挺难的话题,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地回想起自己在山上所经历的种种症状。如果以前就早早地阅读了这些的话,也就省了许多的痛苦。
一个最关键而极其简单的预防高山病的方法就是“大量饮水”!目标:每天4升!哇!喝吧!不要咖啡、不要茶,纯粹的“水”!喝得你全身通透为止!
2

评分人数

高海拔的危险
我们不打算就此话题作深入地探讨,我们并非医生而且已经有许多关于高山疾病的学术资料。
你应该阅读、学习《登山医疗(登山者)》一书,甚至在登山活动中将它带在身上。不过我们愿意分享一些我们自己的实际体会。我们的建议是从一个登山者的角度,对于传统医疗知识的一些补充。
适应高度
在适应过程中没有必要着急或者竭尽全力,要悠着点儿!每天攀登的垂直高度不要超过300~500米。这个不太难,你很容易被诱惑着继续往上。而实际上这样做会导致第二天早上的头痛、失眠甚至高山疾病。别只用你的腿,也要用自己的脑子!
攀登过程中,这些信号是要关注的:
正常的高度适应——
些许头痛(阿司匹林就可以缓解),夜晚不规则的呼吸,日间呼吸频率加快,增大的排尿量,这些是正常的反应。
中度高山病——
失眠,排尿量减少,即便服用阿司匹林也不能缓解的头痛。在你目前的高度停留一段时间(1到2天)直到感觉变好。恢复正常前,别再继续往上爬!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急性高山病——
头晕,呕吐,感觉失去平衡,不断地咳嗽、失眠。下降垂直高度至少500米,立刻!并且立即征询医生意见(通过步话机),采取些紧急的医疗措施。
High Altitude Cerebral (HACE) - and Pulmonary (HAPE) Edema高山脑水肿和高山肺水肿——
这就很严重了!这两种疾病是由于脑颅或者肺部充液造成的。
脑水肿的症状包括无法行动、呕吐、幻觉、极度嗜睡以及运动性共济失调(无法脚趾接脚踵行走,交警测试司机是否喝醉的方法)。如果你怀疑有脑水肿,试一试能否走一条直线或者准确地指点自己的鼻子。
氧气、Gamow袋、Diamox和Decadron有帮助,但最重要的是尽快下降高度。
同样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水肿(紫色嘴唇、沉重的呼吸、呼吸伴有时咕噜的杂音)。
脑水肿和肺水肿和急性高山病都是由于上升过急、体力透支导致的。它们是错误决定的立即结果,包括运动强度过大、上升太快以及通常对身体细微的变化忽略,尽管那些细微的变化到后来不再细微。
有时我们不得不尽我们自己的极限!暴风雪或者其它紧急的情况可能把我们置身于没有人会喜欢的环境,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如果因为缺乏耐心以及忽略导致急性高山病就太悲哀了。你可能因此付出性命的代价!脑水肿和肺水肿很快就会致命!
最后,永远不要在密封的帐篷内煮饭、烧水,燃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帐篷内的氧气,可能导致你在睡眠时因缺氧患上脑水肿或者肺水肿!
冻伤和体温过低
我们不就此详谈,因为有许多专业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再次推荐《Medicine for Mountaineering》,www.amazon.com搜索一下就能找到。
冻伤——
通常发生在肢端,譬如手、脚,有时耳朵和鼻子都有可能被冻伤。软组织变白,你失去对它们的感觉,逐渐地变黑,最后溃烂脱落。
冻伤后要浸放在冷水里,慢慢地加热解冻。如果解冻太快(直接放在热水里)将导致因血液循环没有恢复,软组织缺氧二立即死亡,细胞爆裂。除缓慢解冻之外,你需要使用一些抗生素防止可能的感染。
大致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确定冻伤导致的最终后果。幸运的是,冻伤部位经常能够完全康复。绝对不要对冻伤部位揉搓!!!
攀登过程中不时感觉下自己的脚,活动活动趾头,在雪地上踢一踢靴子来增进血液循环。
登顶时使用HotTronics加热垫,别把靴子绑得太紧。一定要在塑料靴外面罩上雪套- 或者最好用联体的Millet的高山靴。(现在有种超级雪套可能把整个靴子全套进去,效果很好!价格在100欧元左右。)
如果你在攀登过程中脚失去知觉,把靴子脱下来,让你的伙伴用腋窝或者胯部帮你温暖起来(朋友在这个时候的意义所在啦!)
银杏片剂据说可以帮助扩展毛细血管抵御冻伤。大量饮用水是非常关键的!(多次强调了大量饮水的重要性!)
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在30分钟内就能致命!低温,狂风都能迅速地使体温下降。(即便是在大夏天里,如果在自己家里的浴缸里浸在冷水里睡着了都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同样能导致体温下降而你不知觉。)你开始不停地颤抖使肌肉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平衡。
如果你的体温下降到35摄氏度,你会昏眩失去方向感。然后,停止颤抖。现在,躯体只是在重要的器官维持体温:心脏、大脑和肺部,而关闭流向四肢的血液循环。
体温下降到30摄氏度,你的脉搏减缓而且非常微弱。你的血管变宽。你感觉发热,想脱掉衣服,最后慢慢地失去知觉。在摄氏24度时,你的心脏停止跳动。你体温下降的速度决定了你会多快死亡,30分钟绰绰有余!
严重的体温过低是无法凭借添加衣服就能改善的,因为衣服本身并不产生热量。在困难的攀登情况下,你需要把热水壶放在腋下、胯下或者胃上。
作为最后的手段,脱掉衣服钻进睡袋中-和另外一个赤裸的同伴一起,用他的体温来温暖患者(嘿嘿,把你肮脏的想法收起来吧!)
否则,不停地移动直到到达安全的地方。1998年,一个攀登者因为体温过低在北坡丧身。人们仅仅发现在顶峰不远的地方他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那里。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极度混乱,神志不清的大脑努力想整理些头绪出来,于是就折叠衣服啰。
当你感觉有一点点儿冷时就要立即添加衣服,防止体温过低。在地海拔攀登时在你的背包中准备防风的衣服和轻质的羽绒服,冲顶时把热水壶放在羽绒服中更好地保暖,如果你有体温过低的症状时不要继续攀登,除非你没有选择!
雪盲
如果你再高海拔的地方不戴太阳镜,强烈的阳光会灼伤你的角膜到职雪盲!
使用氧气攀登时,呼出的湿润的暖气有时会从你的氧气面罩上漏出,在你的眼镜上结雾,特别是在下撤过程中。
你的选择将是要么朦朦胧胧地继续要么摘下眼镜。你也许会把你的眼镜推上去一点点,好让热空气通过。而这样,阳光就有可能灼伤你暴露的一侧。
如果天气比较阴沉,你也许会被诱惑着摘下眼镜。但是,即便是在阴天,阳光仍然很有杀伤力,第二天早上你就会后悔了。经历了8年的攀登之后,我们终于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在峰顶我们摘下面罩拍照,只一小会儿,我们当时不觉得如何,第二天早上每个人都因此糟透了!
如果你仍然不幸地患上了雪盲,尽量还是戴上太阳镜并滴上些药水。眼药膏能加速你的康复!

TOP

一个小小的万能药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危害你的健康或者去医治你的伤患,特别是知识和良好的判断,有一个简单而重要的发现,我们非常乐意与你分享!
在高海拔,它彻底地决定了我们自己的攀登状况和我们的健康状况。很简单却非常关键,就是“饮水”!
因为缺氧,你的身体需要更多的红血球!每个红血球携带氧份,运输到你的各个组织。你的脊髓将很快产生大量的新红血球。但障碍却是新的红血球将使得你的血液更加黏稠。如果你划破了手指就会清楚地看到,血液变得颜色更深,呈糖浆状。
黏稠的血液意味着血液循环的缓慢,血液无法去到毛细血管中。这样,氧气的输送就变缓和效率低下了。当你的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温暖的血液去加热,它们将开始冷冻。你就可能要承受冻伤的痛苦!
然后,你身体的细胞开始集聚体液。你的肺部开始充水,自己把自己溺死(HAPE肺水肿),或大脑因此肿大(HACE脑水肿)。
身体从任何地方集聚水,比如你的肠。如果你的肠无法获得足够的水来稀释你的废物,你就无法排泄导致便秘(很小但像野兔一样坚硬,真的很痛!)。结果,水分将充满你身体的每一处,除了它应该在的地方-血液!你的肌肉无法得到氧分,于是你攀登得又慢又累。
所有的高海拔症状都因为你的身体失去了水分平衡而导致!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保持血液良好,可以让携带氧分的红血球能够完好地畅通无阻地到达你身体系统的任何角落:水!
在高海拔,你需要4~5升水才能感觉良好。就如此简单,喝水,喝水,喝水!
检查你是否水分平衡、引用了足够的水的最好办法是检查自己的尿液。你要喝水直到尿液几乎透明!
如果因为你的血液循环变缓,即便在攀登过程中使用氧气也无法向你的身体灌输足够的氧分。一个有良好水平衡的攀登者在没有辅助氧气支持下的状态也要好过一个脱水的却是用氧气的攀登者的状况。当然,有良好的水平衡,再加上辅助氧气的支持是最佳的最佳的方式。我们仅仅通过饮水就能摆脱掉头痛、痔疮、水肿、疲劳,所有的毛病。努力在出发前1~2小时饮用1~2升水,你将感觉到完全不同的攀登状态!
在营地,不要仅仅睡觉休息,要花点儿时间化雪煮2升饮用水,白天喝1升,晚上再喝1升。你不会相信这样的区别:早上,你起床就愿意出发,而不是像通常那样因为头痛、疲倦和其它高海拔问题而痛苦不堪。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在C2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在C3适应时也没有使用氧气,仍然能够迅速地上到C4和顶峰。在顶峰,我们在无辅助氧气的情况下停留了一个小时,然后轻松地回到C4,同时还发送了无线电信号进行了其它复杂的技术工作,整个过程大家感觉非常好!Tina甚至从BC到顶峰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戴手套,然后就那样返回了BC。…
这和我们早先几年里的情况大不一样,那时我们只引用“正常”份量的水(2~3升最多了),使得我们在几乎所有的攀登经历中都在不断地挣扎和经历痛苦。喝水并且快乐!不喝水,你将结果不得不与高海拔艰苦地抗争!
如果你加入了一支商业登山队,饮水可能比说起来难了。三个攀登者两个炉子,也许还有个坏了。没有足够的气,如果你们轮流做饭,其他人可能与你观点不一致,于是无法为自己或者大伙儿准备足够的饮用水。
我们建议你自己带个备用的炉头(比如很轻的钛合金Primus Alpine Titanium, 95克,3000瓦热力输出,大约150美元。勺子:国内旗云有卖。)并且真的要支持或者要求你们的队长提供足够的燃气。你支付了足够的费用,他们完全可以多雇个夏尔巴为每个人提供足够的必需品!
最后,记住咖啡、茶和巧克力都有利尿的效果,它们只能提供50%的有效水分。

TOP

医疗救护
概述
对于药片,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却憎恨。我们介于两者之间。尽管人们观点不一,我们仍然推荐些经过证明值得介绍的药品。记得我们并非医生,以下的仅仅是我们的一些个人经验的总结。
出发前你最好和一位医生讨论下你的探险计划,让他替你做做相应的检查和开些药品。事实上很少有医生对高海拔疾病有很好的了解,可能你需要引导他们。再说,在James A Wilkerson 所著的《Medicine for Mountaineering》和Jonathan Waterman所著的《Surviving Denali 》书中有详细的阐述。这两本书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以下的章节甚至我们将其复印并带在身边。
腹泻
上厕所是登山过程中一件复杂而寒冷的苦事。
你不得不穿上厚厚的衣服,走到一定距离的地方(至少在那种情况下看上去是这样),跳过一些冰冷的岩石然后在缺乏隐私的情况下做你不得不做的事儿。
这还是你在BC足够幸运的了。在更高的营地更加麻烦呢,不用说如果你不幸拉肚子会是怎么糟糕的遭遇了。在漫长的冰坡,系在路绳上方便可总是非常难忘的经历。
1997年,一个登山者在C3方便时滑坠而丧命。在C3,记住随时把自己系在绳上,即便是离开一小段距离。
珠峰不是个适合经常上厕所的地方,抗生素将是你的好朋友。痢疾将导致脱水和扰乱矿物质平衡,所以要饮用大量的水并添加补充电解质。
既然腹泻在高山上是如此痛苦,有时你不得不求助于《易蒙停》才能止住。但是你要小心使用药物的帮助。它们阻碍你的身体通过排泄除掉有害的细菌,几天之内会影响你的消化能力。所以尽量在必须的情况下才使用易蒙停或者类似的药物。
库布干咳
这种干咳使你变得很衰弱。干燥而寒冷的空气使得你几乎每走一两步就咳嗽。你会变得越来越慢和虚弱。如果不得到治疗,将可能扩散到肺部导致肺水肿。
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戴个面罩,可以让空气变得温暖而湿润。我们时刻都佩戴面罩,即便是徒步到大本营的途中。自从我们开始使用面罩,3年以来再未经受过咳嗽的痛苦。
通常我们在越野滑雪时使用面罩。面罩一般是在轻质的塑料或者布料的外壳中塞入了层金属网。如果你无法购买到,可以直接从瑞士定购。我们可以通过邮件告诉你具体的地址。这种面罩本来是为芬兰奥林匹克滑雪队发明的,非常有效。
如果你不幸患上了咳嗽,可待因 Codeine 是有效的药物。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下降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度呆上几天,直到症状消除。如果咳嗽扩散到肺部,需要服用抗生素。
Heartburn 心悸
心悸是高海拔上非常平常的事儿。Zantac (谁知道正确的中文?)或者类似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尤其是在夜间。
药物
抗生素
对不同种类的感染,有一些不同的抗生素。抗生素的负面作用是将影响你的攀登状态。另外,抗生素将同时杀死你肠内有益的细菌,从而影响你抵抗不干净食物的能力。但是,抗生素对抗库布干咳、痢疾和感染是非常有效的。
阿司匹林
许多登山者喜欢用它来处理高山头痛。最好的方法是上文推荐的饮用大量的水,直到头痛消失。头痛是衡量你体内水分平衡的一个很好的量度方法。服用阿司匹林仅仅是消除了你的身体努力想要发给你的警报:它需要液体!
去年,在适应海拔期间,我们登上C1,然后直接上了C2并在那儿呆了10天。只因为我们大量引水了才使之可能。
我们的确有时服用阿司匹林来消除夜间的呼吸不规则。阿司匹林是血液稠度下降,好像对循环有帮助。但是,你应当把它当作对身体的辅助方法-不要依赖它来解决体液过少和可能的急性高山反应。
Tylenol 醋氨酚类药物可能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比阿司匹林小些,但却不如阿司匹林那样对降低血液稠度有效!
安眠药
我们不使用这类药物,因为他们将夜间抑制呼吸!
一个医疗研究表明,对登山者而言,良好的睡眠的好处比助眠药的副作用更有价值。所以一些登山者习惯服用这类药品,而且一直在攀登过程中带在身边。
我们觉得在那样的高度上不规则的呼吸很危险,所以我们仍然不推荐使用安眠药物。然而,去年登顶日前在C3的不眠之夜使得我们对这个问题也不敢过于肯定。
Tina因为那天晚上被我们第一次尝试即时网上报道所遇到的技术问题折磨,她没有能够睡眠。显然,对于即将要面对不眠的30小时,包含20小时艰难的登顶过程,这决不是个好消息。不过,她最终找到了力量,而且很快地。失眠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对体力带来那么大的削弱。
可是今天,回头想想,她认为如果当时有些作用较轻的助眠药物可能情况还要好些。
常用的高山急救药品
Epipen
这些肾上腺激素注射剂,通常对过敏性休克或者急性哮喘有用,在高山上是救命的稻草也可能是致命的杀手!如果陷于极度体力衰竭,肾上腺素可能激发你一些力量,希望足够可以下山。不过,可能这也相当于给你的心脏一剂强烈的冲击。显然,肾上腺激素绝对是登山者最糟糕情况下的最后措施!只有那时才能使用。其它任何时刻,不要碰它!我们总是带着这些注射剂,不过谢天谢地还从未必须到使用他们。(注意检查有效期和最低保存温度)
Diamox
一种急救药品,有时可用来帮助适应高海拔。它帮助提高血液的PH值,血液酸性提高是因为呼吸加快加深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而导致的。Diamox帮助夜间睡眠(避免呼吸不规则),从而帮助提高日见的状态。在麦金利时我们使用过,导致几乎每30分钟就小便一次,指尖、趾尖发麻,于是几天后我们放弃服用。Diamox对你没有任何帮助。从容的攀登以及饮用大量水才使对抗高海拔的正确方法。我们携带Diamox仅仅是为营救需要!
Decadron
这种类固醇药仅仅只能用于紧急情况。服用的同时必须立刻下撤,因为Decadron只不过消除高山病的症状而已,却并不能治愈。如果你不希望丧命的话,攀登过程中不要依靠它。但是仅仅为了危急情况准备,还是带上吧(片剂和针剂)。
Nifedipine
另一种紧急救护药物,适用于肺水肿,同样地服用后立刻下撤!我们被告知Nifedipine应该在舌下慢慢消化吸收!和你的医生确认下。
Gamowbag 伽莫袋
当徒步者或者登山者患上肺水肿或者脑水肿时,伽莫袋真的很有用。它所产生的作用相当于立即下降2000米高度,几个小时之内可能就是生死之间的差别。它相当于一个靠脚泵加压的潜水舱。喜马拉雅救援协会在Perouche有一个,通常在大本营也至少有一个。如果你的登山队不打算自己带,租一个也是可能的。零售价格大约在4000美元左右。
氧气
任何急性的高山疾病发生时都要使用!流量控制在每分2~3升或者更少。过高的流量会导致中毒。C2以上时,时刻要为每2~3人准备一瓶紧急备用氧气。
其它
向你的医生咨询剂量、药品种类、其它止咳药,鼻塞、冻伤骨折止痛剂以及其它药品。另外,不忘记带上邦迪、碘酒、防腐剂、净水药片、绷带和其他急救器械。
提前注射些必要的疫苗,最好参加过急救训练(红十字协会有组织这样的课程)。对女性带些补铁的药品比较好,选那种可以让身体容易吸收的。复合维他命和防晒霜可以帮助预防冻疮。

TOP

发烧者不要进入高原地区
我国高山病研究领域知名专家、西藏高山病心血管病研究所教授岑维浚指出,人类不应轻视或恐惧高原病的存在,而应科学地认识和应对高原病。
岑维浚说,由高原低氧环境所导致的人体缺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3600万人去高原旅游、登山或从事其他活动,因此,人们进入高原地区后的健康状况成为关注焦点。
令人担忧的是,即将或已经踏上高原地区的不少人对高原病知之甚少,有的对高原病持恐惧态度,有的干脆藐视高原病的存在。对此,岑维浚认为,首先,我们要承认高原病的存在,但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看待高原病,而应该用科学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认识和应对高原病。
岑维浚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高原病的诱发因素,因此,患有重感冒、发高烧、急慢性肺部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人和晚期孕妇以及3岁以下儿童最好不要进入高海拔地区。
他说,人们在进入高海拔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之前,应注意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同时服用抗缺氧药物。下飞机后,最好不要提重物或跑步,进入高海拔地区当天一定要在下榻的宾馆休息,尽量避免会客、宴请和参观等户外活动。
专家建议,如果到了高海拔地区感到身体不适,首先要注意休息和吸氧;在3个小时至4个小时发现病情还未好转,必须立即到就近大医院治疗,千万不要硬扛,否则会加重病情。

TOP

山难的预防及救护
山难的预防和救治,在整个世界登山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世界登联,亚洲登联,都在相关领域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特别是登山运动较发达的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的登山组织一般都有相应的山难救护委员会,在阿尔卑斯山脉常年活动着专门的登山救援学校。大家都知道谈登山就必须谈安全,谈安全就必须有登山的救护组织,这是一种必然的对应关系,因为登山运动本身就包含了不可预测的危险和遇难的情况,我国的群众性登山才刚刚起步,这方面比较的欠缺。随着近年来一些事故的发生,山难的救护和预防越来越显的重要。可以说,这是保证我国登山尤其是群众性登山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山难发生的概况
登山作为一项向自然挑战,向自身挑战的运动,近年来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喜欢,登山和与高山探险有关的活动有如科学考察,滑雪,山地越野逐
渐在呈扩展的趋势,但是由于登山本身所包含的危险的存在,各种高山事故和山难也明显得增多,由于登山客观的危险存在,意外伤害的突发,山难不可能完全避免。
早在1985年,我曾做过一个在中国登山遇难的各国登山队情况的统计。第一次从学术的角度分析了山难这一问题,发表在《中国体育》杂志上。从有可证实的资料分析,截至1985年底,在中国发生山难死亡的比例是1.9%,今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有6人遇难,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2.5%。国外的统计划分的比较详细,如日本的一家单位统计的材料反映,日本人从1952年到1958年在喜马拉雅攀登6000米以上登山探险遇难的比例是2.8/%。现在美国有一个北美地区登山事故发生率的年鉴统计,基本在百分之二点几。
有一个现象是登山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登山者的基数增大,所以遇难的总人数还是增加。我国登山遇难主要集中在珠穆朗马峰和贡嘎山。珠穆朗玛地区主要是高海拔,含氧量低,天气恶劣,气候变化大,贡嘎山从1957年至1998年底共有20人遇难,包括4名中国人,14名日本人,一名法国人,一名瑞士人。贡嘎山主要是因为天气的变化和路线的陡峭。这个统计不包括梅里雪山,因为梅里雪山登山者的总数不好统计。在山上,随时都会遇到危险,对危险的预测和应对措施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生命健康。
二、山难的种类与类型
引起登山事故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在登山中遇到自然灾害或山间危险,或者同时存在着登山者主观意识和技术运用不当造成伤及人身安全的突发事件,造成身体损害或者死亡。常见的有滑坠,雪崩,高山病,掉入裂缝,冷冻伤缺氧,过渡疲劳造成全身衰竭,滚石,泥石流,雷击,山洪,野兽咬伤等,轻者造成身体的损害,重者造成残疾以至死亡,上述的种类是按照事故发生的比率顺序从高到低排列的。发生最多的是滑坠,其次是雪冰崩和高山病,经常见到的大部分山难就是由上述三因素引发的,其余的原因所占地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在登山和高山探险中一定要做好预防。滑坠从各种资料反映,在山难中所占地比例由于统计的基础不同,从30%到70%不等。
滑坠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山陡路滑,主要是自然的地形和冰雪状况引发滑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滑坠大多数都有人为因素在里边。人为的因素主要指技术装备的不安全、不齐全和登山技术的不过硬,操作失误所致。最近意大利的一位登山者写了一篇文章,提到安全的装备应包含两个因素,一是装备符合规格达到安全的要求,二是必须正确的使用,尤其是现代登山,装备越来越精密化,对于技术装备的使用逐渐成为一种学问。单从滑坠来讲,安全保护装备使用不当的情况大致有一下几种可能,一是没有结组通过应该接组通过的路段,二是结组中个人技术差次不齐,保护操作不正确,有人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还有结组中的保护技术运用不当。贡嘎山有个结组,正是因为接组保护点滑脱而使整个组的人滑坠遇难。结组最为关键的是一组中的人是否都具有结组保护的能力,但在雪冰崩频繁发生的地区,不适应结组保护。所谓保护不是绝对的,应按个人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国外比较流行一种FREE CLIMBING,这是建立在个人登山技术成熟以后的一种尝试。装备的安全和保护技术同等需要,有如冰爪脱落,冰镐断齿,保护绳磨断,铁锁未锁紧,冰雪锥断开等都是安全的隐患。说一点题外话,最近两年攀岩普及和发展地很快,但据国外的统计分析,攀岩石由于绳子的摩擦滑动,有多种可能引起铁索扣的自然松动甚至松开,因此我们在进行每一次户外活动时,应首先检查装备的安全。滑坠的发生还有身体疲劳,体力下降,协调性不好,心理松懈,麻痹大意发生的可能,在我们统计的44例滑坠遇难中有21例在下山途中发生,有15例是登顶后下撤途中遇难,经分析,这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在岩石及碎石坡,冰雪坡上向下行走,惯性比较大,速度加快,容易发生滑坠,第二十体力消耗大,疲劳,身体控制能力下降,协调性不好导致滑坠,第三是长时间严重缺氧,造成神智恍惚,反映迟钝,第四是因为情绪波动,失败的沮丧,成功的兴奋,急于返回的急躁,造成注意力不及中,第五是因为装备损耗,丢失,不能完成正常的操作导致滑坠。因此我们在上升攀登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好装备,心里上也要高度集中,不能麻痹大意引发不必要的伤亡。
三、山难的预防
按我的观点,山难和登山事故的发生或多或少都有人为的因素,可能有人为的失误。从理论上分析,大部分的山难都有可能避免或减轻的。登山不能存在侥幸心里,不能莽撞行事,要做好大量的安全组织工作,最大的提高安全系数。就像梅里雪山山难这个例子,三号营地的设置就是有些值得考究的地方。有时候是登山者技术的问题,有时候是知识的问题、有时候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也有队伍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因而登山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战术安排时保证登山安全的大前提,据报道尼泊尔规定在尼泊尔境内登山,队伍人数不能超过12人,这主要可能也是考虑了队伍组织的科学和严密。没有一个科学的战术安排,乱混混的一堆人登山,相互又都不是很熟悉,这本身就是安全的最大隐患。从登山队员选拔,资料准备,物资运输,适应性行军,安全路线的选择,营地的设置,天气的等待,机会的把握,组织接应等这些问题尤其对初学登山者或者提高者我认为相当的重要。这些问题虽然琐碎,但却是必须得的,像梅斯纳尔那样的顶尖高手,这些问题也不是没有,二是他们能对上述问题胸有成竹。无数的经验也能证明预防山难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严密的组织。讲这个问题是为了说明突击顶峰的时候,各个营地都应该有人准备接应,队员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各行其是,出了问题又无力组织救援,甚至是漠不关心,这一定不能成功的登山。
预防山难还应做好登山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体力和技术,更包括气候,地形,当地情况等综合性的准备,这些训练直到技术动作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为止,这个时候才是登山中能够自救和保护的基本能力。有一位著名的美国女子登山好手,登珠峰山从北壁登攀而上,从7300米地攀冰、攀岩至8100米,挂绳休息的时候因为安全带没有反穿,结果松开而滑坠遇难。行军中冰镐的拿法,保暖装备的准备,雪镜的戴法等许多细微的东西都在自然不自然的行为中做好,这才是真正的训练和准备。
另一个预防山难的环节就是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正确把握冒险和拼搏的关系,能上则上,该下则下。对自己的体力技术有一个科学求实的态度,登山本是一种冒险运动,但不能不计后果,但我认为至少要有六成的把握才去登山,同时要有应急的方案,一旦发生危险,要有足以应付危险的人员和措施。突击顶峰一定要有人接应,前进要做路标,高山反映严重时强忍也是非常危险的。当然也有人冒极大的风险登山,有点赌博性质的攀登,“不成功,则成任”但我不提倡这样的登山观念。现代登山是一种兴趣,爱好,是对自我的挑战,是一种追求而不是功利……
四、山难的救援
包括自救,呼救和救援。山难一旦发生,自救是保证人身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大部分的山难幸存者一方面有幸运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自救技术优秀,意志坚强的登山者。自救能力的培养要求登山前对登山者进行系统的培训,技术、体力、山峰知识等有充分的了解。掌握登山中所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和应对的措施,自救的方法。需要明白的是发生事故了,不一定返回就是理智的。必须判断停留还是行军,会自我保护,掌握登山中常用药品用法和急救的方法。在困于险境中,有较长时间的自我保护和坚持生存的能力。互救指伙伴之间的自救,比如包扎,人工呼吸,拖拉等。有时候对严重的高山病患者,下辙几十米,上百米就可以挽救一个人的性命。另外当自己无力救援时就必须想方设法向外发求救信号,电话,火,SOS 简单将就是要让救援者知道遇到事故的队员在什么地方。曾经有个登山者掉入裂缝,在掉下的瞬间,他将一块红布条仍上,使得救援者很快的发现并救援。

TOP

登山者的急救和自救——冻伤常识与现场急救
所谓冻伤是低温袭击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引起冻伤的原因主要是:低温、身体长时间暴露、潮湿、风水所造成的大量热量流失。而促进或加重重要因素有以下几点: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肢体静止不动、醉酒等。
一、 冻伤根据程度的分型:简单的说,冻伤的程度与烧伤一样分为四种,即:红、肿、热、疱。
1度冻伤,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及轻度水肿。解冻复温后:局部皮肤立刻变红或紫红、肿、充血。病人感到局部热,痒或烧灼痛。预后恢复:症状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不受影响。
2度冻伤,临床表现:皮肤有水泡或大疱形成,泡内有黄色粘稠液体或粘稠血浆。解冻复温后:局部较为剧烈的疼痛,并对冷热刺痛不敏感。预后恢复:症状于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同样不受影响。
3度冻伤,临床表现:全皮坏死。解冻复温后:皮肤呈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预后恢复:皮肤恢复后留有斑痕和功能障碍。属较为严重的冻伤表现。
4度冻伤,临床表现:身体某部位坏死脱落,如肢端,肢体。解冻复温后:皮肤逐渐变成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预后恢复:皮肤留有斑痕和功能性障碍,留有残疾。
二、根据环境与部位,冻伤的分型:
1. 依冻伤环境分为:“战壕足”,“水浸手、水浸足”等 2. 依冻伤部位分为:可分为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
三、引起冻伤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局部冻伤原因:
1. 一般低温环境下(0度左右)局部热量丢失增多,体温降低; 2. 衣袖、裤管绑扎过紧,血脉流通不畅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冻伤; 3. 饮食热量摄入不够; 4. 损伤所致的出血、休克造成局部热源减少
局部冻伤症状:冰凉、苍白、坚硬、麻木;红肿、刺痛、灼痛、水疱;皮肤由青紫色、灰白色转为黑色,咖啡色
局部冻伤侵害的位置:面部、鼻子、耳廓、肘部、前臂、腕部、手指、脚趾、踝。
暴露处陷于积雪可伤及臂,腹壁、外生殖器。
冻伤紧急处理办法: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尽快复温。那么如何复温呢?把人浸泡在40—42度的水中,浸泡期间要不断加水,以使水温保持。待身体复温后停止浸泡。局部用水或者肥皂水清洁后用冻伤膏。2度以上冻伤,需敷料包扎好。皮肤较大面积冻伤或坏死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
在野外无温水的条件下,也可把伤者放在未冻伤人的腋下或腹股沟等地方复温。注意,严禁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伤者患部。
全身性冻伤原因:常发生于高山探险或其他意外:在寒冷环境下逗留时间过久,保暖防寒措施不够,陷于积雪或浸在冰水中醉酒、饥饿。
全身冻伤临床表现:开始时皮肤苍白冰凉。复温后面部有水肿、寒战。随体温逐渐降低,患者感觉麻木、四肢无力、极度疲倦、神志恍惚出现幻觉。检查发现,呼吸慢而浅,心跳过缓,最终昏迷。严重时心跳、呼吸停止。
全身冻伤侵害的位置:一般都伤及内脏。骨骼、肌肉、肝脏、肾脏、胰腺。可引起:心室纤颤(心跳200—400/分钟,一般如此跳动1—2分钟人就会死亡)、胃粘膜出血。恢复期,可有血栓形成和组织缺血坏死。
全身性冻伤紧急处理办法:全身保暖,迅速妥善将伤者移至温暖环境,脱掉衣服,盖被子。用布或衣物裹热水袋,水壶等,放在腋下,腹股沟处迅速升温。或浸泡在34—35度水中5—10分钟,然后将浸泡水温提高到40—42度,待伤者出现有规律的呼吸后停止加温。伤者意识存在后可饮用热饮料或少量酒。猝死时立即心肺复苏。
四、预防冻伤的“三不”与“三勤”
l“三不”
一不:不穿潮湿,过紧的鞋袜;
二不:不长时间的静止不动;
三不:不在无准备情况下单独登山。
l “三勤”
一勤:勤活动手脚;
二勤:勤搓颜面;
三勤:勤用热水烫脚。
冻伤小贴士:
1、为什么在山上的时候不能喝酒?一般饮酒之后两小时才能产生热量。饮酒后马上感觉到的热,实际是皮肤上的毛细血管正在张开,身体本身所具有的热量正在向外部散发流失。这样一来只能加重冻伤,因此上山的时候禁止饮酒。

TOP

高原攻略——首次上高原的人适用(一)
高原反应,这是所有初上高原的人最害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然而它又的确发生在每个刚到高原的人身上,无法回避。当然,如果在之前掌握一些正确的知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原反应。以下就是笔者初上高原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1、祛除心理上的胆怯和害怕,不要觉得自己一定会有高原反应,很多时候高原反应是被巨大的心理压力吓出来的,把心情放轻松最重要。
2、其次重要的是一定要多喝水,即使多上几次厕所也不要嫌麻烦。当然能多喝酥油茶更好,酥油茶以及盐这些成分能增强人在高原的体质,连嘴唇都不会开裂。
3、刚到高原的前两三天,把所有的步调都放慢,尽量不要跑步。前几天不要急着到处玩,否则接下来的日子你根本没有力气玩下去。更不能整天呆在屋子里睡觉,出去慢慢散散步是不错的选择。
4、并不是平时常参加锻炼身体好的人就没有高原反应,红景天、高原宁能药物的效果也因人而异,能在上高原之前提前一段时间开始吃效果会明显一些。
5、如果要参加登山活动要上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话,进入拉萨之后就最好不要再洗澡了,因为洗澡容易引起感冒,而感冒在高山地区引发的肺水肿是很可怕的事。

TOP

高原攻略——首次上高原的人适用(二)
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有哪些症状?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
如何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消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上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您也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 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到达西藏后服用)、西洋参含片、氨茶碱(舒缓呼吸道病状)、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时服用有一定的疗效)等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如果您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您也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到达西藏后有高原反应我怎么办?
西藏有一定规模的城镇都有医院或卫生院,轻微的高原反应建议通过自我调节来适应它,严重的可以看医生。出现高原反应后,应多休息,少活动,坚持进食,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
严重的高原反应,比如出现:浮肿、肺水肿、重感冒等症状,建议一定到医院输液、吸氧等治疗,并尽快离开高原,在拉萨比较方便(旅游淡季),每天都有进出拉萨的航班,可乘航班离开,一般高原反应一进飞机或一到平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并且无任何后遗症。
进藏身体有何要求?哪些病人不宜进藏?是否要体检吗?需要锻炼身体吗?
进藏除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外,对于健康的身体并无特殊要求,有呼吸系统、心脏、心脑血管、血压、免疫、精神等方面疾病的人不宜进藏,建议您在进藏前对身体做一次上述方面的检查,确认是否患有以上几种疾病。另外,在进藏前不要刻意地锻炼身体,如果您在平时一直坚持锻炼,在赴藏前半个月也应停下来,因为通过锻炼后的身体,耗氧量增大,增加了在西藏时心脏的负担,反而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感冒为什么不宜去西藏?在西藏感冒怎么办?
感冒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被破坏,抗病能力减弱,又增加自身的抵抗能力负荷,带着严重的感冒进藏,极易转为其他高原病,特别是肺水肿:一种特别危险的高原疾病,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有生命危险。建议感冒患者在出发前将感冒治好后才进藏,不要带感冒病菌进藏。
在西藏感冒,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在海拔4500M以上地区就要小心了),因在高原已经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身体基本上都调整过来了,及时治疗即可,而且,西藏的医生治疗感冒都非常有经验。随身带一些感冒药,一旦有感冒征兆,自己服用一些常用感冒药品,一般1-2天症状即可消失。

TOP

关于高海拔登山中的饮水
高海拔的万能神药-水
在现代的运动理论中,人体水的补充是非常重要而为很多人所重视,这里有一些事实可供我们参考: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胎儿的含水量达到98%,而成人为50%-60%,女性稍偏低。
水的生理作用主要有:消化食物,以体液来溶解营养物质,传送养分到各个组织,担负吸收和搬运的任务;排泄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保持细胞形态,提高代谢作用;调节体液粘度,改善体液组织的循环;调节人体体温,保持皮肤湿润与弹性。
水是身体唯一能感知缺乏的元素,在感到口渴时,身体脱水已经超过2%,因而运动中,在非口渴时也应补充水份。   即使水的少量缺失(脱水)都会损害身体的运动能力,只要失掉15%的水,生命就有危险。
在运动时,出现脱水将导致:
1.血容量降低
2.皮肤血流减少
3.肌肉内血流量减少
4.温度升高
5.疲劳
6.血压降低
7.头昏眼花
8.晕厥
运动中淡水的补充将“关闭”口渴,“开启”肾脏,在补充水分同时应补充一定量的无机盐(Na,K,Ca,Mg)以维持血液中的离子平衡。
在实验室的测试中发现,丢失4夸特的汗液引起的口渴感,只需要1品脱的淡水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1夸特=2品脱),而摄入带有无机盐成分的运动饮料可减少33%的尿液排出。
普通人一天平均摄取2-3升水是适当的。
登山运动,具有其他一切运动的共同特点。然而在现在的登山中,关于补充水的关注却远远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在登山运动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的今天,以下的现象屡见不鲜:
现象1:很多人到达大本营后,由于水份摄入不足,高山反应持续时间很长,甚至无法完成既定攀登计划。
现象2:行进过程中,由于疲劳、寒冷、麻烦,无法及时主动的补充水份,或者在无意识在口渴以前,即身体脱水以前及时补充水份,造成攀爬疲劳和高山反应加重;在登山训练过程中,为了训练所谓的“耐饥渴能力”,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减少或者停止水份的摄入,素不知,这样长时间的脱水将很大的降低身体的机能,影响训练的效果。
现象3:到达营地后,尤其是高海拔营地,由于疲劳,以及化雪烧水的困难程度,很多人无法或者不愿大量喝水而只是睡觉休息,导致第二天高山反应加重,或者疲劳无法恢复。
现象4:为了增加口感,很多人饮用咖啡、茶、巧克力,甚至有人饮用酒精饮料。然而咖啡、茶和巧克力具有利尿作用,只能补充50%有效水份,而酒精的代谢需要大量的水份,从而影响到水份的充分摄入。
区别于其他的体育运动,登山活动是一项特殊的运动。登山一般在高海拔缺氧的特殊环境进行,这种环境对于人体在运动的同时又施加了缺氧的压力,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对高海拔登山活动中人体的补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缺氧,你的身体需要更多的红血球!使血液可以携带更多的氧气,运输到你的各个组织。到达高海拔后,脊髓将很快产生大量的新红血球,但是新的红血球将使得你的血液更加粘稠。
由于高海拔干燥而稀薄的空气,通过呼吸丧失的水份大量增加,使身体很容易脱水,更为增加了血液的粘稠情况;
为了应对缺氧的情况,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体体液环境偏碱性,出现身体“碱中毒”的现象。碱中毒将引起离子平衡紊乱,身体组织细胞开始聚集体液,身体浮肿,甚至出现水肿的情况,同时也造成血液更为粘稠。
血液的粘稠意味着血液循环的缓慢,血液无法很快的到达毛细血管中,氧气的输送速度缓慢而效率低下,身体各个器官因缺氧而出现各种反应(比如头痛),你的肌肉无法得到充足的氧气,攀登疲劳而缓慢,身体恢复困难。
粘稠的血液造成了肢端组织器官微循环缓慢,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更容易出现各种程度的冻伤。
由于水份摄入量减少和水肿,肠无法获得足够的水来稀释废物,造成排泄困难,甚至严重的便密。
因而,在高海拔攀登中,每一个登山者每天应该摄入更多的水,以获得体内水的平衡,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高海拔的环境,获得良好的身体状况和体能,摆脱头痛、水肿、痔疮、疲劳等一切痛苦的情况,可以说,水是高海拔登山的万能神药!

TOP

高海拔补充水份的注意事项:
每天摄入大量的水份,大致为4-5升/天;
在出发前的1-2小时内,尽量饮用1-2升的水;
在攀登过程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补充水份;
到达营地后,即使很疲劳,也不要立即睡觉,花点时间化雪,饮用2升左右的水。
咖啡、茶和巧克力都有利尿的效果,它们只能提供50%的有效水分,有必要减少此类饮料的摄入。
如果你想去登顶或者让头疼早些消失,不要饮用酒精饮料。酒精的代谢需要大量的水(醉酒的时候,大家都会很口渴),这对你的身体是个很大的负担。
在水中加入糖可以非常快的在行进过程中补充能量,并且增加口感,各种糖的混合物将加快糖的吸收(葡萄糖、果糖-蜂蜜、蔗糖……);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K,Ca,Mg离子将会改善体液的离子平衡;加入一些维生素,可以有效的补充维生素的摄入,并可以减轻体内“碱中毒的情况”。这样的饮料配方可以自己配置,也可以购买现成的,果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市面上的运动饮料也不错。
可见,在高海拔,喝水的情况彻底的决定了我们的攀登和健康状况,正确的喝水将使我们走的更远,攀的更高!

TOP

高海拔的危险
适应高度
在适应过程中没有必要着急或者竭尽全力,要悠着点儿!每天攀登的垂直高度不要超过300~500米。这个不太难,你很容易被诱惑着继续往上。而实际上这样做会导致第二天早上的头痛、失眠甚至高山疾病。别只用你的腿,也要用自己的脑子!
攀登过程中,这些信号是要关注的:
正常的高度适应些许头痛(阿司匹林就可以缓解),夜晚不规则的呼吸,日间呼吸频率加快,增大的排尿量,这些是正常的反应。
中度高山病
失眠,排尿量减少,即便服用阿司匹林也不能缓解的头痛。在你目前的高度停留一段时间(1到2天)直到感觉变好。恢复正常前,别再继续往上爬!
Acutemountainsickness(AMS)急性高山病
头晕,呕吐,感觉失去平衡,不断地咳嗽,失眠。下降垂直高度至少500米,立刻!并且征询医生意见(通过步话机),采取些紧急的医疗措施。
HighAltitudeCerebral(HACE)-andPulmonary(HAPE)Edema高山脑水肿和高山肺水肿这就很严重了!这两种疾病是由于脑颅或者肺部充液造成的。
脑水肿的症状包括无法行动、呕吐、幻觉、极度嗜睡以及运动性共济失调(无法脚趾接脚踵行走,交警测试司机是否喝醉的方法)。如果你怀疑有脑水肿,试一试能否走一条直线或者准确地指点自己的鼻子。
氧气、Gamow袋、Diamox和Decadron有帮助,但最重要的是尽快下降高度。
同样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水肿(紫色嘴唇、沉重的呼吸、呼吸伴有时咕噜的杂音)。
脑水肿和肺水肿和急性高山病都是由于上升过急、体力透支导致的。他们是错误决定的立即结果,包括运动强度过大、上升太快以及通常对身体细微的变化忽略,尽管那些细微的变化到后来不再细微。
有时我们不得不尽我们自己的极限!暴风雪或者其它紧急的情况可能把我们置身于没有人会喜欢的环境,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如果因为缺乏耐心以及忽略导致急性高山病就太悲哀了。你可能因此付出性命的代价!脑水肿和肺水肿很快就会致命!
最后,永远不要在密封的帐篷内煮饭、烧水,燃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帐篷内的氧气,可能导致你在睡眠时因缺氧患上脑水肿或者肺水肿!
冻伤和体温过低
冻伤
冻伤通常发生在肢端,譬如手、脚,有时耳朵和鼻子都有可能被冻伤。软组织变白,你失去对它们的感觉,逐渐地变黑,最后溃烂脱落。
冻伤后要浸放在冷水里,慢慢地加热解冻。如果解冻太快(直接放在热水里)将导致因血液循环没有恢复,软组织缺氧二立即死亡,细胞爆裂。除缓慢解冻之外,你需要使用一些抗生素防止可能的感染。
大致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确定冻伤导致的最终后果。幸运的是,冻伤部位经常能够完全康复。绝对不要对冻伤部位揉搓!!!
攀登过程中不时感觉下自己的脚,活动活动趾头,在雪地上踢一踢靴子来增进血液循环。
登顶时使用HotTronics加热垫,别把靴子绑得太紧。一定要在塑料靴外面罩上雪套-或者最好用联体的Millet的高山靴。(现在有种超级雪套可能把整个靴子全套进去,效果很好!价格在100欧元左右。)
如果你在攀登过程中脚失去知觉,把靴子脱下来,让你的伙伴用腋窝或者胯部帮你温暖起来(朋友在这个时候的意义所在啦!)
银杏片剂据说可以帮助扩展毛细血管抵御冻伤。大量饮用水是非常关键的!(多次强调了大量饮水的重要性!)
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在30分钟内就能致命!低温,狂风都能迅速地使体温下降。(即便是在大夏天里,如果在自己家里的浴缸里浸在冷水里睡着了都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同样能导致体温下降而你不知觉。)你开始不停地颤抖使肌肉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平衡。
如果你的体温下降到35摄氏度,你会昏眩失去方向感。然后,停止颤抖。现在,躯体只是在重要的器官维持体温:心脏、大脑和肺部,而关闭流向四肢的血液循环。
体温下降到30摄氏度,你的脉搏减缓而且非常微弱。你的血管变宽。你感觉发热,想脱掉衣服,最后慢慢地失去知觉。在摄氏24度时,你的心脏停止跳动。你体温下降的速度决定了你会多快死亡,30分钟绰绰有余!
严重的体温过低是无法凭借添加衣服就能改善的,因为衣服本身并不产生热量。在困难的攀登情况下,你需要把热水壶放在腋下、胯下或者胃上。
作为最后的手段,脱掉衣服钻进睡袋中-和另外一个赤裸的同伴一起,用他的体温来温暖患者(嘿嘿,把你肮脏的想法收起来吧!)
否则,不停地移动直到到达安全的地方。1998年,一个攀登者因为体温过低在北坡丧身。人们仅仅发现在顶峰不远的地方他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那里。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极度混乱,神志不清的大脑努力想整理些头绪出来,于是就折叠衣服啰。
当你感觉有一点点儿冷时就要立即添加衣服,防止体温过低。在地海拔攀登时在你的背包中准备防风的衣服和轻质的羽绒服,冲顶时把热水壶放在羽绒服中更好地保暖,如果你有体温过低的症状时不要继续攀登,除非你没有选择!
雪盲
如果你再高海拔的地方不戴太阳镜,强烈的阳光会灼伤你的角膜到职雪盲!
使用氧气攀登时,呼出的湿润的暖气有时会从你的氧气面罩上漏出,在你的眼镜上结雾,特别是在下撤过程中。
你的选择将是要么朦朦胧胧地继续要么摘下眼镜。你也许会把你的眼镜推上去一点点,好让热空气通过。而这样,阳光就有可能灼伤你暴露的一侧。
如果天气比较阴沉,你也许会被诱惑着摘下眼镜。但是,即便是在阴天,阳光仍然很有杀伤力,第二天早上你就会后悔了。经历了8年的攀登之后,我们终于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在峰顶我们摘下面罩拍照,只一小会儿,我们当时不觉得如何,第二天早上每个人都因此糟透了!
如果你仍然不幸地患上了雪盲,尽量还是戴上太阳镜并滴上些药水。眼药膏能加速你的康复!

TOP

七条雪山生存法则
攀登雪山的常见险情
-雪崩
-落石
-冰缝
-其他坠落事件(包括被坠落的攀登者撞击)
-严重体力透支以及脱水
-因大风雪引起的能见度为零状况
-在海拔8600m处的暴风
-找不到营地
-冻伤
-急性高原疾病
-肺炎
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死亡率是在5%左右,但是你可以尽量多做一些事情来降低这个统计数字以拯救自己。
首先,没有任何山峰是绝对安全的。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现代登山运动的发源地)地区每年要发生数百起登山死亡事故。所有的山峰都是不可预知的,有些时候忽视他们会带来不可饶恕的灾难。
注意!通过精心的准备和对周围情况保持高度警惕,可以在珠穆朗玛峰上和在其他任何山峰上一样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
1. 一定要把你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就算你加入了一个商业登山队,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你也不能指望依靠其他任何人。你应该牢牢掌握你自己的装备、氧气和登山决策。及时地放弃登山会为你保留新的尝试机会,因为失败重来总要好过死亡。   我们在珠穆朗玛峰地区已经呆了三年了,许多杰出的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也同样如此。在成功登顶前尝试过3-5次是不足为奇的。而且多尝试几次也是明智的,如果客观情况要求我们这样做。   实际上,越是缺乏经验的登山者,越有可能在第一次尝试就登顶成功。这只不过因为无视风险的存在而抓住了运气,当然这是十分危险的。你有可能一次,两次碰上运气而逃脱危险,但是对于经年累月的长期攀登者来说却没有任何意义。在喜玛拉雅山脉的登顶率是1:3。
2. 尊重天气
坏天气可以把一次阳光下的攀登会变成一次可怕的、致命的地狱之旅。天气的变化经常是十分迅速的。
突然间,你什么也看不见了,冷风使你的血液仿佛都凝结了,你好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并且迷失了路途。突然间,你感觉到死亡的痛苦抽紧你的心,你感觉到极度无助。你的手指、脚趾失去了知觉。冰块凝结在你苍白,即将死亡的脸部组织上,你和你的同伴在风雪中绝望地互相 呼号。一切都太晚了!
不要把你置身于上述情况之中。仔细阅读天气预报,保证你能理解这些预报,并且认真地考虑天气变化。没有这些,和一群登山者在一起攀登带给你的安全感只不过是一种错觉。
在冗长的攀登中,与有着良好预测环境的山下相反,在山上坏天气可能不期而至。山有着自身的天气法则,这种天气变化无法根据今天的天气情况精确预测,我们无法在山顶上建立一座气象台。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信任大众天气预报系统的预测,但总要密切关注山峰本身的变化。
在有可能的地方放置固定的绳索,带上指南针,营地必须由安全的灯光。做一切可能的事情以减少危险的发生。
3. 使用绳索
不要着急,随时随地把自己挂在主绳上。在技术攀登阶段,如果用旧绳索固定,要同时挂上几条主绳。几乎每年都有攀登者因为使用旧的绳索而死在喜玛拉雅地区。随时检查岩锥和绳索。千万不要一大群人尝试同时依靠一条绳索攀登。
不要太依靠绳索。在象Lhotsewall这样的斜坡地区时,用你的冰爪和腿攀登。
在没有绳索保护的阶段,最好是队员之间互相结绳保护。好好学习冰镐制动技术。一些攀登者不喜欢和别人绑在一起(如果有一个人滑落,将把其他人也拖下去)。无论如何如果你和你的同伴对冰镐制动技术都掌握的很好,我们发现互相结组保护还是很值得的。
4. 大量饮水
请注意,我们用了大量一词。许多高海拔病例如头痛、水肿、冻伤往往是由于脱水而不是有缺氧引起。
5. 了解你自己
许多奇怪的感觉,反应和症状出现在高海拔地区。例如,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移动,人的脑子会缺氧,缺氧是由于低气压引起。
在过去的时代,当人们躺在四层床垫的床上周围挂着天鹅绒的帘子时,往往会在夜间缺氧。这就是为什么这段历史上的时间被称为梦魇年代。这和高山缺氧是一个现象。晚间由于梦魇,白天由于恶劣的心情引起大脑缺氧。
出现上述情况时,最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向低海拔地区转移。给大脑供氧可以使你兴奋起来,但给大脑供氧也有可能引起精神疾病。
在危险的环境下,我们每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有些人冷静、有些人慌张有些人理智。你呢?
多了解一些关于高海拔地区的情况以及你对这些情况的反应对你的自身以及基本的生存十分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经历过高海拔生存对珠穆朗玛峰攀登是如此重要。
6. 雪崩
虽然有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来观察有无雪崩,也有一些在雪崩时的挖掘求生技巧。其实我们对于雪崩没有更多的对付办法。
避免在大雪后攀登,快速通过危险区域,不要在白天的太晚时候攀爬冰瀑并且要随时警惕。

TOP

什么是旅行者腹泻?
旅行者腹泻病,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水土不服”,是旅行中最常见的病症。其定义系指在旅行期间或旅行后,每天有3次或3次以上未成形粪,或未成形粪次数不定但伴有发热、腹痛或呕吐。通常儿童和老人的症状要比青壮年严重。定义的范围也可进一步扩大,包括更多较轻微的、但足以影响商务日程或旅游计划的肠道紊乱。
过去,因为医学不发达,人们常认为旅行者腹泻就是由于“水土不服”引起的,是由于气候、食物或水土的改变所致使。现在经研究证实,旅行者腹泻是感染性腹泻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细菌、病毒、肠道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一组急性肠道传染病。
80%的旅行者腹泻是由肠致病性细菌引起,主要为产毒性大肠杆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气单孢菌、沙门氏菌及非霍乱弧菌。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占腹泻者的 60%以上。在少数情况下,霍乱弧菌、一些病毒和寄生虫也会成为旅行者腹泻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进入人体,侵犯空肠或回肠,并产生毒素,使肠道发生炎性水肿,引起肠粘膜渗出过多而出现腹泻。
随着商业、旅游、学术交流等活动的日趋频繁,特别是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行者的肠道健康问题逐渐引起重视。经常出门旅行的人,难免遭遇旅途中拉肚子的不愉快经历,在旅行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描述--旅行者腹泻(Traveler's Diarrhea)。
提示:旅行者由于旅行疲劳、精神紧张、饮食习惯的不适、气候时差的变化、身体的抗病能力降低,故在旅行途中很容易感染腹泻病。
相关资料:
“旅行者腹泻是旅客最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到开发中国家的旅客最容易出现此情况。旅行者腹泻是指旅行者的大便变得稀烂,而次数亦比平常时超出两倍以上。它通常都是由传染性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而一般的传播途径是吃了一些不洁的食物和食水。”--摘自《台湾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资料》
“去发展中国家的旅行者,50%发生腹泻。腹泻原因甚多。旅行者腹泻经常是由于一种患者”不熟悉“的细菌的肠道感染所致。这些细菌对当地居民可能甚少”有害。偶尔,也能因不常吃的或香辣食物刺激胃肠所致,也可由于其他疾病,如疟疾或伤寒。在很多第一次的旅行者的交谈中,腹泻是经常的话题,甚至冠以许多别名,如巴厘岛腹泻、德里腹泻等。这些都不是什么好事。
旅行者腹泻即在旅行中大便稀软或次数增加,如正常每天大便一次,那么每日三次就可认为是旅行者腹泻。多数情况是大便次数轻度增加,不影响旅行计划,如感觉良好,就顺其自然,不必理睬。但不会总那样轻松,随着经常腹泻,会有腹胀、肠鸣增加以及因肠痉挛而腹绞痛。急于登厕还可能出意外。还会放臭屁,肛门烧灼痛,如涉及胃,还可恶心甚至呕吐。身体的所有系统可能处于不良状态,可能发热(37℃以上)并感不适、疲乏、衰弱,甚至中断旅行。本病常持续1-5天,不经治疗也能自愈。靠近厕所,充分的卫生纸会好过些。”

TOP

旅行者腹泻如何有效预防?
俗话说,“病从口入”,污染的食品和饮料是疾病的主要来源,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主要由此入手。以下从四个重要方面收集和整理了一些避免旅行者腹泻的可能措施。
(一)安全进食
●安全进食的原则就是不可随意吃喝。
●要进食刚煮好和完全煮熟的食物。
●不吃生食,烧煮可杀灭细菌。
●亲自剥水果皮,最好是厚皮水果,剥皮时不致污染内部,例如,香蕉。
●不吃冰块,除非是处理过的水所制。
(二)喝瓶装或罐装饮料
●饮用水一定要煮沸过。
●饮料以罐装或瓶装为佳。
●牛奶必须是罐装的,决不喝未经消毒的牛奶。
●混于饮料中的酒不能杀灭水和冰中的细菌。
●瓶装水不要直接就瓶口喝,因瓶口可能很脏,可用吸管或干净的杯。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和清洁器皿。
●取食前必须用肥皂和水洗手,自来水是安全的。如无自来水,可用消毒剂擦手或用稀氯二甲酚擦手
●检查盘和刀具是否清洁。如不能清洗干净,就不用木筷。
●旅行时,清洁的水是健康的基础。一定要用安全的水:饮用、刷牙、洗伤口及洗食物。
(四)药物预防
在口服旅行者腹泻疫苗诞生以前,对于旅行者腹泻,并没有很有效的药物可以预防。大多数的专业意见不推荐使用抗生素药物预防旅行者腹泻。因其弊大于利,会杀灭肠道正常菌群引起菌群失调,反而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提示:口服rBS/WC疫苗(胶囊)近两年陆续在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下属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上市。旅行者如需口服接种疫苗,须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并至少在出行前两周前往接种以确保该次旅途的保护效果。
如何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最佳液体是口服盐液(各大药店和医院均有销售),每次便后饮200ml口服盐液,经常的小口饮入,这样效果最好,是免用药物又能尽快恢复的妙法。也可自配口服液:在100ML水中加8匙糖和半匙盐。也可饮矿泉水、淡茶、果汁及清水补充体液(口服液必须是无污染的!)目标是每天至少饮4升液体。有时腹泻每日失水达8升或更多,需更多补液。决窍是饮足量液体补充丧失的体液,就会感觉良好(注:目前更广泛应用的是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ORS,购买及使用较为方便,效果甚佳)。
如何进食
要吃不要饿。过去推荐禁食24小时,清理胃肠,而后发现这样并不好,似乎平常存在于肠道内的“好”细菌,需要淀粉,它们有助于人体吸收水。
现推荐饮用液体和吃淀粉,可吃任何种类淀粉,如粥、小米、麦片、烤面包、土豆泥等,加少许盐更有益。也可吃香蕉,能补充钾。少吃乳制品,直到大便正常。不吃香辣刺激的食物。大便的稀软度就是食物厚薄的指导,水样便时,进食流汁,如稀麦片粥,大便由稀变干,食物也由稀变厚。
避免传染他人
大多数旅行者腹泻是具有传染性的。感染了旅行者腹泻后,应尽量避免传染给周围的亲友,便后餐前仔细洗手,不共用毛巾、牙刷、饮具和餐具。最初24小时腹泻较轻,最好立刻休息而不服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或按照上述方法进食和饮水。
腹泻时的注意事项
腹泻时要做三件事:
1、测体温:正常体温为37度;
2、观察大便:观察大便性状〔水样、稀软或正常〕,还要注意有无血液或粘液;
3、估计体液平衡:体液平衡是指摄入〔吃、喝〕和排出〔尿、粪〕之间的差,要有粗略的估计。如摄入液体充足,尿液呈淡黄色。口渴感并非可靠指标,感到口渴,至少已轻度脱水。下述情况,必须就医:
★发热超过40度
★大便带血
★突发大量水样便,在几小时内即可脱水。
★不能饮下足够液体以平衡腹泻时水分和电解质的丧失。
★腹泻持续超过二周
腹泻后如何服用抗生素
腹泻后,多数专家推荐:等待、休息和饮水。多数情形下,在1-5天内可自愈。
由于未作大便检查,不能确定致病菌,并且随着世界范围内抗生素的滥用,细菌的耐药性大大提高,抗生素的治疗如果缺乏针对性常常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没有实验室检查和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如果想要服用抗生素来缓解症状,相对较为安全的选择还是诺氟沙星(氟派酸)。诺氟沙星400mg/片,一日二次,每次一片,共服三天〔总量6片,如欲更快奏效,可二片顿服,给致病菌一个冲击,其后二天服法如旧〕。用药时忌服铁剂、含锌的多种维生素,因其会减少药物吸收。
服用抗生素后,在24小时内未见改善,特别是有发热时,应立刻就医,以免贻误治疗。抗生素服用不当,有时甚至使疾程迁延,或者掩盖了一些重要症状,使以后的治疗变得更为困难。慢性腹泻就常因为抗生素的治疗不当引起。

TOP

在高海拔地区我的体验:

头疼、难受别当回事,该吃吃该喝喝,心情放松自然好,但是症状仍然是头疼和气喘,那又有啥关系。

我就是如此,晚上经常气喘而醒;天天头疼不舒服,也没耽误我玩。

我看那上面喇嘛特爱喝可乐,估计这东西能解决高海拔症状问题吧?于是也猛喝可乐、葡萄糖,挺舒服!

其实是喝甜的东西能让你喜悦而已,能保持一个好心情。

总之,调节好心情,我们又不去爬雪山,攀世界第一高峰,就是去感受高原风景,死不了!

一切自然好!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当你心里全是装着上面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恐慌。

把这些作为一些常识了解一下,应急用的。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信用证在2009-9-1 19:12:49的发言: 当你心里全是装着上面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恐慌。

把这些作为一些常识了解一下,应急用的。

要用脑子装,不能用心装,就没有恐慌

高原经验总结,就两字:喝水。

TOP

多喝水确实确实好用。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大开眼界,认真学习了。
心有多宽,就能飞得多远。

TOP

最后,永远不要在密封的帐篷内煮饭、烧水,燃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帐篷内的氧气,可能导致你在睡眠时因缺氧患上脑水肿或者肺水肿!
...
老赛 发表于 2009-8-17 22:18



这么好的帖子,啥时候转的,我自己都忘了,

再学习下,谢谢楼主
1

评分人数

TOP

这个真得好好学习了,为了走高原做功课!谢谢赛哥的贡献。
活在当下,超越本我;留住人生精彩瞬间的每一刻,潇洒走人生。

TOP

TOP

多喝水是绝对真理。几次听说加入一点葡萄糖能有效减轻高原反应,不知是否属实?
我每次去高原之前,都要饮用红景天,水煮、10--15天。
在进入高原徒步之前,我一般要在4000米左右的高度作2天左右的适应,我个人感觉经过了这个适应阶段高原反应就会减弱不少。某次,随别人去高原,时间比较急促,我就在第一天雇了一匹马,增加一点适应时间。后来始终在4000米上下的高度上活动了十天左右,就没有了明显的高原反应。我当时也是顾虑到如果由于自己的不适应拖累了队伍损失就大了。
保持一个平缓、放松的心态和平稳的行进速度(率)有益于避免严重高原反应。
高度与高原反应并不一定呈正比,喜马拉雅北坡和南坡就明显不一样。北坡在三千多米的高度上很多人就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但在南坡的一些地方,4000米高度上仍未出现明显高原反应。与当地的植被、气候有关。
每天只上升300--500米就能有效减轻高原反应,从理论上讲没错,但经常是无法实现的。设想一下,爬升(含下降)一个3000米的高度,就可能需要10天左右时间。这就需要平素做一些增强体质和体力方面的锻炼,比如网球、羽毛球、游泳等。网羽对负重登山时腿部肌肉群的锻炼有明显作用;游泳则是提高肺活量。

TOP

当年去四川,海燕就一路让我喝水喝水喝水。。。。果然是有用滴~
山里的笨丫头——爱生活,爱老公,爱女儿,爱美食,爱旅游......
你知道的,去哪里没关系,有关系的是——我要和你一起带着咱家宝宝去。呵呵~~

TOP

返回列表